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7)
2023(12083)
2022(10634)
2021(9983)
2020(8231)
2019(19244)
2018(19099)
2017(36972)
2016(20150)
2015(22905)
2014(22867)
2013(22797)
2012(20645)
2011(18746)
2010(18587)
2009(17190)
2008(16875)
2007(14822)
2006(12911)
2005(11369)
作者
(59685)
(49494)
(48988)
(46662)
(31543)
(24104)
(22399)
(19714)
(18953)
(17659)
(17316)
(16581)
(15774)
(15573)
(15166)
(15163)
(14906)
(14561)
(14150)
(14082)
(12349)
(12030)
(11841)
(11277)
(11067)
(11051)
(10933)
(10891)
(10071)
(9822)
学科
(81471)
经济(81387)
管理(59904)
(55282)
(47356)
企业(47356)
方法(39979)
数学(34284)
数学方法(33766)
(20187)
(20035)
中国(19613)
(19262)
业经(17436)
地方(15514)
理论(14951)
(14810)
环境(13554)
(13464)
农业(13303)
(13251)
贸易(13241)
(13231)
财务(13163)
财务管理(13140)
(12783)
企业财务(12471)
技术(12346)
(11604)
(11276)
机构
大学(293737)
学院(289785)
管理(119332)
(111097)
经济(108521)
理学(103466)
理学院(102331)
管理学(100485)
管理学院(99978)
研究(96198)
中国(71529)
(63809)
科学(61688)
(50048)
(48783)
(46074)
业大(44685)
研究所(44632)
中心(43213)
(41141)
财经(40967)
北京(40669)
(39161)
师范(38872)
(37169)
农业(36164)
(35115)
(33846)
经济学(32038)
师范大学(31717)
基金
项目(200718)
科学(157305)
基金(145458)
研究(145255)
(126980)
国家(125964)
科学基金(108295)
社会(89535)
社会科(84803)
社会科学(84775)
(77713)
基金项目(77527)
自然(72584)
自然科(70776)
自然科学(70760)
自然科学基金(69451)
教育(66336)
(65927)
资助(60824)
编号(59786)
成果(47731)
重点(44533)
(44180)
(41777)
(41009)
课题(40399)
科研(38469)
创新(38186)
教育部(37485)
大学(37010)
期刊
(120520)
经济(120520)
研究(84123)
中国(54132)
学报(47061)
科学(43575)
管理(42944)
(39794)
(37341)
大学(34702)
学学(32238)
教育(32232)
农业(28203)
技术(24958)
(22252)
金融(22252)
业经(19542)
财经(19511)
图书(18665)
经济研究(18313)
(16527)
资源(15730)
理论(15315)
问题(15179)
(15096)
技术经济(14714)
科技(14632)
实践(14035)
(14035)
统计(13298)
共检索到418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永忠  王庆日  陈佳  牟永铭  张洁  
论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指明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努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评价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方法主要是CVM,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同时运用其他非市场价值评价方法来对CVM的研究进行比较的案例,从而无法清晰辨识CVM的缺陷,并对其加以改进;而且,CVM方法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CVM的应用尚停留在实施CVM实验并报告结果的初级阶段,对CVM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方面的相关研究不够。国外非市场价值评价方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研究方法不断拓展,Mixed Logit逐步得到应用;二是研究方法不断深化,对CVM的研究从调研内容与结果的报告,向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罗永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清,往往忽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国内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建君  王玉海  刘学敏  
非市场价值是耕地资源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资源过多向非农用途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文章在评析耕地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及其构成,并讨论了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及其局限性,以促进我国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冬银  杨庆媛  何涛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内涵,估算重庆市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方法:运用生产成本法、影子价格法等估算方法,估算重庆市1997—2011年的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非市场价值。研究结果:(1)重庆市单位面积内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重庆市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中,营养循环功能价值、净化环境功能价值和大气调节功能价值上升幅度较大且所占比重较高;(3)重庆市耕地资源社会服务价值从高到低:基本生活保障价值(44.49%)>粮食安全功能价值(36.87%)>失业保障价值(18.63%),且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功能价值提升幅度较快;(4)农民作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瑜  濮励杰  朱明  黄思华  刘荣娟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演绎推理法,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文献。目的是梳理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主要方向,预测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结果显示: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历史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简单到复杂的4个阶段,分别为国土资源部门注重数量保护的起步阶段、数量质量相结合的发展阶段、快速城镇化新形势下的深入阶段、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阶段。现今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导向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涉及6个主要研究方向:推进耕地占补的内涵拓展到外延的研究;偏重质量绩效的研究;政府部门为主,个体农户为辅的责任主体者研究;基于差别机制的耕地补偿的多元经济学研究;不断发展的纵横向行政管理机制研究;相对薄弱的法律法规研究。针对以上研究方向各自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梳理为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践及其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鄂施璇  宋戈  
以东北区典型粮食生产大县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替代市场法及当量因子法测算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理论值,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测算不同耕地质量等级单位面积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现实值,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巨大,其中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在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中占有较高比重。2研究区各乡镇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差别较大,其中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较大的乡镇多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粮食高稳产区巴彦镇、兴隆镇、巴彦港镇、西集镇、红光乡、富江乡。3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分布总体趋势呈现西南和西北平原区向中部漫岗平原缓坡区和东北部丘陵坡岗地降低,具体表现为西南部和西北部较高,中部次之,东北部较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李论  
我国耕地资源快速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不清。为完善土地补偿制度,提高人们的耕地保护意识,本文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采用条件价值法对耕地保护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温岭市居民已认识到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城市居民对耕地保护非市场价值的认知较农村居民深刻;城、乡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500.18元(/户·a)和193.53元(/户·a),城市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显著高于农村居民;2010年,温岭市耕地保护的非市场价值为16.75×108元,单位非市场价值为5.16×104元/hm2,可见,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是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耕地功能的认知是影响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李论  
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忽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温岭市694户居民家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耕地资源功能和环境资源价值两个角度,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程度;从耕地资源破坏、耕地保护责任与目的、耕地补偿标准等方面,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的认知程度。研究表明,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和误区;城市居民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是影响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宣传力度和环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魏  闵捷  张安录  
耕地的非市场价值,是耕地利用决策过程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而其评估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意愿调查法(CVM)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资源非市场价值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江汉平原耕地非市场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支付卡方式设计了800份调查问卷,研究了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83.42%的居民家庭对耕地非市场价值有正的支付意愿,但农民和市民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前者为145.84元~167.57元/(年.户),后者为151.85元~196.80元/(年.户),研究结果与国内部分其它领域研究比较表明,CVM在耕地非市场价值领域研究具有有效性。论文还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釉超   金晓斌   韩博   梁鑫源   王世磊   孙瑞  
科学的耕地评价是耕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前提,耕地资源认知的深化引领耕地评价研究发展。为明晰耕地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动态和未来前景,系统梳理1949—2023年引领耕地资源认知变化的理念、事件和政策,探讨耕地资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助文献调查、文献计量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阶段耕地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支撑、技术方法与代表成果等进行总结,并提出面向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耕地评价研究展望与关键问题。研究表明:1)耕地资源认知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资源本体、资源平衡体和资源综合体3个阶段,认知对象由耕地数量单一维度向耕地数量与质量、数量-质量-生态、实体耕地与虚拟耕地等多维度转变,研究范围也由宜耕地、耕地等实体资源向近远程耦合框架下的全球虚拟耕地拓展;2)各阶段耕地评价的研究重点围绕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综合利用展开。在资源本体阶段,侧重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关注本底要素宜耕性;在资源平衡体阶段,注重耕地质量提升,对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在资源综合体阶段,评价对象向全球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拓展,评价内容关注耕地多功能及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因此,未来耕地评价的研究内容需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耕地本体评价需兼顾实体和价值量,耕地质量评价需匹配人类福祉需求,耕地综合评价需考虑多元对象和指标。在评价理论与方法层面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新调查监测手段,丰富精细化耕地资源数据,为进一步拓展资源认知、丰富评价范式、优化耕地保护制度等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诸培新  任艳利  曲福田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例,研究耕地的非市场价值及城乡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条件价值法,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南京市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504087.92万元,单价为20760.59元/hm2;(2)57.76%市民和60.32%的农民家庭愿意为耕地非市场价值付费,支付意愿分别为208.33元/户.a和120.26元/户.a;(3)家庭收支水平、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等是影响城乡居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受家庭支付能力及其在耕地非市场价值方面受到教育的影响,城乡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并不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非市场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估算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农地资源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真正起到缓解农地流失的作用。文章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武汉市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估算,在对47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的研究表明:①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②从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武汉居民每年保护农地资源的支付意愿为30.00×108元,折合单位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11.62×104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瑞雪  张安录  颜廷武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外农地价值评估研究现状的考察,探讨实现农地估价的有效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价值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评估方法的多样性。针对农地不同价值内涵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而每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优势和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研究结论:农地价值评估,尤其是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探索适用于中国的农地估价体系是今后国内研究的一个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盛新  李美芳  王平  傅晓华  朱健  徐美  王晓娜  彭雪琳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连接社会、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学术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年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其研究逐步呈现研究领域多样化、研究要素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和研究内容综合化的特点。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概念泛化、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随研究推进需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比较。就研究方法而言,将静态分析和动态模型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更能有效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盛新  李美芳  王平  傅晓华  朱健  徐美  王晓娜  彭雪琳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连接社会、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学术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年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其研究逐步呈现研究领域多样化、研究要素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和研究内容综合化的特点。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概念泛化、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随研究推进需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比较。就研究方法而言,将静态分析和动态模型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更能有效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