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4)
- 2023(3987)
- 2022(3300)
- 2021(3048)
- 2020(2574)
- 2019(5625)
- 2018(5388)
- 2017(10381)
- 2016(5304)
- 2015(5533)
- 2014(5204)
- 2013(4946)
- 2012(4570)
- 2011(4149)
- 2010(3998)
- 2009(3460)
- 2008(3255)
- 2007(2934)
- 2006(2495)
- 2005(2228)
- 学科
- 济(22521)
- 经济(22495)
- 业(16554)
- 管理(16150)
- 企(11607)
- 企业(11607)
- 方法(11229)
- 数学(10186)
- 数学方法(10102)
- 农(8202)
- 农业(6187)
- 中国(5866)
- 财(5846)
- 业经(5208)
- 学(4169)
- 贸(4136)
- 贸易(4132)
- 技术(4100)
- 易(4030)
- 制(3945)
- 地方(3738)
- 银(3721)
- 银行(3713)
- 环境(3580)
- 行(3560)
- 融(3479)
- 金融(3478)
- 产业(3249)
- 收入(3223)
- 划(3112)
- 机构
- 大学(75871)
- 学院(74096)
- 济(34407)
- 经济(33937)
- 管理(32218)
- 理学(29000)
- 理学院(28667)
- 管理学(28204)
- 管理学院(28067)
- 研究(24003)
- 中国(18494)
- 京(15121)
- 农(15118)
- 财(14744)
- 科学(14610)
- 业大(13106)
- 财经(12238)
- 农业(11699)
- 中心(11634)
- 经(11408)
- 所(11241)
- 经济学(10966)
- 研究所(10433)
- 江(10181)
- 经济学院(10109)
- 经济管理(9831)
- 财经大学(9375)
- 北京(8879)
- 范(8777)
- 商学(8710)
- 基金
- 项目(57002)
- 科学(47020)
- 基金(45292)
- 家(40603)
- 国家(40333)
- 研究(39205)
- 科学基金(35667)
- 社会(27935)
- 社会科(26649)
- 社会科学(26643)
- 基金项目(24554)
- 自然(23767)
- 自然科(23371)
- 自然科学(23368)
- 自然科学基金(23001)
- 省(20483)
- 教育(17664)
- 划(17615)
- 资助(17293)
- 编号(14695)
- 部(13233)
- 国家社会(12870)
- 重点(12567)
- 创(12180)
- 教育部(11690)
- 发(11629)
- 创新(11390)
- 人文(11303)
- 科研(11080)
- 制(10762)
共检索到102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文龙 孙锐
基于社会认知框架和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将聊天机器人犯错类型划分为能力型错误和道德型错误,深入探究聊天机器人拟人化程度对用户报复性负面口碑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力型错误,拟人化程度负向影响用户的报复性负面口碑;对于道德型错误,拟人化程度正向影响用户的报复性负面口碑。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现有聊天机器人相关研究,而且对聊天机器人的拟人化设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涂红伟 骆培聪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涂红伟 骆培聪
愤怒情绪是指个体在一些特殊的事件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不满或悲痛的负面情绪。作为"社会公民"的消费者,对目的地所发生的"欺客宰客、强迫购物"等非道德事件通常会表现出愤怒情绪。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愤怒情绪对旅游意愿和负面口碑传播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取样(N=234),Mplus软件分析的结果显示:(1)消费者愤怒情绪显著地降低了旅游意愿,促进了负面口碑传播;(2)在消费者愤怒情绪对旅游意愿和负面口碑传播的作用过程中,目的地信任的中介效应显著;(3)自我效能感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涂红伟 骆培聪
愤怒情绪是指个体在一些特殊的事件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不满或悲痛的负面情绪。作为"社会公民"的消费者,对目的地所发生的"欺客宰客、强迫购物"等非道德事件通常会表现出愤怒情绪。本文研究了消费者愤怒情绪对旅游意愿和负面口碑传播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取样(N=234),Mplus软件分析的结果显示:(1)消费者愤怒情绪显著地降低了旅游意愿,促进了负面口碑传播;(2)在消费者愤怒情绪对旅游意愿和负面口碑传播的作用过程中,目的地信任的中介效应显著;(3)自我效能感在消费者愤怒情绪和目的地信任之间存在调节作用;(4)目的地信任在消费者愤怒情绪和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文周 陈晓萱 刘琪 宋尚昊
科技快速革新与环境动荡使得企业内部的失败愈发普遍,如何有效从失败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研究表明,员工的失败学习行为可能会受到员工对消极的团队氛围(如责备氛围)的感知的影响,但其具体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检验。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员工的责备氛围感知阻碍其失败学习的具体机制。通过对772个高科技团队中的员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失败后员工对责备氛围的感知会促使其产生愤怒感,进而阻碍其失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损失导向缓和了愤怒感与失败学习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而恢复导向对这一关系并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失败学习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为企业组织进行失败管理提供了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旭晖 苏晨
基于归因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SCM),通过2个实验,探讨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程度(高vs.低)对顾客不满的影响以及责任归因的中介作用和服务失败类型(过程失败vs.结果失败)有中介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服务失败情境下,服务机器人拟人化会负向影响顾客不满;责任归因在服务机器人拟人化影响顾客不满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服务失败类型调节了服务机器人拟人化对顾客不满的影响,并调节了责任归因的中介强度。研究结论可以为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制定服务机器人选用策略以及缓解机器人服务失败后顾客的负面反应(顾客不满)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研 王珊珊 刘建新
拟人化营销是企业赋予品牌个性、增加消费者喜爱度和提高营销沟通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产品拟人化信息不仅会出现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或营销沟通中,还会出现在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中。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口碑中产品拟人化出现的前因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比于与他人谈论产品,人们在发帖时对产品进行拟人化的倾向更高;自我—他人关注度在口碑形式(谈论vs.发帖)与产品拟人化倾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在发帖口碑中,自我提升动机会增加产品拟人化倾向,但该效应并不会在谈论口碑中出现。此外,当口碑分享者与受众的人际亲密度较低时,相比于包含推荐信息的口碑,包含拟人化描述的口碑对受众的影响更积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企业应当鼓励消费者在网络平台分享拟人化口碑,利用拟人化口碑在真实性感知方面的优势,产生积极的口碑说服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销售业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酒店管理者越来越依靠先进的技术来管理消费者的反馈,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如利用在线评论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并进行分析,引入智能机器人来辅助管理等。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酒店服务机器人拟人化与在线评论类型对顾客消费意愿的影响,并探讨温暖感知与机器人执行任务属性在此过程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酒店服务机器人拟人化与在线评论类型对顾客消费意愿具有交互影响;温暖感知在酒店服务机器人拟人化与在线评论类型对顾客消费意愿的交互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执行任务属性在酒店服务机器人拟人化与在线评论类型对顾客消费意愿的交互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洁梅 孔维铮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网络负面口碑会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为了解释其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本文借助心理学实验方法,探究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人品牌联结与冲动性购买特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构建了网络负面口碑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双路径模型,通过操纵变量的组间实验来检验本研究提出的各项假设。研究表明:高强度负面情绪与冲动性购买意愿正相关,低强度负面情绪与冲动性购买意愿负相关,冲动性购买特质只调节了高强度负面情绪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当高个人品牌联结的消费者接收到负面口碑时,其信息与原有认知发生冲突,出于"护犊子"的心理,负面口碑越强,高强度负面情绪也就越强,并随之激发其冲动性购买意愿;当低个人品牌联结的消费者接收到该品牌的负面口碑时,消费者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出反应,负面口碑越强,低强度负面情绪也就越强,并会抑制其冲动性购买意愿。企业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个人品牌联结的高低采取不同的网络负面口碑管理对策和有效管理消费者的负面情绪等措施来实现对网络消费者的高效管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仪 王永贵
机器人拟人化在提高消费者信任感和亲密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了拟人化服务机器人。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外观拟人化与消费者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外观拟人化程度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通过3个实验,首次提出了服务机器人外形拟人化程度对于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倒U形影响以及感知智能在其中的驱动作用,验证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感知智能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而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本研究为企业在提供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减少服务机器人应用的负面效应和扩大服务机器人应用的正面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仪 王永贵
机器人拟人化在提高消费者信任感和亲密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了拟人化服务机器人。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外观拟人化与消费者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外观拟人化程度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通过3个实验,首次提出了服务机器人外形拟人化程度对于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倒U形影响以及感知智能在其中的驱动作用,验证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感知智能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而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本研究为企业在提供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减少服务机器人应用的负面效应和扩大服务机器人应用的正面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姚亚男 孙文强 吕晓将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将改变服务接触过程、提高服务生产率。类人机器比服务员工更稳定,比自助服务技术更灵活、更具有适应性。研究首先通过在线评论数据挖掘获得顾客对智能机器人酒店偏好的现场证据(研究一),随后从真实酒店服务互动情景出发,通过2个预研究开发了服务互动情景模拟实验材料,通过调查实验方法依次验证了机器拟人化对顾客接受意愿的主效应(研究二),从思维感知理论角度探索了能动性、感受性的中介效应(研究三),最后扩大样本的多样性,从顾客性别角色角度详细讨论服务机器拟人化适用的边界条件(研究四)。研究结果表明:酒店服务互动中,拟人化人工智能机器更容易被顾客接受;能动性、感受性平行中介了拟人化对顾客接受意愿的影响过程;男性化角色并不会影响“能动性”的中介机制,而对于女性化较强的个体,机器的“感受性”反而会起到负面中介效用。研究丰富了拟人化在人工智能机器、服务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拓宽了思维感知理论的应用,补充了拟人化的负面效应研究,为服务机器拟人化设计、合理利用机器的拟人化特征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潇潇 李云鹏 唐悦 谷慧敏
基于恐怖谷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选取酒店礼宾问询和前台入住接待两类不同的服务场景,通过三组实验研究,探究机器人外观拟人化对情感型营销结果(顾客-机器人依恋)和交易型营销结果(顾客再次使用意向)的影响机制以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低机器人外观拟人化水平,高拟人化水平更能够有效强化情感型营销结果,即顾客-机器人依恋;相比于低机器人外观拟人化水平,高拟人化水平更能够强化顾客的温暖与能力感知;进一步地,机器人外观拟人化通过感知温暖的中介作用影响顾客-机器人依恋和再次使用意向。此外,关系规范取向正向调节感知温暖对顾客-机器人依恋的影响关系;无论顾客的关系规范取向是情感导向还是交易导向,感知温暖在机器人外观拟人化和顾客-机器人依恋之间的中介效应均得到加强。研究结论为酒店使用拟人化服务机器人重塑顾客体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韬 陈梦圆 张天锴 赵非非 关钰桥
[目的/意义]对人机交互失误情境下用户产生的情绪和态度展开研究,旨在验证人工智能拟人化理论的负面效应并探索交互式人工智能拟人化产生负面影响的缓解机制。[方法/过程]以人机交互失误为情境,基于期望一致性理论和拟人化理论,通过实验法分别从交互的结果失误和调用失误两个角度,探索了交互式人工智能不同的拟人化程度对用户产生负面态度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人机交互失误时,高拟人化的交互式人工智能会加剧用户对其的厌恶感和负面态度。验证了算法可解释性能够缓解厌恶感和负面态度。综合上述分析,从人机交互健康长远发展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应采用有限拟人化的设计框架和具有可解释性的算法架构等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旺 田丽丽 刘本荣
以390名中国职业女性为对象,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2中的特质愤怒量表(TAS)、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3)进行施测,探讨职业女性特质愤怒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抑郁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有自杀意念职业女性的特质愤怒水平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的职业女性;(2)抑郁在职业女性的特质愤怒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