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7)
- 2023(10141)
- 2022(9186)
- 2021(8746)
- 2020(7431)
- 2019(16403)
- 2018(16354)
- 2017(31917)
- 2016(17326)
- 2015(19425)
- 2014(19265)
- 2013(18872)
- 2012(17067)
- 2011(15260)
- 2010(14965)
- 2009(13545)
- 2008(13101)
- 2007(11108)
- 2006(9675)
- 2005(8281)
- 学科
- 济(65972)
- 经济(65890)
- 管理(51954)
- 业(48359)
- 企(41918)
- 企业(41918)
- 方法(32665)
- 数学(27878)
- 数学方法(27567)
- 农(17423)
- 财(16717)
- 中国(15855)
- 业经(15699)
- 学(14874)
- 地方(13351)
- 理论(12343)
- 贸(11683)
- 贸易(11678)
- 和(11633)
- 务(11510)
- 制(11452)
- 财务(11449)
- 财务管理(11428)
- 农业(11372)
- 易(11336)
- 环境(10891)
- 企业财务(10883)
- 技术(10842)
- 划(9937)
- 教育(9813)
- 机构
- 大学(242837)
- 学院(240267)
- 管理(101872)
- 济(89855)
- 理学(89402)
- 理学院(88449)
- 经济(87748)
- 管理学(86950)
- 管理学院(86522)
- 研究(75443)
- 中国(54174)
- 京(51348)
- 科学(48193)
- 财(40335)
- 所(36475)
- 业大(36420)
- 农(35722)
- 中心(34312)
- 研究所(33532)
- 财经(33283)
- 江(32879)
- 北京(32294)
- 范(32226)
- 师范(31979)
- 经(30326)
- 院(27848)
- 农业(27812)
- 州(27550)
- 师范大学(25988)
- 商学(25775)
- 基金
- 项目(172461)
- 科学(135869)
- 研究(127019)
- 基金(125376)
- 家(108638)
- 国家(107734)
- 科学基金(93355)
- 社会(79145)
- 社会科(74833)
- 社会科学(74811)
- 基金项目(67696)
- 省(67038)
- 自然(61656)
- 自然科(60205)
- 自然科学(60194)
- 自然科学基金(59097)
- 教育(57931)
- 划(56445)
- 编号(52513)
- 资助(50865)
- 成果(42148)
- 部(37726)
- 重点(37680)
- 创(35979)
- 发(35513)
- 课题(35130)
- 创新(33433)
- 项目编号(32938)
- 科研(32885)
- 教育部(32562)
共检索到332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家坤 孟祥宇 郭筱彤 淳柳
[目的/意义]作为网络舆情传播主要受众与载体,网民传播行为及其驱动要素深度剖析对深谙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意义重大。[方法/过程]聚焦网民传播行为形成逻辑,耦合情绪与收益两个层面要素,采用网络博弈研究范式,设计网络舆情传播三种情景且定量化表征网络舆情治理的三种手段;借助仿真实验,深度剖析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并对比不同治理手段治理效果。[结果/结论]耦合情绪与收益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更符合实际传播过程;情绪治理效果出乎意料,与技术治理接近,均优于制度治理;相较于治理强度,治理效果对治理时机变化更加敏感;表征网民属性的三个指标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差异化作用。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系列网络舆情治理对策与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巩雪 蔡萌 杨茗 孟啸
[目的/意义]在新兴科学技术传播过程中,社交机器人已成为舆情引导不可忽视的行为主体。通过分析微博平台上“ChatGPT议题”相关发帖信息,了解社交机器人对网民负面情绪的传染机制,为新兴科学技术舆情治理提供建议参考。[方法/过程]首先使用XGBoost模型识别微博社交机器人,然后利用Text2emotion进行细粒度情绪分析,最后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考察不同负面情绪中社交机器人、意见领袖、公众间情绪传染的方向和强度随时间的演变。[结果/结论]社交机器人显著增加了新兴科学技术传播舆情的不确定性,对于公众不同类型的负面情绪具有差异化的引导作用。在悲伤情绪中,二者存在双向情绪传染现象且强度无显著差异。在愤怒情绪中,二者存在双向情绪传染现象但强度随时间动态演变;在最优滞后期前,社交机器人情绪传染的强度较高,随着时间推移,社交机器人影响式微,公众处于主导地位。社交机器人具有双重身份,是情绪极化的操纵者抑或是民情放大器。在新兴科学技术传播的早期阶段,应预防社交机器人对公众和意见领袖愤怒情绪的引导,或将触发人类用户极化的情绪反应。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黄微
主持人导语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大数据网络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出了深化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迫切要求。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兴起后,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信息来源平台和情绪释放媒介,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来源非常广,并且传播速度特别快。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这些平台媒介的信息产生具有影响社会大系统稳定的破坏力的时候,就可能演变成舆情危机乃至公共危机。由此,如何确定网络舆情的传播倾向性,有效引导与管理网络行为,
关键词:
舆情传播 网络舆情危机 微博舆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艺畅 孙英苹 刘凤鸣 皋磊 靳美玲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平台通常将志趣相投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同质化的集群,即“回音室”。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数据来调查网络舆情的传播是否具有回音室效应,如果存在,那么回音室与舆情的影响力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舆情回音室网络和识别算法,并通过内容分析、情感分析、矛盾心理测量和同质性测量对舆情回音室成员的选择性曝光强度和同质性水平进行检验。最后验证了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实验结果发现舆情信息的传播确实存在回音室效应,而且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回音室可能对舆情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昕 黄微 滕广青 李瑞
[目的/意义]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以多媒体技术、舆情分析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支撑,就网络舆情传播方式受多媒体技术的影响情况加以揭示,深入剖析传统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结果/结论]探讨大数据化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重构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模式。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传播模式 多媒体 重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关键词:
微信网络 舆情传播 SIR模型 双层网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凯 荣莉莉 郭文强 刘泉 颜克胜
当前,舆情传播模型及其演化研究大多是从在线社会网络(线上网络)或物理接触网络(线下网络)单一角度考虑。然而,现实中的舆情传播同时发生在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单一网络结构不能完整地反映更符合实际的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为此,本文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双层耦合网络模型,并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层间对称和非对称的促进-抑制舆情传播机制。数值和实例分析的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理论解析:(1)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和异配层间连接模式促进了线上线下网络中的舆情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趣的是,耦合小世界网络中始终产生最有效的传播;(2)非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连接模式对线上线下网络中舆情传播的抑制作用大于异配连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微 李瑞 孟佳林
[目的/意义]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和运行机理,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大数据技术、舆情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总结大数据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并构建传播机理的总体关系架构。[结果/结论]揭示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内在运行规律,为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邓文池
图书馆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带来的发展契机的同时,需要面对不同于传统危机的新危机——舆情危机。图书馆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煽动性、不确定性及建设性等特征,并能够通过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社交论坛、微博、博客、即时通讯等方式快速传播。我国图书馆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舆情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改进不足,以利用网络环境加快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防控与传播 网络环境 图书馆 舆情危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旭 孙瑞英
【目的/意义】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识别与评判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重要节点,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舆情,增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方法/过程】以"魏则西事件"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整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该事件舆情扩散过程,绘制了"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并以定量方式对"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进行了结构测度分析。【结果/结论】拓展了SNA的应用,发现该事件舆情四个阶段传播规律,识别、总结该舆情传播网络中关键节点结构特征,并提出针对突发事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兰月新 夏一雪 刘冰月 刘茉
[目的 /意义]根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的周期性规律,构建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的精细化模型,使政府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态势时,能够准确把握舆情发展演化趋势。[方法 /过程]通过案例定性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周期性规律,构建网络舆情传播的Logistic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网络舆情传播的4个关键时间节点以及5个传播阶段,然后基于MATLAB开展模型仿真,研究了3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程度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结论 /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网络舆情传播阶段精细化模型是可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青 刘艺 马亚萍 张辉
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转发机制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也使得政府的应急处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已有的舆情信息传播与决策模型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染病传播模型,二是多属性模型,但很少有模型考虑了用户的个体特性和来自其他用户的影响。本文则结合用户个性从三个方面探讨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1)来自周围邻居的影响;(2)用户自身对新信息的抵抗力;(3)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舆情无干预自由扩散阶段和舆情干预阶段。在舆情干预阶段,主要探讨舆情干预措施强度和舆情干...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社会关系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汪明艳 陈梅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平台,也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传播。【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着力点、研究方法、衡量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然后,对影响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链、群体情绪研究进行分析。最后,从加强政府治理舆情治理的可控性角度,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的指标构建情况分析。【结果/结论】本文认为,为提高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可控性,应从公众情绪、媒体责任、政府治理加强引导和治理。
关键词:
社交媒体网络 网络舆情 传播影响力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使其对舆论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脆弱性。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舆情传播过程中公众与政府的行为选择中的博弈策略。其次基于SIER模型建立了正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的IER模型并讨论了边界值情况。通过建立社会风险感知函数主要研究了舆情传播方向、舆情状态间转化率及社会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社会风险随着个体关注状态向免疫状态的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随个体传播状态向免疫状态转化率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公众的行为选择决定了传播状态间转化的方向及程度,公众选择策略的动态变化比率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联,为政府有效舆情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关键词:
重大工程 舆情传播 社会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