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6)
- 2023(16564)
- 2022(13929)
- 2021(13170)
- 2020(11218)
- 2019(25614)
- 2018(25484)
- 2017(48396)
- 2016(26879)
- 2015(30224)
- 2014(30060)
- 2013(29423)
- 2012(26945)
- 2011(23902)
- 2010(24192)
- 2009(22524)
- 2008(22861)
- 2007(20124)
- 2006(18138)
- 2005(16319)
- 学科
- 济(107516)
- 经济(107371)
- 业(99725)
- 管理(93525)
- 企(90847)
- 企业(90847)
- 方法(47329)
- 数学(37217)
- 数学方法(36768)
- 财(34792)
- 业经(33005)
- 农(32392)
- 中国(28950)
- 务(24893)
- 财务(24826)
- 财务管理(24787)
- 制(24459)
- 企业财务(23525)
- 理论(22494)
- 农业(22420)
- 技术(21843)
- 学(21205)
- 和(19635)
- 划(18687)
- 策(18596)
- 体(18558)
- 地方(18385)
- 贸(17244)
- 贸易(17233)
- 易(16714)
- 机构
- 学院(379193)
- 大学(375906)
- 管理(152561)
- 济(149069)
- 经济(145751)
- 理学(131037)
- 理学院(129612)
- 管理学(127500)
- 管理学院(126794)
- 研究(121478)
- 中国(93291)
- 京(80952)
- 科学(73849)
- 财(72981)
- 所(60926)
- 农(59788)
- 江(58112)
- 财经(56874)
- 中心(54865)
- 研究所(54727)
- 业大(54301)
- 经(51677)
- 北京(51468)
- 范(50542)
- 师范(50144)
- 农业(46423)
- 州(46214)
- 院(43972)
- 经济学(43445)
- 财经大学(41966)
- 基金
- 项目(247402)
- 科学(196018)
- 研究(186533)
- 基金(178656)
- 家(153488)
- 国家(152016)
- 科学基金(132279)
- 社会(116660)
- 社会科(110207)
- 社会科学(110175)
- 省(97496)
- 基金项目(94709)
- 教育(88049)
- 自然(85210)
- 自然科(83275)
- 自然科学(83256)
- 自然科学基金(81808)
- 划(81058)
- 编号(77902)
- 资助(72876)
- 成果(63089)
- 部(55142)
- 重点(54721)
- 课题(53958)
- 创(53200)
- 发(52197)
- 创新(48885)
- 项目编号(48364)
- 教育部(47973)
- 国家社会(46810)
- 期刊
- 济(173607)
- 经济(173607)
- 研究(114994)
- 中国(77739)
- 管理(61668)
- 财(60907)
- 学报(55722)
- 农(55719)
- 科学(52484)
- 教育(52347)
- 大学(43521)
- 学学(40713)
- 技术(38789)
- 农业(38310)
- 融(33018)
- 金融(33018)
- 业经(29770)
- 财经(29021)
- 经济研究(26373)
- 经(24948)
- 业(22276)
- 问题(21809)
- 技术经济(20303)
- 图书(18163)
- 现代(18138)
- 科技(17741)
- 理论(17732)
- 财会(17688)
- 版(17536)
- 职业(17355)
共检索到573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秦晓蕾 杨东涛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推进,利益在进行重新整合,为了在利益较量中特别是薪酬、晋升等方面利益不受损,员工会运用正当或灰色手段进行政治行为,其他员工对这种政治行为的知觉便是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同时,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价值观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员工身份置换等变革不断发生变迁,根据认知一致理论,这些职业信念会影响着工作行为如绩效。然而,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作为一种无法规避的环境知觉是否让员工们职业信念的实现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着员工绩效?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对国有企业员工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职业价值观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对关系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加入薪酬与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晓蕾 杨东涛
以团结、奉献为核心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让员工产生自律、乐于助人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行为。然而,改革使得国有企业利益重新整合,员工运用正当或灰色的手段获取利益,政治行为无法规避,员工对政治行为的知觉会使职业信念产生偏离,并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发扬员工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在我国历经多年改革的国有企业显得尤为珍贵。本文以416名国有企业员工为样本,对组织政治知觉对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关系绩效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对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工作奉献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当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处于高位时,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对工作奉献影响比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处于低位时明显减弱。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弘扬社会型工作价值观、遏制政治行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步丹璐 张晨宇 林腾
基于隐性激励的视角,本文考察了高管晋升预期对其自定薪酬以及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晋升预期与薪酬差距显著负相关,晋升预期高时,高管会倾向于领取低薪酬,缩小薪酬差距。同时,不同晋升预期类型对高管行为影响有所差异。相对于集团内部晋升预期,政治晋升预期对薪酬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而且,晋升预期的行政级别越高,高管薪酬越低,对薪酬差距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晋升预期虽然降低了高管薪酬、缩小了薪酬差距,但并未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未能激励高管创造更好的业绩。本文从隐性激励视角对高管"零薪酬"现象进行了解释,为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步丹璐 张晨宇 林腾
基于隐性激励的视角,本文考察了高管晋升预期对其自定薪酬以及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晋升预期与薪酬差距显著负相关,晋升预期高时,高管会倾向于领取低薪酬,缩小薪酬差距。同时,不同晋升预期类型对高管行为影响有所差异。相对于集团内部晋升预期,政治晋升预期对薪酬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而且,晋升预期的行政级别越高,高管薪酬越低,对薪酬差距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晋升预期虽然降低了高管薪酬、缩小了薪酬差距,但并未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未能激励高管创造更好的业绩。本文从隐性激励视角对高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礼林 杨东涛 秦晓蕾
文章分析了转型期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对自愿离职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对416位国有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了员工个体的工作价值观在自愿离职决定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组织政治知觉对自愿离职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第二,员工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对组织政治知觉与自愿离职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当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处于高位时,组织政治知觉对自愿离职的影响显著减弱。研究对国有企业遏制政治行为,弘扬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和减少员工自愿离职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青松 肖星
基于国企高管的"政商"双重身份的视角,研究其在晋升和薪酬激励下的行为差异,指出晋升和薪酬的激励目标是不同的。研究发现:国企高管的晋升与业绩不相关,而与非经济指标相关;不同的晋升途径导致高管的行为不同,政治晋升与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非效率投资正相关,非政治晋升与关联方占用正相关;在高管晋升前的任职期间即晋升激励较强时,薪酬与业绩正相关,而与非经济指标不相关;晋升激励非经济目标,而薪酬只激励业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曾 符国群 黄丹阳 汪剑锋
本文运用A股2005~2011年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讨国有企业CEO政治晋升激励与在职消费的关系。突破目前流行的"显性—隐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本文探讨在"政治晋升"与"在职消费"双重隐性激励范式情境下,国企高管如何对两种激励做出权衡和抉择。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激励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替代效应,即政治晋升可能性越高的CEO,其在职消费行为存在收敛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机制,我们发现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路径有两个:国企高管的"政治晋升"一方面直接抑制在职消费,另一方面它激励更高的"公司绩效",相应地会提升在职消费。综合来看,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大于提升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业坤
政治晋升形成的隐性激励对于国有企业高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影响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的因素以及高管政治晋升对公司治理或决策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锦标赛理论和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的学术文献。采用不同的政治晋升界定方法,现有研究发现,企业财务业绩和社会责任等是影响国有企业高管能否获得政治晋升的关键,而高管面临的政治晋升激励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企业投融资决策。与薪酬激励的大量文献相比,有关高管政治晋升激励的研究相对有限,本文从政治晋升的概念界定、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主题拓展等方面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更好地推动对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独特激励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治晋升 高管激励 晋升锦标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胜军 于渤涵 李雪雪
国企高管面临的薪酬管制越来越严格,在此背景下笔者构建了国企高管薪酬差距与离职率关系的研究模型,根据沪深两股市国企上市公司2006—2018年的财务数据和高管离职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垂直薪酬差距、平行薪酬差距和行业薪酬差距对国企高管离职率的影响。考虑到国企高管"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身份,笔者将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作为调节变量引入研究模型中,从隐性激励的视角深入探讨薪酬差距与离职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国企高管垂直薪酬差距和行业薪酬差距显著负向影响离职率,平行薪酬差距显著正向影响离职率;政治晋升预期负向调节垂直薪酬差距与离职率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平行薪酬差距与离职率之间的关系,而对行业薪酬差距与离职率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于限薪背景下降低国企高管的离职率以及正确认识和发挥政治晋升预期在国企高管管理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国企高管 政治晋升预期 薪酬差距 离职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玥
基于中国一家大型央属企业中层员工2015—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业绩晋升敏感性模型。根据锦标赛理论,探究员工晋升参与意愿与员工所处办公室业绩晋升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岗位与晋升岗位间薪酬差异和所处部门事先晋升概率对企业业绩晋升激励制度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职级间薪酬差异越大,或是员工所在的办公室事先晋升概率越高,业绩晋升敏感性越强,企业的业绩晋升激励制度发挥越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巫强
本文利用2005至200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36450条高管薪酬数据,检验了高管薪酬锦标赛在中国企业中的存在性和激励性。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的高管薪酬锦标赛机制是存在的,但其存在形态和激励效果与西方企业明显不同。从存在形态看,中国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受控股股东性质这样的外生性因素影响较大;从激励效果看,中国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这种负向关系在有非内部晋升机制的企业中更明显,在有纯内部晋升机制的企业中则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如果期望高管薪酬产生较好的激励作用,必须建立能将真正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管理者从企业内甄选出来的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晋艳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来源,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合法经济主体。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员工身份的顺利转换,文章通过薪酬管理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员工接受并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 全面薪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晋艳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来源,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合法经济主体。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员工身份的顺利转换,文章通过薪酬管理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员工接受并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 全面薪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晶 孟德芳
本文基于国有企业"二重性"理论,将国有企业高管依据不同的选用方式划分为"行政高管"和"市场高管"两类,并主张对组织任命、上级委派或调任等行政任命方式选拔的高管参照实行与公务员工资制度,而对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非行政任命方式选拔的高管则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度。
关键词:
国企高管 薪酬制度 国有企业“二重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奇锋 王永中
本文主要考察企业内部管理层与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对发明家晋升促进技术创新这一机制进行检验。发明家创新与晋升锦标赛模型表明,薪酬差距扩大将提高发明家晋升激励,鼓励发明家增加创新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论文使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对理论模型检验后发现,薪酬差距扩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提高发明家创新效率和参与意愿,而发明家所获专利增加能够提高其晋升管理层概率,晋升管理层的发明家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改善研发创新效率、吸引高水平发明家等途径促进技术创新。理论与经验分析研究显示,薪酬差距通过发明家晋升渠道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效应。
关键词:
薪酬差距 企业创新 发明家晋升 锦标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