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7)
- 2023(9885)
- 2022(8790)
- 2021(8402)
- 2020(6977)
- 2019(16500)
- 2018(16388)
- 2017(31760)
- 2016(17304)
- 2015(19500)
- 2014(19368)
- 2013(19105)
- 2012(17451)
- 2011(15525)
- 2010(15463)
- 2009(13958)
- 2008(13438)
- 2007(11330)
- 2006(9690)
- 2005(8322)
- 学科
- 济(67450)
- 经济(67381)
- 管理(47385)
- 业(44344)
- 企(37477)
- 企业(37477)
- 方法(32862)
- 数学(28384)
- 数学方法(28078)
- 学(18124)
- 中国(16657)
- 农(16413)
- 财(15457)
- 业经(14373)
- 地方(14112)
- 理论(12292)
- 和(11211)
- 农业(11097)
- 贸(10968)
- 贸易(10963)
- 技术(10587)
- 易(10567)
- 环境(10513)
- 教育(10256)
- 务(10083)
- 制(10047)
- 财务(10024)
- 财务管理(10006)
- 企业财务(9467)
- 划(9181)
- 机构
- 大学(242533)
- 学院(238106)
- 管理(97932)
- 济(89742)
- 经济(87729)
- 理学(85646)
- 理学院(84643)
- 管理学(83151)
- 管理学院(82709)
- 研究(77552)
- 中国(54963)
- 京(54344)
- 科学(50396)
- 财(39312)
- 所(38709)
- 业大(37143)
- 农(36702)
- 研究所(35410)
- 北京(34859)
- 中心(34768)
- 范(32863)
- 师范(32584)
- 财经(32520)
- 江(32391)
- 经(29659)
- 农业(28970)
- 院(28287)
- 州(26785)
- 师范大学(26738)
- 经济学(26316)
- 基金
- 项目(170386)
- 科学(133080)
- 研究(124410)
- 基金(122894)
- 家(106693)
- 国家(105788)
- 科学基金(91055)
- 社会(76669)
- 社会科(72531)
- 社会科学(72513)
- 基金项目(66256)
- 省(65771)
- 自然(60212)
- 自然科(58769)
- 自然科学(58758)
- 自然科学基金(57682)
- 教育(57199)
- 划(56141)
- 编号(51320)
- 资助(50628)
- 成果(41667)
- 重点(37379)
- 部(37130)
- 发(35387)
- 创(35223)
- 课题(34819)
- 创新(32736)
- 科研(32649)
- 项目编号(32103)
- 大学(32069)
共检索到334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邹新明 孙金娟
主要介绍了聂崇岐的生平,以及他在哈佛燕京“引得”和中法汉学研究所“通检”编纂 中所做的重大贡献。作者认为,聂崇岐不仅是从“引得”到“通检”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中国现代 索引编纂史上的重要人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玲玲 梁旭 马学良
[目的 /意义]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是民国期间重要的索引编纂机构,最兴盛时也只有10余人,却在20余年时间内编纂出版了64种81册《汉学引得丛刊》。通过对引得编纂处成员予以分析研究,揭示引得编纂处编纂古籍索引取得成功的关键。[方法 /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挖掘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中引得编纂处成员构成,通过钩沉史料,揭示各自生平、学术背景、学术思想及其在引得编纂处所承担的任务与角色。[结果/结论]拥有精干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在古籍索引编纂方面取得斐然成就的关键要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学良 耿兆辉 刘玲玲 王东波
[目的 /意义]揭示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成立的过程,总结引得编纂处在索引编纂领域的影响,有助于为古籍知识库构建经验。[方法 /过程]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演绎法,总结引得编纂处成立前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背景,分析"整理国故"运动、"索引运动"影响下引得编纂处取得的索引成就。[结果 /结论]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是民国时期"西学东渐""整理国故"及"索引运动"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的产物;引得编丛刊的问世对中国索引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成功的经验对当下的古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邹新明
根据实地文献调查,参考相关资料,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为胡适学术研究所提供的文献支持,以及胡适对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捐赠和贡献。
关键词:
胡适 哈佛燕京图书馆 《水经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水清 王东波 何琳
[目的/意义]在人文计算兴起这一背景下,为了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从古代典籍中挖掘出相应的知识,针对先秦文献进行自动分词的探究。[方法/过程]基于《汉学引得丛刊》中的《春秋经传注疏引书引得》制定词汇表,在由《春秋左氏传》和《晏子春秋》所构成的训练和测试语料上,通过条件随机场模型,结合使用统计和人工内省方法确定的特征模板,完成对先秦典籍进行自动分词的探究。[结果/结论]在先秦典籍自动分词的整个流程基础上,得到简单特征模板、内部特征模板和组合特征模板下的自动分词模型,最好的分词模型调和平均值达到97.47%,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在构建自动分词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融入内部和外部的特征知识,模型的精确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原元
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显然无法同法德日等国的汉学相提并论,但美国汉学界稍有影响的汉学新著出版后,即有民国学者撰著书评进行引介和评述。考察这些书评,不难发现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存在诸如研究者的中文修养薄弱、解释和译注史料时常存误解误译、材料搜集和材料审别难以博雅以及观点或结论常如隔雾看花,难求其情真理得等局限。美国汉学固然存在不少缺陷,但在民国学者看来仍有可取之处,如公开合作之精神、新颖之视角和方法、重视组织结构与系统性、冷僻领域和材料之注意等。面对海外汉学著述,民国学者坚持一种批判研究的态度,在充分
关键词:
民国学者 美国汉学 汉学研究 书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琦
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哈佛燕京图书馆档案,从方志采购的背景、经费、时间、方式、来源与成效等方面对民国时期该馆方志收集历史开展研究与分析,揭示其对哈佛燕京图书馆早期馆藏建设以及哈佛大学乃至北美中国研究的影响,为方志流播海外的历史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丽芬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温国强
海外汉学研究,又称国际汉学研究、海外中国研究、国外中国学研究等,是指中国学者对海外学者关于汉学研究的再研究。中国学者对海外汉学研究的自觉关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海外汉学研究真正被称为一门学科。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本文就20多年来海外汉学研究出版物及其特点作一简要的回顾和评述。1 海外汉学情况的调查与介绍,为海外汉学研究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钢
美国汉学中的孔子研究是在还原取向指引下进行的,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去圣化研究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必然选择,而孔子教师形象中的榜样与典范成分则是其圣人化教师形象得以确立的合理性依据所在。在美国汉学界看来,孔子本质上乃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人师典范,而孔子之学与教则构成了其人师典范形象的两大表征。历史地考量,作为教师的孔子堪称是一名失败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志趣难酬,但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而其立身行道式的教师风范也一举奠定了中国教师传统的核心精神基础。
关键词:
美国汉学 孔子 教师形象 还原取向研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程焕文
国学、汉学、中国研究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国的中国研究中,哈佛大学是美国的中国研究中心,哈佛燕京学社和哈佛燕京图书馆则是哈佛大学中国研究的基石;哈佛大学又以燕京大学作为在华开展中国研究的中心,燕京大学图书馆亦成为支撑美国在中美两地开展中国研究的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玉强
以朱子学为核心内容的新汉学从镰仓时代开始传入日本。然而,日本的文化承载者禅僧们仅选择性地吸收新汉学的禅宗和诗文等部分而疏离朱子学,博士家同样对于新汉学的核心内容朱子学吸收有限。只有到了江户时代,随着日本朱子学者的出现,日本社会才得以系统地吸收朱子学,从而实质性地推动了新汉学在江户时代日本的传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卢丽君
在世界文化地理的版图上,汉学(Sinology)是一个既古老又影响深远的学科。作为主要是西方人研究中国的一门学问,汉学可以说是一种边界文化,它处于东两方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透视并促成着文化之间的对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燕京大学的经济学教育与研究——以学位论文为对象(1924~1951)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荣获优秀基地称号
浅谈普通高校高教研究所(室)的作用和地位
院党组副书记余志华到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考察工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到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视察工作
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北京实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包路芳专题论
北京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三十周年所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元素级XML检索模型构建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从“稳”到“活”——访政协委员、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
北京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将举办“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与讲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