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6)
- 2023(8889)
- 2022(7295)
- 2021(6899)
- 2020(5423)
- 2019(11955)
- 2018(11523)
- 2017(21398)
- 2016(12157)
- 2015(13487)
- 2014(13022)
- 2013(11547)
- 2012(10204)
- 2011(9157)
- 2010(9171)
- 2009(7999)
- 2008(7129)
- 2007(6268)
- 2006(5278)
- 2005(4602)
- 学科
- 济(35304)
- 经济(35270)
- 管理(29311)
- 业(26569)
- 企(21741)
- 企业(21741)
- 中国(17986)
- 方法(13386)
- 农(12413)
- 数学(11393)
- 数学方法(11185)
- 教育(10777)
- 财(10600)
- 业经(9808)
- 理论(9337)
- 农业(8285)
- 制(8101)
- 教学(7479)
- 贸(7382)
- 贸易(7377)
- 地方(7317)
- 易(7191)
- 产业(6853)
- 务(6672)
- 财务(6660)
- 财务管理(6649)
- 学(6519)
- 技术(6382)
- 企业财务(6320)
- 体(6267)
- 机构
- 学院(147683)
- 大学(145176)
- 济(54477)
- 经济(53223)
- 管理(51166)
- 研究(46830)
- 理学(44790)
- 理学院(44240)
- 管理学(43189)
- 管理学院(42915)
- 中国(31427)
- 京(29277)
- 科学(26842)
- 财(25919)
- 范(25003)
- 师范(24814)
- 江(22405)
- 所(21542)
- 中心(21224)
- 教育(21157)
- 财经(20987)
- 技术(20572)
- 职业(20423)
- 研究所(19579)
- 师范大学(19415)
- 经(19189)
- 业大(18542)
- 农(18351)
- 北京(18206)
- 院(17793)
- 基金
- 项目(101196)
- 研究(83603)
- 科学(81805)
- 基金(70215)
- 家(58985)
- 国家(58349)
- 社会(52119)
- 科学基金(50882)
- 社会科(49202)
- 社会科学(49194)
- 教育(44504)
- 省(42442)
- 编号(37204)
- 基金项目(36309)
- 划(36112)
- 成果(30542)
- 自然(29706)
- 自然科(29035)
- 自然科学(29029)
- 自然科学基金(28502)
- 课题(28033)
- 资助(27186)
- 年(24564)
- 重点(24046)
- 发(23339)
- 部(23162)
- 规划(22560)
- 项目编号(22490)
- 创(22335)
- 性(21689)
共检索到217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婷婷
当前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劳动力规模增长快,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仍有差距,毕业生与对口岗位发生错位,市场期望与供给能力存在冲突。就业结构失衡具体表现在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知四个层面。大学生职业形态偏好、职业志趣偏好、职业氛围偏好、职业价值偏好与个体能力、市场要求的内外一致性水平较低是就业结构失衡的成因。在厘清大学生职业偏好一致性水平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从精准有序实施生涯教育、推行“职业自我”数字档案、健全实践学习机制、打造一体化就业服务系统等方面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的困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纯阳 章思
大学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种类型国有单位具有很强的偏好,这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发现,对薪资以外的因素的考量反而成为决定大学生是否选择国有单位就业的关键。要想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逐步增强非国有性质的职业场域吸引力,着力改善民营企业薪资以外的就业环境和制度安排。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合约选择 国有单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宇 唐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人力资本服务被列为新增长点,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学生是市场经济人力资本的重要供给端,大学生就业关系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稳定,深入分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就业新需求,领悟学业专业与行业事业共同形成的就业结构内涵,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的就业新路径,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新命题。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 就业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萌 王新
就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尤其被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所关注。起薪逐年下滑、正规就业减少、对口比率下降、流动跳槽频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即加强就业指导,专业适应市场,完善服务功能,企业积极参与,鼓励创业就业,这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加强能力培养,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 提升 就业质量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涛 潘成清 刘振平
文章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研和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界定,从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力评鉴等方面阐述了就业力发展中心,从课程体系、项目特点、项目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提出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核心路径是管理路径的创新,科学发展路径是项目路径的创新。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力 路径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熙凤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事例并非罕见。而当今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风险是前所未有的。如果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承受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亦即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使得失业的大学生不至于影响社会安定,则市场的调节作用将是有效的。而目前的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险制度都可以暂时解决他们的就业危机,但两类保障模式存在着差异性。文章从当前就业市场失衡的现状入手,论证了将大学生纳入失业保险优于失业救济的保障选择。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市场失衡 失业救济 失业保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超 宋言东
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从就业市场的失衡现象去考察。这种失衡现象可分为总量性失衡和结构性失衡两种情况,并可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析。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经济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贤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表现出的问题,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上分析,并构建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大学生就业课程辅导体系、大学生就业支持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生涯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佳特
<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然而,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导致就业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构建一条精准的服务指导路径,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斌编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本书的编写集结了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老师集体智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成华 洪成文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就业公平失衡并非单一性的简单问题,一旦出现不测,就会引发连环问题出现,甚至引发社会骚动,最终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执政能力构成重大威胁。从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归因、制度惯性归因、用人单位选择偏好归因、政府治理责任归因等方面入手,诊断和把握现有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现象及表现,进而从个体人力资本效率损失、家庭利益损失、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危机演化路径。从法治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视角为政府化解就业公平失衡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希冀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公平 公平失衡 社会危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甘瑁琴
随着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备受关注。狭义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模块。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政府、高校和学生三方应协调起来,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完善培养体系、学生自我构建培养方案等路径,全方位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宇 唐栋
(一)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卓越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制造业经历了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随着德国工业4. 0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制造业的发展将定位于"先进",即精细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反观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学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 电子商务创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永照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负向失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负向失衡使我国缺乏技术人员培养激励机制,部分大学生不能顺利转化为技术工人,形成"大学生就业难"和"技工荒"并存的局面。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负向失衡问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劳动力价格机制 培养激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林浩波
本文从专业、行业两个维度对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行业所占比"、"行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对就业结构失衡度进行了测量。实证结果表明高校对"灰领"人才和行业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不足、大学生的"铁饭碗"情节、行业结构差异是导致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就业结构 行业结构偏离度 专业 行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欢
本篇文章从"中国梦"视角着手,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展开研究,结合笔者自身高校学生工作经历经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供保障;高校应当加大思想引导力度,将"中国梦"定位为大学生就业观指导教育的基础;提高对家庭因素的重视程度以及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观的调整等等,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带来一些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就业 就业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