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5)
- 2023(4710)
- 2022(3601)
- 2021(3493)
- 2020(2542)
- 2019(5543)
- 2018(5385)
- 2017(9512)
- 2016(4958)
- 2015(5494)
- 2014(5445)
- 2013(5300)
- 2012(4901)
- 2011(4493)
- 2010(4629)
- 2009(4327)
- 2008(4146)
- 2007(3708)
- 2006(3417)
- 2005(3032)
- 学科
- 济(17143)
- 经济(17131)
- 管理(16041)
- 业(12929)
- 企(9058)
- 企业(9058)
- 农(7757)
- 资源(6998)
- 中国(6976)
- 制(6125)
- 农业(5943)
- 银(5941)
- 银行(5939)
- 行(5788)
- 融(5514)
- 金融(5513)
- 土地(5477)
- 技术(5459)
- 业经(5077)
- 学(5068)
- 环境(4984)
- 地方(4753)
- 方法(4480)
- 和(4384)
- 发(4229)
- 体(4148)
- 财(3601)
- 体制(3566)
- 数学(3483)
- 数学方法(3422)
- 机构
- 学院(72252)
- 大学(70287)
- 管理(27208)
- 研究(26908)
- 济(25049)
- 经济(24299)
- 中国(22640)
- 理学(22389)
- 理学院(22125)
- 管理学(21802)
- 管理学院(21665)
- 科学(18571)
- 京(16127)
- 农(14308)
- 所(14059)
- 中心(13119)
- 研究所(12827)
- 业大(12007)
- 财(11986)
- 江(11605)
- 农业(11083)
- 北京(10426)
- 院(10418)
- 范(10285)
- 师范(10218)
- 州(9646)
- 省(9438)
- 财经(9251)
- 科学院(9119)
- 技术(8560)
- 基金
- 项目(51436)
- 科学(39921)
- 研究(38906)
- 基金(35214)
- 家(31730)
- 国家(31456)
- 科学基金(25950)
- 社会(23266)
- 社会科(21979)
- 社会科学(21971)
- 省(20715)
- 基金项目(18594)
- 划(17493)
- 编号(16643)
- 自然(16276)
- 教育(16156)
- 自然科(15605)
- 自然科学(15599)
- 自然科学基金(15304)
- 成果(13212)
- 资助(13112)
- 发(12455)
- 重点(11838)
- 课题(11378)
- 创(11210)
- 部(10701)
- 创新(10505)
- 制(10143)
- 科技(10096)
- 国家社会(9799)
共检索到114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汤怀志 郧文聚 牛佳程
本文认为,厘清耕地的内涵并对其实施科学管理,需要对耕地的系统认知和精细智慧手段支撑。围绕精细刻画耕地资源时空格局、解析驱动耕地系统演化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过程、突破耕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技术、发展耕地大数据技术与高性能土地计算等重点方向,实施新时代耕地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耕地科技集成创新并尽快转化为管理实践,应成为当前保障耕地资源安全的优先事项,也亟须从国家项目、科技平台、人才队伍、管理创新等多方面联合保障。
关键词:
耕地资源保护 科技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谭荣 姜海 蒋冬梅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代价的。论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耕地资源利用态势基础上,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视角剖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危害、理论动因及保护与管理的缺陷,进而引出弥补管理缺陷的政策走向: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并明确其历史使命: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然后,在构建模型测算耕地损失基础上,考察督察视角下不同区域理性耕地保护目标。结果表明:其一,我国1989~2006年之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达1 930 742.27 hm2;其二,倘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态势,即使督察部门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资源 土地督察 过度损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司振中 李貌 邱维理 郧文聚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耕地保护是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根本性问题,其关系十几亿人的口粮安全,是“国之大者”。围绕耕地保护,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用实际行动守住了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把饭碗牢牢端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然而,我国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差,要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世界1/5的人口,加上耕地的高强度利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耕地布局的变化以及未来建设占用等问题,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殷卫平
切实保护耕地国家土地管理局综合计划处处长殷卫平实现总量控制,切实保护耕地是"全国土地利用九五计划"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九五"期间和2010年耕地保护的目标,保证"九五"期末全国粮食总产达到4500─5000亿公斤,土地利用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加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耕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分类体系,能够为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促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比分析了现行两大农用地评价方法体系,重点阐述了当前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调查方法在结合两大评价方法体系基础上如何进行优化和完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国强
采用综合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耕地资源精准化管理的目标与支撑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精准化管理的目标要达到"数量准确、产权明晰、位置精确、质量与产能清楚,动态变化明白",必须以精细化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作指导,构建包括"耕地数量调查技术、权属调查技术、空间定位技术、质量调查与评定技术、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技术、动态变化监测技术、开发整理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内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精准化 管理 技术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质量和生产能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和农田基础设施等人为因素共同决定。本文分析了决定耕地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要将良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且其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呈惯性下降。耕地的减少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也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和新的"三农"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消费升级、基本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偏差有关。提出要充分利用补偿机制,真正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并对耕地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功能、补偿标准及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经华
2023年,国家发布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对高校财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高校内部强化财会监督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新时期高校财会监督的职能定位,即在财会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宏观背景下,结合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会监督应重新构建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财会监督工作和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总结归纳并提出高校强化财会监督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协同监督 财会监督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铃
时下,刺激内需成为经济热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扩大投资是刺激内需的一种最容易见效的方式,也是各级政府最乐于采用的方式。但扩大投资容易提高当地的“产值”,也很容易造成扩大占用土地的结果。我国去年在“耕地冻结”期间还减少耕地392万亩,那么,今年各级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柳陈胜 聂志明
针对耕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发现难、制止难、处置难"问题,浙江省长兴县不断丰富"田长制"内涵,积极探索耕地保护"田长制"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了以"数字化、网格化、制度化"为核心的耕地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新体系。
关键词:
日常巡查 耕地资源 长兴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祖健 郝晋珉 陈丽 张益宾 王娟 康丽婷 郭稷桁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宇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改善环境、净化水源和调节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湿地保护面临着碎片化管理的问题,无法满足湿地综合统一管理的客观需求。坚持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湿地一体化保护管理体制,是打破碎片化管理的有效方式。我国现有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区域分割碎片化、部门职能设置碎片化和管理手段及理念等碎片化问题。实行湿地保护监管一体化体制在我国目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通过成立具有湿地管理和自治性权力的湿地委员会,创设具有湿地监督管理职能的湿地管理局,确认明晰林业部门的湿地管理核心主体地位,明晰和提升地方人民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建立专门化的湿地综合协调机构,可为湿地保护监督管体体制实现一体化提供制度支撑与法律保障。
关键词:
湿地 管理体制 协调机构 一体化保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宇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改善环境、净化水源和调节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湿地保护面临着碎片化管理的问题,无法满足湿地综合统一管理的客观需求。坚持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湿地一体化保护管理体制,是打破碎片化管理的有效方式。我国现有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区域分割碎片化、部门职能设置碎片化和管理手段及理念等碎片化问题。实行湿地保护监管一体化体制在我国目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通过成立具有湿地管理和自治性权力的湿地委员会,创设具有湿地监督管理职能的湿地管理局,确认明晰林业部门的湿地管理核心主体地位,明晰和提升地方人民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建立专门化的湿地综合协调机构,可为湿地保护监督管体体制实现一体化提供制度支撑与法律保障。
关键词:
湿地 管理体制 协调机构 一体化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