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3)
2023(10291)
2022(8116)
2021(7607)
2020(6051)
2019(13809)
2018(13367)
2017(25239)
2016(14123)
2015(15969)
2014(15998)
2013(15450)
2012(14184)
2011(12919)
2010(12691)
2009(11396)
2008(11254)
2007(9983)
2006(8738)
2005(8346)
作者
(38865)
(32438)
(32406)
(31180)
(20791)
(15581)
(14633)
(12588)
(12533)
(11579)
(11364)
(10923)
(10503)
(10421)
(10416)
(10108)
(9692)
(9550)
(9283)
(9172)
(8252)
(7939)
(7871)
(7381)
(7372)
(7322)
(7277)
(6980)
(6609)
(6480)
学科
(60237)
经济(60175)
(34960)
管理(33946)
中国(25346)
方法(25071)
(25005)
企业(25005)
数学(22600)
数学方法(22469)
(18072)
(13380)
贸易(13370)
(13109)
(12791)
业经(12441)
(12152)
农业(11933)
(11016)
(10925)
金融(10925)
(10697)
银行(10686)
(10374)
(9119)
技术(8852)
地方(8825)
(8815)
理论(8464)
(7736)
机构
大学(199006)
学院(198682)
(92435)
经济(90892)
研究(76500)
管理(69997)
理学(59864)
理学院(59138)
中国(58845)
管理学(58215)
管理学院(57825)
(42780)
科学(42597)
(41119)
(38960)
研究所(35376)
财经(33456)
中心(33031)
(32367)
经济学(31626)
(30909)
经济学院(28469)
(28448)
北京(27647)
(27306)
(27042)
师范(26802)
业大(26253)
农业(25365)
财经大学(25243)
基金
项目(130661)
科学(105374)
基金(98411)
研究(97192)
(86767)
国家(86092)
科学基金(73004)
社会(65091)
社会科(61820)
社会科学(61808)
基金项目(50423)
教育(46847)
(46783)
自然(44895)
自然科(43977)
自然科学(43965)
自然科学基金(43257)
(41964)
资助(40530)
编号(37608)
(31655)
重点(30478)
成果(30406)
(29064)
国家社会(28873)
教育部(27747)
课题(27747)
中国(27478)
(26831)
(26720)
期刊
(98723)
经济(98723)
研究(63076)
中国(45434)
学报(30865)
(30440)
(30305)
科学(29766)
管理(27254)
教育(26239)
大学(23918)
学学(22593)
(22155)
金融(22155)
农业(20682)
技术(19945)
财经(18308)
经济研究(17938)
(15989)
问题(13802)
业经(13659)
(13575)
国际(12650)
世界(12578)
(12206)
职业(11879)
(9642)
论坛(9642)
技术经济(9356)
技术教育(8766)
共检索到306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单爽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的数据,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中国职业代际流动固化问题及其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从事与其父母同类型职业的概率更高,且父母职业对其子女职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市场路径实现的;母亲职业对其子女职业的影响更大,但通过非市场路径造成的影响较小;受教育水平是影响职业类型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可以非常显著地提升其从事脑力劳动职业的概率;虽然在各组样本中,子女职业类型都会受到其父母职业类型的影响,但对于西部地区和非农户口样本,通过非市场路径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职业代际传递使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降低了不足11.14%,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有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纯槿  胡咏梅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全国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重点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代际职业流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要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收益明显高于次要劳动力市场,而且人力资本对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收入差异的影响极为显著;(2)利用ShaPley分解及扩展的Owen分解方法测算了人力资本与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劳动者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发现主要与次要劳动力市场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特征差异,由人力资本特征不同而引起的收入差异占40.18%,有13.29%的收入差异则来源于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代际职业流动;(3)分位数回归方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琳  葛劲峰  
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程度,是衡量机会公平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别。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体制内部门工作的父代对子代收入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自我雇佣者等体制外部门,而来自集体经济部门的父代对子代收入的影响最小。子代个人特征差异对体制外部门和集体经济部门的子代收入差距的贡献超过65%,而对体制内部门与其他两个部门间子代收入差距的贡献只有不到50%。同时,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程度差别和个人特征对收入差距的贡献在子代收入分布的不同位置上有不同表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燕敏  金静  
代际收入流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主要衡量指标是代际收入弹性。由于测量误差和生命周期偏误,同类研究对中国代际收入弹性的估计结果差异较大。基于营养与健康调查的代际数据,笔者纠正了测量误差后得到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46,这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在国际上处于中间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实证研究。论文首先运用国际上通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验证方法探讨中国职业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其次,通过代际继承性指数和代际流动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职业、行业和收入代际流动的状况及其所呈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第三,运用通径分析技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探讨教育在促进代际流动及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李小琴  
利用CFPS数据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通过logiStiCS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在迁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迁移可以大幅度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迁移人群还是未迁移人群,人力资本投资都是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有效方式。因此,要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提高,防止阶层固化,必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对落后地区加强职业培训及就业指导,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促进劳动力的迁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玲  
在市场导向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西藏自治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和经济扩张所需要的资金虽然大部分仍来自中央和内地省(市)政府的援助,然而由于政府施政方式的转变以及企业和个人决策空间的扩大,政府投资带动的经济活动已经渗入了市场机制运行的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密集的援藏投资不仅带动了西藏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为区内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和实现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外来劳动力在异地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本地农牧民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掌握非农生产技能,对本地企业家的成长,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青山  
从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角度,对市场化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劳动力跨部门流动模型表明,库兹涅茨倒U假说可能是成立的。在劳动力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早期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可能会上升,一定时期后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国家干预、市场化进程本身也可以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能途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亚伯  
评估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现状,不仅要测算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指标,而且要测算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机制指标。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市场机制与制度机制的评估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测算标准。根据测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发育水平是相对成熟市场化,制度机制发育水平是处于初级阶段,并严重滞后于市场机制的发育。因此,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重点是加强制度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谢识予  
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使我国摆脱了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实现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大部分环节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由于改革顺应了经济规律的要求,因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推动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起飞,这证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品,生产资料和资本品都已实现了商品化和市场化,它们的生产和流通都已经在市场机制的制约下,按市场规律运行,但是,作为社会生产最重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列  
加速高级劳动力的市场化陈列《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力市场”概念,确立了劳动力商品化原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高校大多数毕业生将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决定》和《纲要》为我国大学毕...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红根  宋成校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宇  王士权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改革带来了大量福利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代际差异。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农村劳动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信任会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代际职业向上流动;(2)社会信任会通过促进社会网络的形成而影响代际职业流动;(3)当代际职业流动跨度增加时,社会信任的正向作用减弱。除此之外,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信任的正向影响也会减弱。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宋月萍  
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流动性别差异以何种模式体现?(2)职业流动性别差异主要受哪些因素决定?文章使用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预测人力资本、家庭因素、社会资本、市场结构转型对男女职业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期间,人力资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而家庭特征、社会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都对职业流动性别差异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