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6)
2023(4298)
2022(3558)
2021(3018)
2020(2486)
2019(5675)
2018(5618)
2017(10853)
2016(6183)
2015(6820)
2014(6669)
2013(6901)
2012(6790)
2011(6415)
2010(6240)
2009(5132)
2008(4981)
2007(4498)
2006(4109)
2005(3707)
作者
(22703)
(19058)
(18895)
(17804)
(12153)
(9511)
(8346)
(7600)
(7345)
(6853)
(6829)
(6682)
(6490)
(6452)
(6244)
(5826)
(5718)
(5711)
(5681)
(5595)
(5165)
(4816)
(4747)
(4482)
(4437)
(4379)
(4257)
(4239)
(4067)
(4066)
学科
(22910)
经济(22886)
管理(16086)
(12416)
(12120)
环境(10246)
方法(9524)
(8791)
企业(8791)
数学(8292)
数学方法(8158)
(6784)
资源(6084)
中国(5676)
(5193)
土地(5180)
(5016)
生态(4862)
农业(4787)
(4726)
(4512)
贸易(4511)
(4414)
地方(4274)
经济学(4183)
业经(4012)
(3862)
规划(3855)
环境规划(3756)
(3739)
机构
大学(92207)
学院(90558)
研究(40444)
(32817)
经济(32135)
科学(30792)
(30126)
管理(29051)
中国(28975)
理学(24754)
理学院(24358)
农业(24275)
(23808)
管理学(23619)
管理学院(23509)
业大(22648)
研究所(22263)
(22024)
中心(17301)
农业大学(15888)
(15171)
(15150)
(14900)
(14725)
北京(13909)
科学院(13717)
实验(13670)
(13544)
实验室(13108)
(13037)
基金
项目(67909)
科学(51092)
基金(49439)
(48737)
国家(48452)
研究(39671)
科学基金(38285)
自然(29120)
自然科(28339)
自然科学(28324)
自然科学基金(27794)
(26570)
基金项目(26173)
(24143)
社会(23436)
社会科(22119)
社会科学(22113)
资助(20870)
教育(17310)
计划(17268)
重点(16683)
科技(16492)
(15296)
科研(14388)
(14185)
编号(13273)
(13254)
(13241)
专项(13071)
创新(12697)
期刊
(34982)
经济(34982)
学报(28095)
(26600)
科学(23283)
研究(23188)
中国(21027)
大学(19492)
学学(18889)
农业(18101)
(10506)
管理(10364)
(9432)
业大(9252)
林业(8110)
农业大学(7329)
(6863)
金融(6863)
(6681)
资源(6439)
教育(6319)
技术(5989)
经济研究(5666)
科技(5530)
中国农业(5492)
自然(5423)
业经(5191)
财经(5075)
(4498)
问题(4427)
共检索到136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阳  白彦锋  姜春前  徐睿  刘秀红  
为了解耕地在造林和撂荒这2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并为估算森林碳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2016年7-8月,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并结合室内测定对湖南会同恢复14 a的退耕还林地(即耕地造林)和农田撂荒地(即耕地撂荒)进行植被、凋落物以及土壤碳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地的生物量碳储量显著(P010 cm>4060 cm>1020 cm>6080 cm。退耕还林地080 cm深土壤碳储量略高于农田撂荒地,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退耕还林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要高于农田撂荒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彭阳  
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是当前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其固碳效益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由于山区人口外出打工,山区人口越来越少,也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本论文以湖南省会同县耕地经造林和撂荒恢复14年后所形成的退耕还林地(杉木纯林)和农田撂荒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群落特征和碳储量差异。基于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在调查两个样地物种组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耕地在两种恢复方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似性系数等群落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全厚  薛萐  刘国彬  兰雪  余娜  杨智  
【目的】探索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相关要素的关系,为生态恢复重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实验站墩山退耕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群落特征调查和土壤质量测试分析等,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在其恢复过程中,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它们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大团聚体、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微生物量(C、N、P)以及土壤呼吸强度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抗蚀性关系密切,它们与表示土壤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传艳  周国逸  王春林  王旭  
该研究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及广东省1994—2003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量化10年间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储量动态变化.其中OBPA是指疏林、竹林、经济林和四旁林.研究结果如下:1994—2003年广东省森林植被共固定碳41.67 Tg,碳密度增加了1.58 Mg/hm2;林下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占总碳库的38%~44%,凋落物层碳储量略大于林下层;不同类型森林的碳储量排列如下:针叶林>阔叶林>OBPA>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碳储量在11种林型中最大,南洋楹林最小;10年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皆有增长,幼龄林碳储量大幅度减少,中龄林碳储量小幅度波动,其碳储量始终高于其他4个龄级;阔叶林固碳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德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雪琴  胡庭兴  张健  李贤伟  宫渊波  
Public welfare fo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can well represent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illside fields. Therefore an Alnus cremastogyne forest community dev...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杜华强  周宇峰  徐小军  
在积极实施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固碳特征、储碳能力和环境影响机制颇受关注(Schmid et al.,2006;Thürig et al.,2010;Werner,2010)。光照、温度、水分等多个自然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的碳汇功能,而海拔、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又通过温度、降水等气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吕超群等,2004;赵敏等,2004;陈茂铨等,2010)。许多研究表明,立地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环境因素。坡向直接关系到祁连山青海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志娟  白彦锋  孙睿  彭阳  姜春前  汪思龙  
[目的]为了探讨恢复模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方法]利用定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皆伐后2种恢复模式(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20年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自然恢复植被层碳储量明显大于人工恢复,自然恢复的乔木层碳储量比人工恢复的高22.56%。自然恢复的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的分配比为干﹥枝﹥根﹥叶﹥皮,而人工恢复为干﹥根﹥枝﹥皮﹥叶。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所占比例非常小,自然恢复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人工恢复的3.99、5.94、1.14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世进  庄光全  
东港区八百亩撂荒耕地重新披绿王世进,庄光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针对部分单位圈占的耕地闲置和个别农村因劳力转移而撂荒耕地的现象,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清理圈占的闲置撂荒耕地工作。800亩撂荒耕地现已重新披绿。在这次清理中,项目不可行、资金不到位的征地单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永欢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在以年均1000万人的速度流向城镇。而随着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日益严重。如果耕地撂荒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本文试图从农村耕地撂荒的现象入手,分析撂荒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学  李秀彬  宋恒飞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耕地撂荒问题开始显现。本文剖析了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和关键驱动因素,提出了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土地租赁市场等的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