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3)
- 2023(10325)
- 2022(8671)
- 2021(8152)
- 2020(6749)
- 2019(15553)
- 2018(15674)
- 2017(30419)
- 2016(16261)
- 2015(18538)
- 2014(18487)
- 2013(18401)
- 2012(17020)
- 2011(15744)
- 2010(16299)
- 2009(15222)
- 2008(14592)
- 2007(13021)
- 2006(11996)
- 2005(10653)
- 学科
- 济(94261)
- 经济(94197)
- 农(46787)
- 业(45818)
- 管理(39502)
- 方法(31811)
- 农业(31292)
- 数学(28963)
- 数学方法(28434)
- 企(24836)
- 企业(24836)
- 地方(23640)
- 业经(20472)
- 中国(19214)
- 学(16253)
- 发(13540)
- 制(13394)
- 地方经济(13354)
- 环境(12243)
- 资源(11752)
- 财(11657)
- 策(11149)
- 贸(10954)
- 贸易(10945)
- 理论(10911)
- 农业经济(10804)
- 和(10695)
- 体(10567)
- 易(10501)
- 土地(10301)
- 机构
- 学院(240441)
- 大学(233307)
- 济(107654)
- 经济(105550)
- 管理(91686)
- 研究(84086)
- 理学(79006)
- 理学院(78154)
- 管理学(76493)
- 管理学院(76069)
- 中国(65116)
- 农(57184)
- 科学(51824)
- 京(49369)
- 农业(43534)
- 所(43027)
- 财(42276)
- 业大(41050)
- 中心(39434)
- 研究所(39033)
- 江(37367)
- 财经(33548)
- 经济学(32126)
- 范(31445)
- 师范(31235)
- 北京(30799)
- 经(30257)
- 州(29341)
- 院(28999)
- 经济学院(28558)
- 基金
- 项目(158449)
- 科学(124490)
- 研究(117240)
- 基金(113327)
- 家(98512)
- 国家(97648)
- 科学基金(83556)
- 社会(74830)
- 社会科(70514)
- 社会科学(70492)
- 省(64449)
- 基金项目(59980)
- 自然(53066)
- 划(52115)
- 教育(52026)
- 自然科(51647)
- 自然科学(51638)
- 自然科学基金(50641)
- 编号(49402)
- 资助(46563)
- 成果(38432)
- 发(36895)
- 重点(35403)
- 部(34415)
- 课题(33371)
- 创(32135)
- 农(32056)
- 国家社会(30693)
- 创新(30023)
- 发展(29787)
- 期刊
- 济(131969)
- 经济(131969)
- 研究(68934)
- 农(60323)
- 中国(51216)
- 农业(40960)
- 学报(35501)
- 科学(35128)
- 管理(30661)
- 财(30037)
- 大学(27380)
- 学学(25964)
- 业经(25720)
- 技术(23321)
- 融(22057)
- 金融(22057)
- 教育(21358)
- 业(20093)
- 经济研究(19252)
- 问题(18053)
- 财经(16208)
- 资源(15665)
- 农村(14389)
- 村(14389)
- 技术经济(14225)
- 农业经济(14205)
- 统计(14174)
- 经(14107)
- 世界(13869)
- 经济问题(12918)
共检索到367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宁 郑新奇
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性历来是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数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定义,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耕地被非农建设挤占的动态演变过程即为耕地非农转化,并进行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驱动分析。综合考虑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3个方面:土地整理复垦、经济建设非农占用、生态退耕及自然灾毁,得出耕地的非农转化量即为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发展规模在食物安全状态下对耕地的需求量、生态安全建设中生态退耕面积、自然灾毁耕地面积与现有耕地总量、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平衡之后剩余的耕地数...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非农转化 土地规划 济南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霞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即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和保障的物质基础。作为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全国各地结合当地实际陆续推出了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在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标准、养老金的待遇标准以及缴费年限等问题上缺乏科学合理的保险精算设计,很难确保制度本身实现收支平衡,给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文章基于济南市最新出台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规定,建立了相应的精算模型,研究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收入与支出的平衡问题,从而为政府进一步的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建立更加合理化的规定提供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养老保险 精算模型 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琳 沈德熙
规模预测是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及用地模式确定的主要依据,目前城市规划专业领域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物流园区规模确定方法。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已有研究及探索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视野出发,提出基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融合的物流园区规模容量分析方法——主体定位与多模型分析法,并在济南市峨嵋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
物流园区 规模预测 济南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慈福义
本文提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将自然资源与"废物"作为重要创新资源,遵循"6R"原则、区域公平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知识流、技术流、价值流协调运行,构建循环型创新网络。然后将此循环型创新网络与城市循环型创新环境进行循环和协同演化,形成以循环型知识、循环型技术、循环型产品和循环型服务为主要创新产出,区域之间闭环型创新链环节合理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循环发展为目的的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健 景霖霖 彭山桂 张振 吴群
研究目的:检验并测度商品住宅开发商定价的互动影响,分析商品住宅开发商定价互动影响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和变异规律。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研究结果:(1)济南市商品住宅开发商定价存在非常显著的正向互动影响。(2)互动影响对各楼盘开发商定价的平均贡献率为30.68%;在商品住宅价格形成过程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价格变动来源于开发商之间的互动影响。(3)济南城市建成区内互动影响贡献率整体表现为中心低、周边高,中心—外围递增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将开发商定价互动影响纳入房地产调控措施,利用互动影响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实现调控目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起俊 陈艺中
基于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提出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中诸因素间的关系,并采用Vensim软件对济南市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仿真分析,其分析结果与济南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建筑废弃物处理产业的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卓然 赵庚星 刘金花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以生态压力、生态承载力、发展潜力为特征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济南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禁止开发区为4个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为济阳县、平阴县和商河县这3个农产品主产区及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为长清区和章丘市,优化开发区为天桥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研究表明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明 柳清
城市水生态网络识别是成功建设海绵城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其网络结构特征决定海绵体的布局、建设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选择。以生态水文学理论为基础,结合Archydro水文分析模型,提取雨水径流运动路径和集水区,识别出济南市水生态网络,针对其网络结构特征提出建设意见。结果表明:济南市水生态网络由自然水生态网络和半自然水生态网络构成,其中自然水生态网络由河渠、湖泊、水库组成,半自然水生态网络由4个级别雨水径流形成的水系和4个级别集水区组成;小清河以北较小清河以南河渠分布密集,且北部大部分河渠不在集水区域内,南部大部分河流处于集水区域内;雨水径流汇集主要从南部山洪雨水径流向中部汇集,雨水径流量最大和集水区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爱萍 黄家柱 闾国年 闫弘文
利用通行成本量化河流、山体等阻隔性因子的影响,采用协克里金空间插值离散化方法建立格网数字地价表面,并采用标准差椭圆、局部变异系数、窗口分析算法分析地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通行成本的协克里金算法比克里金算法的拟合精度高;②地价呈椭圆状分布,分布中心位于素有济南市"金街"之称的泉城路中段的贵和商场及其邻近区域,椭圆长短半轴之比为1.75,旋转角为13.29°,在东北-西南方向上表现出更明显的分布趋势;③由中心向外,呈圈层状依次分布着大于1500平均地价值的高值集聚类型、异常集聚类型和低于平均值的低值集聚类型,聚集强度随聚集类型及距离的不同而不同;④具有点轴式空间分布结构,由1个一级中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新奇 王筱明 王爱萍 张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宗地 理想值修正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才学 温槟荧 柯新利
基于2006-2014年湖北省16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资源禀赋三方面构建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湖北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16个主要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006年以西南、东北地区往省内中部地区递减;2008年其区域差异变化不大;2010年则从西南-东北走向往边缘化发展;2012年呈现以武汉市、宜昌市为耕地非农化高压中心并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了两条共同发展的平行线;直至2014年,武汉市耕地非农化压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东旭 陈有川 孙博
在分析住宅区用地规模控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各个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用地规模控制思路,并从物业管理的经济性、公建规模的合理性、绿地系统的功能性、居住空间的多样性和城市更新的整体性等方面探讨了住宅区用地最小规模控制的依据。
关键词:
住宅区 用地规模控制 最小规模控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银 唐斌尧 王辉 董俐君
本文基于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展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调查地农村贫困群体对低保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目标人群瞄准度存在一定偏差,低保兜底保障作用显著但减贫效果不理想。此外,针对低保户收入核算难度大、低保政策知晓度不高、基层低保工作人员数量少、工作经费不足、专业化救助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银 唐斌尧 王辉 董俐君
本文基于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展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调查地农村贫困群体对低保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目标人群瞄准度存在一定偏差,低保兜底保障作用显著但减贫效果不理想。此外,针对低保户收入核算难度大、低保政策知晓度不高、基层低保工作人员数量少、工作经费不足、专业化救助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美 张丽娜
在分析水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合理的水资源价格应由水资源价值、供水成本、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四部分构成;进而针对目前济南市水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按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水资源费和引黄水水资源费分别制定,以使水资源费全面体现水资源价值;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应提高到包括工程费、服务费和资本费在内的水平,以补偿污水处理成本;改革现行的计划定价法和成本定价法这两种不合理的水价制定方法;实行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计量水价,使水价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和条件的变化,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关键词:
水资源 价值 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