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5)
- 2023(10686)
- 2022(9090)
- 2021(8051)
- 2020(6971)
- 2019(15886)
- 2018(15390)
- 2017(29357)
- 2016(16444)
- 2015(18319)
- 2014(18200)
- 2013(18117)
- 2012(16744)
- 2011(15378)
- 2010(15335)
- 2009(14472)
- 2008(14563)
- 2007(13135)
- 2006(11310)
- 2005(9836)
- 学科
- 济(67178)
- 经济(67114)
- 管理(47740)
- 业(45394)
- 企(36216)
- 企业(36216)
- 方法(33372)
- 数学(29532)
- 数学方法(29290)
- 农(18975)
- 财(17594)
- 学(17173)
- 中国(15975)
- 业经(14284)
- 贸(14001)
- 贸易(14000)
- 易(13611)
- 农业(12957)
- 地方(12116)
- 务(11553)
- 财务(11536)
- 财务管理(11509)
- 环境(11494)
- 和(11303)
- 制(11185)
- 企业财务(10908)
- 技术(9946)
- 资源(9741)
- 理论(9730)
- 银(9138)
- 机构
- 大学(246555)
- 学院(244995)
- 济(97049)
- 经济(95114)
- 管理(92783)
- 研究(83852)
- 理学(81156)
- 理学院(80185)
- 管理学(78766)
- 管理学院(78320)
- 中国(61126)
- 科学(57252)
- 农(54581)
- 京(51843)
- 业大(45284)
- 所(45008)
- 农业(43987)
- 财(41925)
- 研究所(41778)
- 中心(38393)
- 江(36409)
- 财经(34591)
- 北京(31799)
- 范(31782)
- 经(31424)
- 师范(31325)
- 经济学(29828)
- 农业大学(29560)
- 院(29514)
- 州(28535)
- 基金
- 项目(171650)
- 科学(133011)
- 基金(124535)
- 研究(115940)
- 家(112909)
- 国家(111995)
- 科学基金(93619)
- 社会(73614)
- 社会科(69716)
- 社会科学(69687)
- 省(67778)
- 基金项目(66993)
- 自然(63733)
- 自然科(62121)
- 自然科学(62094)
- 自然科学基金(61037)
- 划(58011)
- 教育(53062)
- 资助(49948)
- 编号(45706)
- 重点(39445)
- 部(37466)
- 发(36878)
- 成果(35676)
- 创(35571)
- 计划(34845)
- 科研(34066)
- 创新(33326)
- 科技(31012)
- 课题(31005)
- 期刊
- 济(98727)
- 经济(98727)
- 研究(61224)
- 学报(50615)
- 农(47394)
- 中国(44750)
- 科学(42793)
- 大学(35569)
- 学学(33844)
- 财(33051)
- 农业(31938)
- 管理(29313)
- 教育(20387)
- 技术(18167)
- 业(17987)
- 业经(17149)
- 财经(16985)
- 融(16883)
- 金融(16883)
- 经济研究(16353)
- 经(14544)
- 资源(14289)
- 版(14013)
- 问题(13952)
- 业大(13373)
- 科技(12311)
- 图书(12300)
- 技术经济(12239)
- 商业(11780)
- 农业大学(11311)
共检索到341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宪立 蔡玉梅 张科利 郑伟元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耕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合理配置耕地资源,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分析了1996~2003年我国大陆地区耕地资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耕地资源由1996年底的13003.85万hm2减少到2003年底的12339.22万hm2,且逐年依次减小;②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③7年来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3年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77%;④累计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强,尤其与人口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红波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它具有公共性、潜隐性、战略性等特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因素主要指农药、化肥、农地膜、自然灾害等因素,间接因素是指工业"三废"、生活污水以及粪便等污染源,社会经济因素是指财政支农投入水平、整个社会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护意识等因素。进口部分粮食、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安全 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鹏岩 秦明周 闫江虹 李瑾 杨林 孙超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年间,河南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耕地利用总体效益有所增加,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由北高南低转为东高西低。②就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看,10年间,耕地利用效益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强烈影响,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由化肥施用量逐渐转变为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利用效益 主成分分析 河南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郁玲 冯忠垒 周勇 胡娟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东
[目的]试图探讨广东省博罗县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特点。[方法]基于2005~2014年广东省博罗县耕地资源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选取1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找出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借助DPS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从而量化不同因素对于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影响耕地变化最大的经济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其关联度高达0.994;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相关性很高,其关联度为0.991;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相关性较高,其关联度为0.830。[结论]2005~2014年博罗县耕地数量波动相对较大总体呈现略微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呈现下降趋势,且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关系较密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婷 欧名豪 刘琼 郑俊鹏
近年来,我国耕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供给,增强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分析框架,利用1998-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经济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对各省市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历史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耕地有效供给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发现,1998-2008年间,全国耕地有效供给水平基本稳定在1左右,基本实现有效耕地供需平衡,其中中部8省耕地有效供给水平历年均高于东部和西部,东部11省耕地有效供给水平下降最快。在归纳耕地有效供给水平受农业投入与技术...
关键词:
耕地 供给 有效供给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东
[目的]试图探讨广东省博罗县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特点。[方法]基于20052014年广东省博罗县耕地资源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选取1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找出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借助DPS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从而量化不同因素对于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影响耕地变化最大的经济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其关联度高达0.994;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信 董光龙 杨忠学 刘金花
[目的]揭示耕地后备资源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方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2003年和2015年两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32015年期间,山东省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30.81万hm2,其中可开垦土地减少24.97万hm2,可复垦土地减少5.84万hm2。[结论]总人口、文盲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影 蒲春玲 刘志有 闫志明 汪霖 黄晓东 胡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耕地经营单元为整个农户家庭,抛荒决策是全部家庭成员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但留守劳动力的个人情况对于抛荒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新蔡县部分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通过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人口数、耕地数量、健康状况、非农就业比及年龄五项指标对抛荒决策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农户健康状况及年龄因素对抛荒决策的影响作用呈现出阶段性和临界性的特征,较差的健康水平和62岁是正负作用的分水岭。基于此,提出了规范农户行为、鼓励农民以地入股、保障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永豪 王昌全 李启权 李斌 余亮志 陈玉蓝 周应刚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20~408 mG·kG-1,属于轻度缺乏;变异系数为55.18%,属于中等变异。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变异函数的最佳模型为指数模型,其块金系数为46.6%,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地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结构性因素起主导作用。速效钾含量空间变异所呈现出的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及空间分布等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分布趋势与研究区地形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因而,川西南山区应结合当地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和不同海拔段的水热条件,合理施用钾肥。
关键词:
川西南山区 耕地土壤 速效钾 空间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星宇 王枫 李灿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情况,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评分法计算得出耕地各类功能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3年珠三角各城市耕地总功能整体表现稳定,空间差异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功能等级较低,外围城市的功能等级较高,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耕地的各项子功能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耕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城市化水平、要素投入水平和政策因素等是影响各项子功能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璟 杨莼 柯楠 卢新海
研究目的:分析中美两国在非洲地区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投资东道国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空间分析显示,中美两国在非洲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多集中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但是美国东道国选择的地域集中程度比中国更高;统计分析显示,影响中国东道国选择的因素为东道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GDP,影响美国东道国选择的影响因素为人均GDP、企业信息披露程度指数、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研究结论:美国在非洲进行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比中国多,美国的相关投资决策也更为规范。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海外耕地投资 东道国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顾湘 周勇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星宇 王枫 李灿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情况,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评分法计算得出耕地各类功能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3年珠三角各城市耕地总功能整体表现稳定,空间差异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功能等级较低,外围城市的功能等级较高,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耕地的各项子功能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耕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城市化水平、要素投入水平和政策因素等是影响各项子功能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