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9)
2023(10440)
2022(8887)
2021(7840)
2020(6792)
2019(15525)
2018(15018)
2017(28718)
2016(15961)
2015(17643)
2014(17644)
2013(17449)
2012(16218)
2011(14817)
2010(14729)
2009(13753)
2008(13679)
2007(12353)
2006(10634)
2005(9282)
作者
(50925)
(42971)
(42848)
(40483)
(26821)
(20855)
(19362)
(17052)
(15937)
(15100)
(14595)
(14332)
(13816)
(13709)
(13418)
(13241)
(13228)
(12687)
(12425)
(12260)
(11095)
(10435)
(10288)
(9859)
(9586)
(9566)
(9388)
(9373)
(8833)
(8675)
学科
(66479)
经济(66416)
管理(43745)
(42697)
(33190)
企业(33190)
方法(32388)
数学(29121)
数学方法(28883)
(18901)
(16471)
(16384)
中国(15624)
(14283)
贸易(14282)
(13865)
业经(13540)
地方(13254)
农业(12804)
(10843)
环境(10771)
(10190)
财务(10174)
财务管理(10147)
技术(9753)
企业财务(9587)
(9457)
(9281)
银行(9217)
(8977)
机构
大学(237285)
学院(235782)
(94566)
经济(92692)
管理(88871)
研究(82027)
理学(77886)
理学院(76943)
管理学(75537)
管理学院(75122)
中国(59906)
科学(55943)
(54503)
(49843)
业大(44918)
(44063)
农业(44041)
研究所(40885)
(40301)
中心(37503)
(35091)
财经(33182)
北京(30379)
(30142)
(29997)
农业大学(29741)
师范(29534)
经济学(29122)
(29072)
(27343)
基金
项目(166644)
科学(129351)
基金(121254)
研究(111484)
(110108)
国家(109238)
科学基金(91417)
社会(71035)
社会科(67387)
社会科学(67361)
(66240)
基金项目(65307)
自然(62416)
自然科(60978)
自然科学(60953)
自然科学基金(59889)
(56835)
教育(50942)
资助(48581)
编号(43239)
重点(38354)
(36191)
(36016)
(34844)
计划(34500)
成果(33326)
科研(33203)
创新(32773)
科技(30839)
课题(29902)
期刊
(95526)
经济(95526)
研究(59808)
学报(49061)
(47697)
中国(43566)
科学(41849)
大学(34646)
学学(33200)
农业(32189)
(30787)
管理(27983)
教育(18633)
(17909)
技术(17766)
(17140)
金融(17140)
业经(16412)
经济研究(16013)
财经(16006)
(13707)
(13691)
问题(13612)
业大(13420)
资源(12546)
科技(12189)
技术经济(11839)
农业大学(11453)
商业(11384)
(11379)
共检索到329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郁玲  冯忠垒  周勇  胡娟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青清  曹隽隽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等方法研究江汉平原30多年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波动响应效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耕地集约利用度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效力会在中长期后得到放大。研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青清  曹隽隽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等方法研究江汉平原30多年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波动响应效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耕地集约利用度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效力会在中长期后得到放大。研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顾湘  周勇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全国1990-2006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态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6年间,全国耕地投入强度呈现波动状态,利用程度表现频繁波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利用效率呈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GDP、农村劳动力工价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投入强度的重要因素;农民文化程度、城镇化率和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耕地利用集约度。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利用,通过合理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完善耕地流转制度和农业剩余劳力流动制度,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冠荣  刘桂英  谢花林  
在测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劳动力、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投入量的基础上,基于Theil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1999年以来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逐年下降,而化肥、农用柴油、农药、农膜和农业固定资产的集约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固定资产增幅最大;2区域尺度上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序变化特征与国家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一致;除劳动力集约度中部地区最高外,其他投入要素的集约度均以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3省域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变化方向,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集约度在上海、天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雅勤  姚华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鹏岩  秦明周  闫江虹  李瑾  杨林  孙超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年间,河南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耕地利用总体效益有所增加,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由北高南低转为东高西低。②就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看,10年间,耕地利用效益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强烈影响,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由化肥施用量逐渐转变为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芹  陈海  王国义  
本文借助耕地集约利用思想研究高西沟耕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子,得出以下结论:①时间尺度:高西沟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②空间尺度:不同作物类型,不同地块之间集约度存在差异,不同农户类型之间土地利用效率也存在差异;③地块的自然条件和自身家庭特征影响耕地利用程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兆亮  杨子生  邹金浪  
以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8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各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基础上,运用GIS、线性回归和泰尔指数系统分析了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差异,并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⑴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和东北递减,但东部耕地利用集约度位次整体下降,中部和西部则上升,东北相对稳定;⑵由泰尔指数可知,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总体差异较明显,相较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⑶东部耕地利用集约度受耕地资源状况(如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等)的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则更易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政策的影响。因此,我国应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小迁  程久苗  费罗成  
研究目的:分析近10年来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性明显。从"十五"期间和"九五"期间相比来看,除滁州、六安、黄山三个地市以外,全省其他14个地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全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特点。(3)社会经济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宏波  宋戈  孙丽娜  
耕地集约利用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GIS手段,定量分析了1989-2008年河南省各个地级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分布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是影响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重要的驱动因子。此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永康  刘学录  张一达  任君  王全喜  李晓丹  
为了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差异特征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K-mean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甘肃省东部四市的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情况及空间水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内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2016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度整体处于较粗放利用水平(均值0.377 2),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Ⅲ、Ⅳ级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Ⅰ、Ⅱ级位于研究区中部,整体呈"哑铃"状结构;2)全局莫兰指数为0.142 2,表明研究区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LISA聚集图空间特征与集约度等级图基本吻合;3)劳动力指数、地均机械总动力和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率、有效灌溉率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成正相关关系,由于空间的辐射性和依赖性,各回归系数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片"或"带"状区域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璐平  方斌  向梦杰  
全面考虑耕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效益,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和持续状况4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5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变化规律的探索分析,并运用GWR模型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探究江苏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寻求耕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为缓解我国人地矛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 2000~2015年江苏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现出先上升后平稳发展的变化趋势,其时序变化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2)苏北地区的县(市)多处于中高度集约利用水平且多为高度水平,苏中地区的状况有所好转,但苏南地区的大部分县(市)整体保持低度集约利用水平甚至不集约水平稳定不变。整体来看,江苏省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 GWR模型能够科学准确地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投入强度是影响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极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持续状况,而利用程度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产出效益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东  
[目的]试图探讨广东省博罗县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特点。[方法]基于2005~2014年广东省博罗县耕地资源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选取1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找出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借助DPS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从而量化不同因素对于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影响耕地变化最大的经济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其关联度高达0.994;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相关性很高,其关联度为0.991;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相关性较高,其关联度为0.830。[结论]2005~2014年博罗县耕地数量波动相对较大总体呈现略微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呈现下降趋势,且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关系较密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