- 年份
- 2024(887)
- 2023(1251)
- 2022(985)
- 2021(875)
- 2020(752)
- 2019(1711)
- 2018(1616)
- 2017(2640)
- 2016(1980)
- 2015(2468)
- 2014(2450)
- 2013(2056)
- 2012(1954)
- 2011(1764)
- 2010(1725)
- 2009(1108)
- 2008(1004)
- 2007(858)
- 2006(731)
- 2005(688)
- 学科
- 中国(5522)
- 济(3446)
- 经济(3444)
- 管理(2815)
- 财(2491)
- 收入(2402)
- 教育(2391)
- 业(2275)
- 理论(2120)
- 国民(2022)
- 国民收入(1991)
- 富(1971)
- 财富(1971)
- 方法(1774)
- 职业(1744)
- 教学(1685)
- 数学(1663)
- 数学方法(1642)
- 技术(1633)
- 学校(1558)
- 农(1557)
- 企(1418)
- 企业(1418)
- 学法(1336)
- 教学法(1336)
- 职业技术(1331)
- 学理(1283)
- 学理论(1283)
- 劳(1059)
- 劳动(1059)
- 机构
- 学院(21713)
- 大学(18445)
- 职业(8976)
- 研究(7357)
- 教育(7185)
- 技术(7070)
- 济(6826)
- 经济(6588)
- 职业技术(6113)
- 范(5320)
- 师范(5302)
- 管理(5271)
- 理学(4654)
- 理学院(4569)
- 管理学(4432)
- 技术学院(4422)
- 管理学院(4380)
- 师范大学(4073)
- 江(3891)
- 所(3886)
- 京(3858)
- 科学(3582)
- 研究所(3525)
- 中国(3395)
- 中心(3014)
- 财(2994)
- 院(2709)
- 州(2635)
- 经济学(2619)
- 教育学(2604)
共检索到32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晓宁
文章通过"晒工资"网络平台提供的调查数据,利用Appleton分解方法对我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力资本水平对男女工资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职业性别分割。分解数据显示,职业内工资差异与职业间工资差异分别为22.5%和15.7%,即存在比较严重的纵向和横向性别职业隔离。此外,分析结果还揭示了职业性别歧视是导致城市男女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宁光杰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数据对劳动者的工资性别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和单位特征后,男性劳动者的小时收入比女性劳动者高23.8%,考虑就业选择偏差后的工资性别差距更大一些,达25.2%。由于劳动者特征差异形成的工资差异很小,而且往往是女性由于个人特征占优而有助于缩小差距。差异的更大部分是由收益率差异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别歧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工龄方面受到歧视,女性的工龄收益率低或者为负值。进一步考虑选择性偏差和找到工作概率进行分解的结果说明,女性在就业获得方面受到歧视,这会严重影响其与男性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工资性别差距 歧视 选择偏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楚亮 滕阳川 李利英
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2002年、2007年和2013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讨论了性别工资差距中的行业因素。本文发现,性别工资差距在2007~2013年间有所下降。对含有行业因素的性别工资函数进行Oaxaca-Blinder分解,2002年以来的结果表明,行业因素具有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效应。从工资分布特征来看,行业分布对于工资分布低分位点上的性别差距具有更高的解释效应,但各分位点上性别工资差距的行业效应主要是由歧视因素所解释的。大多数行业内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行业内的歧视因素构成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解释因素,基于可观察特征的行业选择对于性别工资差距也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不可观测因素所导致的行业选择对于女性工资是有利的。
关键词:
性别工资差距 歧视 分解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本文将东北城市劳动力按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群体,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在个体水平上度量了每个群体中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并通过比较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工资歧视程度分析了教育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均存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不断缩小;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同时,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别歧视和缩小工资性别差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卿石松 郑加梅
本文利用2007届和2008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能力调查"数据,拓展平均工资差距的分解方法,从教育程度的差异转向侧重于考察同等教育程度上专业隔离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专业分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主要来源于专业内部而非专业之间(专业分割的作用),且专业内起薪差距只有28.65%—43.16%能够被就业能力和实习经历等生产力特征变量的差异所解释。针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分解,可以剥离市场工作经验、晋升和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前市场的专业选择差异后,专业内部依然有大部分起薪差距不能被生产力特征变量所解释,这为现有研究把性别收入差距的成因部分地...
关键词:
性别差距 歧视 专业选择 起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因其社会性与制度性因素至少被分割成主要和次要两个层次,较之主要市场,次要市场的就业条件差、待遇低和发展机会少。女性劳动者因其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往往被排斥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困难且频遭歧视。社会性别排斥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借口",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又强化了社会性别的排斥程度,如果没有相关的约束,这个恶性循环机制难以规避。正如商品和资本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中,一方改进的代价是另一方的受损,无论如何效率和福利都没有实现最优,存在着改进的必要。本文深刻剖析社会排斥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及危害,为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研究的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蒋承
本文应用统计型歧视理论,提出不完全信息劳动力市场中男女劳动者体力劳动生产率差距将导致企业进行性别歧视,于是性别工资差距总是包含生产率差距和歧视两部分。雇佣合格劳动者的成本收益比的性别差距较大的职业,就业机会和工资的性别不平等程度也较高。结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存在性别工资差距的职业,性别工资差距中歧视因素的影响程度均超过60%;男女就业机会差距较大的职业,工资性别歧视程度也较高。当政府为女性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提供补贴时,可以有效降低性别工资差距和工资性别歧视程度。本文不但为解释性别歧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且为反性别歧视政策提供了定量化的参考。
关键词:
统计型歧视 性别歧视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蒋承
本文应用统计型歧视理论,提出不完全信息劳动力市场中男女劳动者体力劳动生产率差距将导致企业进行性别歧视,于是性别工资差距总是包含生产率差距和歧视两部分。雇佣合格劳动者的成本收益比的性别差距较大的职业,就业机会和工资的性别不平等程度也较高。结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存在性别工资差距的职业,性别工资差距中歧视因素的影响程度均超过60%;男女就业机会差距较大的职业,工资性别歧视程度也较高。当政府为女性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提供补贴时,可以有效降低性别工资差距和工资性别歧视程度。本文不但为解释性
关键词:
统计型歧视 性别歧视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葛玉好 曾湘泉
本文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城镇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问题,发现了以下三个结论:第一,性别工资差距在工资分布不同位置上存在不对称现象。从横截面数据来看,在工资分布顶端性别工资差距较小,在工资分布末端性别工资差距较大。从时序数据来看,在工资分布顶端性别工资差距越来越小,在工资分布末端性别工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性别工资差距在横截面数据上表现出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是,女性在工资分布顶端受到的歧视程度低,在末端受到的歧视程度高。第三,性别工资差距在工资分布末端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女性受到的歧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工资分布顶端越来越小的原因是,男性和女性个人特征方面(如受教育水平)的差别越来越小...
关键词:
工资分布 性别工资差距 分位数回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金霞 吕康银 张丽
性别歧视带来的性别收入差异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吉林省1990-2010年间三期妇女地位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的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运用Oaxaca-Blinder对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文章对20年间吉林省的性别收入差异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性别分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性别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在扩大;个体特征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现阶段性别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引起的,是正常合理的范围;歧视仍然是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原
关键词:
性别收入 收入差距 性别歧视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峰
技术进步使我国流动人口分别流向工资较低的非常规操作型职业和工资较高的非常规认知型职业中,导致就业极化现象。女性向上述职业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这理论上会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现实中该差距却保持稳定。文章基于Brown分解法探讨了这一矛盾现象。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动人口转移到非常规职业后,降低了职业分割引致的就业性别歧视,提升了职业内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因此性别工资差距保持稳定;第二,流动人口的职业转移缓解了非常规认知型、常规型职业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第三,劳动力流向非常规职业提升了其职业内工资歧视的解释力度,加剧了就业市场上的职业内工资歧视。
关键词:
就业极化 职业分割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皓星
基于2011年CHFS数据库,本文研究了本地户口是否对工资产生影响问题,即外地户口工作者是否在工资上受到本地人1歧视的问题。结果表明,在控制工作经验、受教育年限、性别、省份等变量后,本地人比外地人工资高出46.8%。该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仍然存在着地域歧视现象,要实现就业平等,消除地域歧视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
内生性 本地人 户籍歧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卿石松
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分析性别工资差距,而对女性在高层职位代表性不足的现象缺少分析。本文利用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CGSS2006)考察了职位晋升中的性别差异问题。与职位晋升中的性别歧视理论预期一致,Ordered probit回归结果发现女性的晋升能力标准高于男性,而且能力特征变量对职位晋升的影响也存在性别差异。进一步的差距分解结果也表明,职位层级和职位晋升概率的性别差距,有一半左右无法由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可观测变量解释。除了性别歧视,其他潜在的解释因素,如竞争偏好差异和性别分工都不足以解释职位晋升概率的性别差距,而差别性退休年龄政策则可能加剧职位层级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职位晋升 性别歧视 职位隔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翠娥
性别歧视在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它充分体现于英语语法、词汇、日常生活语言及谚语等个个方面,这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态度。文章通过分析其表现,提出了一些对策,目的是避免或消除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在课堂内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言,并教会学生使用中立的词语和表达法,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与英语国家人民交流。
关键词:
英语语言 性别歧视 英语教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为解决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我国当下应该尽快制定《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该法以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作为根本宗旨,并设立"反就业性别歧视委员会"。此外,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最终形成以《宪法》为最高依据,以《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为核心,以《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辅助的合理的法律体系,保障男女的就业平等和男女的全面平等,从而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之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