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8)
- 2023(8268)
- 2022(7250)
- 2021(6611)
- 2020(5823)
- 2019(13855)
- 2018(13770)
- 2017(26770)
- 2016(14832)
- 2015(17025)
- 2014(17083)
- 2013(17163)
- 2012(16307)
- 2011(14857)
- 2010(14692)
- 2009(13813)
- 2008(13640)
- 2007(12365)
- 2006(10628)
- 2005(9384)
- 学科
- 济(63208)
- 经济(63153)
- 管理(37691)
- 业(37659)
- 方法(28890)
- 企(28404)
- 企业(28404)
- 数学(25564)
- 数学方法(25330)
- 农(20563)
- 地方(18312)
- 财(15789)
- 中国(14535)
- 学(14350)
- 农业(13999)
- 业经(12724)
- 贸(11028)
- 贸易(11025)
- 制(10776)
- 易(10585)
- 和(9689)
- 务(9661)
- 财务(9643)
- 环境(9627)
- 财务管理(9616)
- 企业财务(8991)
- 理论(8680)
- 地方经济(8445)
- 融(8090)
- 金融(8087)
- 机构
- 学院(210565)
- 大学(210267)
- 济(83051)
- 经济(81026)
- 管理(79076)
- 研究(72082)
- 理学(67954)
- 理学院(67083)
- 管理学(65875)
- 管理学院(65468)
- 中国(54546)
- 科学(47066)
- 京(44915)
- 农(42540)
- 所(37537)
- 财(37417)
- 业大(35300)
- 中心(34985)
- 研究所(34339)
- 江(34179)
- 农业(33451)
- 范(30305)
- 师范(30057)
- 财经(29512)
- 北京(27864)
- 州(26866)
- 经(26528)
- 省(25980)
- 院(25783)
- 经济学(25176)
- 基金
- 项目(142193)
- 科学(110317)
- 研究(103580)
- 基金(100702)
- 家(88140)
- 国家(87340)
- 科学基金(73609)
- 社会(63373)
- 社会科(59675)
- 社会科学(59653)
- 省(58689)
- 基金项目(54689)
- 划(48479)
- 自然(48249)
- 教育(47347)
- 自然科(46954)
- 自然科学(46939)
- 自然科学基金(46106)
- 编号(43317)
- 资助(40447)
- 成果(34939)
- 重点(32514)
- 发(31714)
- 部(31158)
- 课题(30081)
- 创(28886)
- 科研(27676)
- 创新(26990)
- 计划(26792)
- 大学(26315)
共检索到312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瑞娟 郝晋珉 白玮 马生元
耕地价值可划分为实物价值和非实物价值两部分,耕地实物价值可以用常规方法来换算,但耕地非实物价值很难用常规市场方法来解决,目前这部分的核算是生态经济学、环境学的前沿和难点,本文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系统探讨CVM法及其在耕地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徐艳 齐伟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增率达到0.43%;1958~1961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1.55%;1962~1974年为耕地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0.47%;1975~1985年为耕地数量快速增加期,年均递增0.63%;1986~1999年为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耕地年均递减0.026%。人口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共同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系统。...
关键词:
集约化农区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徐艳 齐伟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集约化农区的典型样区 ,利用统计资料和典型调查数据 ,对该县 1 973年到2 0 0 0年耕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县域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表明 ,曲周县耕地面积年均递减率为 0 0 2 6% ,但高产田面积、水浇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分别增加了 4 91倍、2 1 5倍和 7 2 6倍 ;耕地内部种植结构表现为小麦播种面积稳定 ,玉米和棉花面积变化起伏大 ,蔬菜面积不断上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建设占用 ,耕地质量提高主要是中低产田改造的结果 ,粮食产量提高的直接驱动因子是科学技术进步 ,间接驱动因素是农用土地政策的改革
关键词:
曲周县 耕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路欣怡 杨智慧 张璐 温良友 廖宇波 陈文广 孔祥斌
[目的] 研究适用于集约化农区县域尺度的耕地健康评价方法,为指导县级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系统观构建了以耕地本底宜耕性、产品可接受性及环境可承受性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数和法、最小限制因子法,计算得各子系统对应指数;借助系统协调性分析模型评价县域耕地健康状态,分析各子系统状况、子系统间的协调性程度及综合协调性水平高低,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典型区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 1)曲周县耕地系统的协调性整体状况较差,其中中部及东部区域系统不协调明显,以曲周镇为代表的地区协调性处于高等综合水平,但面积仅占曲周县耕地总面积的10.1%。2)全县耕地本底宜耕性较好,受土壤质地等要素限制,较差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仅占全县耕地的12.07%。3)全县耕地输出产品可接受性从优至差占比依次为37.32%、36.27%和26.40%,其中白寨镇、南里岳乡等乡镇粮食生产处于弱稳定状态。4)在耕地总体环境风险较小的同时,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伊庄乡环境可承受性差的耕地面积占比可达本区域耕地面积的61.33%。[结论] 文章构建的基于系统协调的耕地健康评价框架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可有效识别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综合反映耕地健康状态及其在县域尺度内的空间分异情况,丰富了耕地健康评价方法研究,可为县域耕地健康评价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可依据评价结果选择县域耕地健康提升路径,针对性采取退耕、休耕等措施,落实国家耕地休养生息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子豪 张金懿 帕茹克·吾斯曼江 郝晋珉
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斑块破碎化问题,有助于增加网络连接度、提升区域生态稳定性。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网络,通过重力模型划分生态廊道等级,对比优化前后的网络结构指数,定量考察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曲周县生态源地共9块主要分布于中部县城周边和东北部林场,生态廊道整体分布不均,网络结构简单;2)优化措施主要包括新增生态源地3块,增补踏脚石5块,划分出7条重要廊道、15条建设廊道与8条规划廊道,同时构建水系廊道5条,并重点保护27个生态节点并修复12个生态间断点。优化后的曲周县生态网络的连通度与环通度得到较大提升;3)建设用地会影响生态廊道建设可行性,相互作用力高的生态廊道具有高建设可行性。最后,从网络结构与网络建设内外两方面优化曲周县生态结构,提出“两轴、三区、四廊、多点”的生态结构规矩布局。本研究可为提升曲周县生态保护效果乃至华北平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明晏
代耕制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开始实行,到1949年前形成了多种形式,包括拨工制、包工制、包耕制、工票制等。1949年后,工票制因其在调配用工质量和用工时段方面的突出成效,迅速取代包耕制成为代耕的主要方式。工票制相比其他代耕方式虽更便利,但也更细密复杂,曲周县在尚未详细掌握土地与劳畜力数量的情况下仓促实施工票制,加重了农民负担。研究发现,曲周县农民负担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规定的用工折米数偏低、用工需求统计不实、未落实用工计算相关规定、享受代耕的人员范围扩大等。国家对于工票制本身的调整虽然使村内农民负担趋于合理,但无法解决区域农民负担不均的问题。齐工征粮作为一项独立的政策机制,能够在县域内调剂代耕粮,均衡全县农民负担,优化并维持工票制。
关键词:
代耕 工票制 齐工征粮 农民负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富刚,郝晋珉,李运生,姜广辉,杨君,丁忠义
本文基于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对县域尺度下土地利用程度进行时空变异分析。通过对1985、1995和2000年三个时间点的研究,表明:(1)1985—2000十五年间.曲周县的土地利用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其中以槐桥乡最为显著;(2)曲周土地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东部、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及东南部地区。最后,文章结合区域实际,从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特征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对曲周县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变异进行驱动力分析.为调控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曲周县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雪洁 郝晋珉 管青春 李牧 王楠 车澳
为对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曲周县为例,依据1985、1999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估法结合相关性及敏感度分析,对曲周县1985—2012年的景观格局、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以及景观指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曲周县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多样性降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呈加强态势;2)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减少6 704.11万元,且1999年后生态服务价值衰退速度较之前有所减缓,生态服务价值结构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曲周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土地利用 集约化农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云扬 郝晋珉 陈红
为探索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的途径,拟通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将区域土地利用目标量化至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中,采用模糊两阶段算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曲周县为例,通过Markov算法计算出自然演化方案下土地利用结构(2035年),并将现状方案(2012年)、自然演化方案(2035年)、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优化后的曲周县土地利用结构(2.87)其满意度明显高于现状方案(2.80)、自然演化方案(2.23),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也更高,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具有有效性。2)对自然演化方案进行分析发现,曲周县现行的经济驱动模式对于生态效益、区域水资源造成损害,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多目标优化模型为基础框架,嵌入ISM和模糊分析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结合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目标,保持其余地类结构的相对稳定,协调平衡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间的结构比例是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忠义 郝晋珉 李涛 侯湖平 张富刚 白玮
研究目的:确定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新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法、因子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由数量利用和质量利用组成,不同影响因子限定条件构成土地利用强度各维度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强度的表征函数可由二维拓展到多维,其值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实证点,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分析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强度,并用GIS进行空间表达。研究结论:(1)以曲周镇为中心,土地利用强度由里向外逐渐降低;(2)县域中部土地利用强度高于南、北部;(3)县域土地利用强度格局是农户种植业微观土地利用行为累积的结果,其中农产品价格与耕地立地条件是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艾东 类淑霞 双文元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碳减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耗能总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通过样点实验法所获取的相关系数,估算了曲周县碳源和碳汇量,并对区域碳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GIS叠加分析法对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分成单宜性、双宜性、多宜性和不宜四种。进而以碳平衡为目标,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表明:2009年曲周县生态系统处于碳失衡;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是主要的调整地类,园地和林地是主要的调整方向;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以使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碳平衡。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齐伟 姜广辉 颜国强
根据曲周县统计资料和水利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土地投入变化及其对粮食作物单产变化的贡献率,并对区域水资源平衡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集约化农区的曲周,30年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表现为土地的复种指数、化肥投入和灌溉率不断提高;播种作物面积单产的生产函数模拟表明,灌溉保障率的提高对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0.546;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提高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区域水资源失衡。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将对区域的资源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要促进集约化农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降低复种指数,减少耗水作物,特别是小麦的播种面积。
关键词:
集约化农区 土地利用 生产函数 水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东 郝晋珉 杨立 王丽敏 郭德吉 贾智海 武秀梅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其实质内容之一是从空间上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我国进行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进行分类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曲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部,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村人口的集聚地,对于其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分类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论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评价指标,利用量化后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兰 王秀芬 毕继业
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通过各类保护设施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扩展了资源利用空间,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土地的增值。文章在设施农业土地增值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北省曲周县塑料大棚设施农业为例,对其进行增值评价。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土地利用率 土地增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河北省曲周县不同时期夏玉米生产的环境代价分析
黄淮海平原耕作单元地块几何特征及其对机械耕作的影响——基于河北省曲周县的实证分析
不同规模耕地经济效益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曲周县第四疃乡为例
基于农户特征的黄淮海平原农村一户多宅行为影响因素——以河北省曲周县前河道村为例
黄淮海平原农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其环境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高产粮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的模拟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基于人地关系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利用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30年间河北省曲周县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