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9)
- 2023(7500)
- 2022(6313)
- 2021(5865)
- 2020(4840)
- 2019(11145)
- 2018(10764)
- 2017(20454)
- 2016(11453)
- 2015(12564)
- 2014(12299)
- 2013(12188)
- 2012(11741)
- 2011(10660)
- 2010(11067)
- 2009(10137)
- 2008(9920)
- 2007(9143)
- 2006(8466)
- 2005(7623)
- 学科
- 济(41814)
- 经济(41773)
- 管理(30747)
- 业(28470)
- 企(22114)
- 企业(22114)
- 方法(16418)
- 贸(14936)
- 贸易(14933)
- 易(14716)
- 数学(14615)
- 数学方法(14307)
- 农(14245)
- 财(13443)
- 中国(12456)
- 出(12000)
- 学(10873)
- 策(9352)
- 制(9318)
- 农业(8970)
- 地方(8806)
- 业经(8763)
- 口(8277)
- 出口(8270)
- 出口贸易(8270)
- 及其(7429)
- 银(7125)
- 银行(7090)
- 行(6865)
- 融(6648)
- 机构
- 学院(160898)
- 大学(160217)
- 济(66832)
- 经济(65309)
- 研究(62540)
- 管理(57638)
- 理学(48400)
- 理学院(47843)
- 中国(47594)
- 管理学(46924)
- 管理学院(46661)
- 科学(39364)
- 农(35446)
- 京(35156)
- 所(33355)
- 财(32909)
- 研究所(30191)
- 农业(28320)
- 中心(28022)
- 业大(27131)
- 江(26918)
- 财经(24545)
- 院(23128)
- 经(22375)
- 北京(22319)
- 省(21781)
- 范(20631)
- 经济学(20581)
- 师范(20332)
- 州(20324)
- 基金
- 项目(106394)
- 科学(82375)
- 基金(76776)
- 研究(74360)
- 家(69778)
- 国家(69224)
- 科学基金(57002)
- 社会(45868)
- 社会科(43501)
- 社会科学(43487)
- 省(41048)
- 基金项目(38738)
- 自然(38478)
- 自然科(37545)
- 自然科学(37524)
- 自然科学基金(36879)
- 划(36020)
- 教育(33986)
- 资助(33497)
- 编号(29124)
- 重点(24735)
- 成果(24479)
- 部(23981)
- 发(23772)
- 课题(21701)
- 创(21342)
- 计划(21028)
- 科研(20555)
- 创新(20123)
- 教育部(19564)
共检索到258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太洋 黄文娟
本文认为,耕地流向决定了耕地分布区域格局的变化,对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目前,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需要立足耕地流出成因,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初步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彤茵 文薪荐 宋兆璞 陈展鹏 朱恒 王红梅
[目的]耕地进出平衡是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部分,广东省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与粮食主销区,定量评估其实施效果是进一步完善该政策的关键。[方法]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和景观格局4个维度构建实施效果评估体系,采用对比分析法量化耕地进出平衡评估指标值,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空间视角定量综合评估广东省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实施效果。[结果](1)研究区实现了耕地进出的数量质量双平衡,但存在一定数量的水田流失,且优质耕地转入较少;(2)研究区耕地进出平衡实施造成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减少;(3)研究区耕地景观格局得到一定优化,耕地聚集程度上升,但耕地形状趋于复杂,耕作难度增加;(4)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实施效果存在较大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整体成效较好,其余地区整体取得成效相对较低,在水田保护、耕地质量提升、破碎化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结论]研究区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取得一定实施成效,但仍存在水田流失、生态用地减少和耕地细碎化等问题,应从质量提升、集中连片和区域协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耕地进出平衡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闫刚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三省(市)在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方面的经验做法,梳理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进耕地“进出平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云 高浩
为实现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控,国家施行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补充。本文对地方政府推进耕地“进出平衡”落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问题的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华甫
本文认为,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应研判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大势,立足我国耕地资源本底,统筹规划管控要求,科学编定“进出平衡”方案;应完善耕地“进出平衡”系统治理,注重部门联动协同,分类精准施策,健全配套政策。
关键词:
系统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艾建国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目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与我国的近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对将来也有深远影响。本文在对我国耕地变化状况、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效果以及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平衡 政策效果 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庆媛 刘燕 杨人豪 王亚辉
耕地“进出平衡”需要政府与市场相协同,调剂耕地“进出平衡”供需关系,优化耕地资源配置模式。本文探讨了耕地“进出平衡”中政府与市场协同的难点,提出了加强耕地“进出平衡”中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对策建议,以期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助推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有序落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参考。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难点与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张香玲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演化进程及阶段特征,归纳了河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取得的三大成效,包括保障耕地数量质量相对稳定、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了用地效益,推动土地整治、助力了乡村振兴。分析了面临的五大问题:建设占用耕地需求短期不会显著下降,耕地后备资源渐趋匮乏,补充耕地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环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困难,省域统筹解决补充耕地指标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的6项建议: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创新补充耕地指标省域统筹协调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丽丽 李宝林 袁烨城 高锡章 刘海江 董贵华
本文基于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深入分析了2000-2010年间中国耕地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并对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由2000年的1.85亿hm2,减少到2010年的1.81亿hm2,耕地减少的主要方式为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增东减,北增南减,东部沿海自然条件良好地区以及中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耕地减少,西部水资源缺乏地区耕地增加的基本格局。大部分省份没有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目标,有18个省份占补平衡指数小于-50%。建设占用的耕地多适宜农业耕作,而新增耕地只有不到一半适宜农业耕作。研究时段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沛林,李炳炎
文章论述实施积极财政策略的凯恩斯理论,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行性。从长远来讲,还是要以控制物价总水平上涨,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逐步缩小财政亦字,并注意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万茂 余庆年 赵登辉
本文从数量、质量、空间、时间等六方面系统探讨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与外延 ,对其核心数量平衡与质量平衡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实现思路 ,分析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耕地 平衡 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镝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以下简称“成都督察局”)结合2023年例行督察,在重庆、四川、云南(以下简称“渝川滇”)三省(市)开展了耕地“进出平衡”制度落实情况调研。调研发现,耕地“进出平衡”与流出恢复工作交织难辨,要解决“进”“出”以及“平衡”方面存在的种种困难,应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从分类落实经费、明确部门职责、严格后期管护、鼓励多种多得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适时修订举证规则、调整保护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捷 张敬松 祝海强 李丽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蕊 孙萍 吴金希 张景奇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001年全国各省(区、市)从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但是我国耕地总量却持续下降,补充耕地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我国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虽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国内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占补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暴露出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如:"只占不补"、"多占少补"等违法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峻 金玲玲 张璋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经过多年调研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土地管理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文章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着手,研究评价该政策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等的实际影响,分析了与此相关的费用转嫁和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平衡 生产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