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37)
- 2023(13641)
- 2022(11817)
- 2021(11044)
- 2020(9084)
- 2019(21097)
- 2018(21035)
- 2017(40121)
- 2016(22038)
- 2015(24778)
- 2014(24982)
- 2013(24783)
- 2012(23031)
- 2011(20956)
- 2010(20962)
- 2009(19023)
- 2008(18512)
- 2007(16291)
- 2006(14469)
- 2005(12878)
- 学科
- 济(93170)
- 经济(93084)
- 管理(61305)
- 业(59150)
- 企(47950)
- 企业(47950)
- 方法(38238)
- 数学(32497)
- 数学方法(32104)
- 中国(27298)
- 农(25396)
- 地方(25015)
- 业经(21509)
- 财(20129)
- 学(19712)
- 农业(17449)
- 贸(16260)
- 贸易(16247)
- 易(15675)
- 制(15469)
- 和(15288)
- 环境(15176)
- 理论(14974)
- 技术(14801)
- 银(14492)
- 银行(14450)
- 融(14101)
- 金融(14100)
- 行(13896)
- 发(13709)
- 机构
- 大学(310819)
- 学院(310377)
- 管理(123766)
- 济(122006)
- 经济(119198)
- 研究(110026)
- 理学(106170)
- 理学院(104940)
- 管理学(103203)
- 管理学院(102656)
- 中国(81354)
- 科学(68985)
- 京(68695)
- 所(56215)
- 财(54225)
- 农(52561)
- 研究所(51086)
- 中心(49457)
- 业大(47391)
- 江(46230)
- 北京(44268)
- 范(43476)
- 师范(43086)
- 财经(42877)
- 农业(40887)
- 院(40458)
- 经(38873)
- 州(38121)
- 师范大学(34872)
- 经济学(34466)
- 基金
- 项目(211444)
- 科学(165319)
- 研究(155734)
- 基金(150226)
- 家(131071)
- 国家(129930)
- 科学基金(110938)
- 社会(95693)
- 社会科(90584)
- 社会科学(90559)
- 省(83942)
- 基金项目(80218)
- 自然(72315)
- 教育(71153)
- 划(70657)
- 自然科(70566)
- 自然科学(70551)
- 自然科学基金(69249)
- 编号(64617)
- 资助(62088)
- 成果(52563)
- 发(48752)
- 重点(47501)
- 部(45908)
- 课题(45257)
- 创(43518)
- 创新(40525)
- 科研(39996)
- 项目编号(39236)
- 教育部(38798)
- 期刊
- 济(139758)
- 经济(139758)
- 研究(94595)
- 中国(64820)
- 学报(48459)
- 农(48009)
- 管理(46116)
- 科学(45681)
- 教育(39957)
- 财(39089)
- 大学(36224)
- 农业(34063)
- 学学(33680)
- 技术(28363)
- 融(27406)
- 金融(27406)
- 业经(24111)
- 经济研究(21640)
- 财经(19800)
- 图书(18300)
- 业(17951)
- 问题(17827)
- 经(16813)
- 科技(15893)
- 技术经济(15683)
- 理论(15495)
- 资源(15271)
- 实践(14330)
- 践(14330)
- 现代(14311)
共检索到468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付国珍 摆万奇
当前我国耕地面临粮食保障与耕地严重撂荒、耕地保护与普遍"占优补劣"、农产品安全与土壤环境污染等诸多现实矛盾,针对新问题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亟待开展。本文在梳理现有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质量的内涵及概念;总结了针对农业生产能力、耕地潜力、土地适宜性、土壤及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分等定级等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综述了已有研究在国家、区域、地块三个尺度的进展;提出了耕地质量评价重点转移、结合农户视角的综合评价、时空变化监测网络构建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标准化评价四个发展方向,以期为耕地质量评价理论提升及实践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耕地 质量评价 标准化 研究进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木合塔尔·艾买提 纳麦提·托合提 许善洋
文章为判别新疆巴州PCG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5年的变化情况,并预测接下来10年的发展趋势,在建立巴州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州及各县(市)PCG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变异及类型分析,并通过GM(1,1)模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在研究时段内巴州PCG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低于中度协调类型取值范围,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2)PCG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研究阶段内逐渐上升,2015年达到中度协调类型。(3)预测结果显示,巴州PCG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到2025年的0.81,协调类型从中度协调转化为良好协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亚静 毕于运 唐华俊
本文对我国能源作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根据当前国内能源作物制取液体生物燃料的现状,对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期望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进行交流,以寻求我国能源农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小玲 董瑜
在回顾和总结创新内涵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创新测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包括创新线性模型和反馈模型、创新系统模型,分析创新调查和统计方法、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测度等主要的创新测度方法。最后,分别从创新的性质、创新主体的范围、创新测度数据的质量等方面探讨了在科技变革、数字化、全球化等背景下创新测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曲艺 陆明
生态网络是稳定生态系统,维系系统内物质与能量流动及引导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生态网络的概念与功能,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根据我国生态网络规划目前所处阶段,分析了今后我国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方向,提出横向拓展——视角由结构转向功能,纵向深入——宏观规划转向微观动力流循环规律,统筹规划——衔接不同层次生态网络及其与城镇协调发展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庆斌 马睿 胡昱 皇甫泽华 沈益源 周绍武 马金刚 安再展 郭光文
我国高坝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大坝工程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大坝建造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建造智能化是实现“安全、高质、高效、经济、绿色”建设目标的关键,大坝智能化建造与建造智能大坝是新的发展趋势.因此,该文总结了智能建造理论发展的两条脉络,梳理了大坝智能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分析了智能建造各阶段技术特征、技术目标、理论理念、技术方法、管理模式及重大工程实践案例,阐述了大坝智能建造与智能大坝的关系,揭示了大坝建造智能化阶段的3个层次,阐明了智能化时代关键问题解决的理念变迁,探讨了大坝智能建造未来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
关键词:
大坝 智能建造 智能大坝 人工智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军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资源质量的状况与耕地的保护及管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推进,与之密切相关的土地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鉴吸收土地质量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探索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研究体系,以从其根源入手寻求提高土地质量的对策,对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管护转变到质量和生态管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土地质量的概念与研究现状,提出土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主要有:①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实际应用日趋紧密;②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机理与尺...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土地整理 土地退化 土地资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孔祥斌 张蚌蚌 温良友 胡莹洁 雷鸣 姚静韬 辛芸娜
研究目的: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认识是进行耕地利用、评价与保护的关键和核心,目前对耕地质量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生产能力、基础地力和健康等方面,认识的维度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耕地质量的认识,因此,从耕地资源组成要素出发,基于要素—过程—功能角度,构建耕地质量理论框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综合法、总结归纳法与推理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耕地资源综合体的概念,分析了耕地资源综合体的组成要素特征;论述了耕地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过程特征,构建了面向多功能的耕地质量要素—过程—功能质量认识框架;论述了耕地质量遗传与变异性、动态变化性特征;提出了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研究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要素—过程—功能的耕地质量理论认识框架及其提出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质量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建军 欧阳慧
本文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四大变化,即人口继续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区域增长格局从东部地区"一马当先"向中西部地区全面加速、各区域协同并进转变,地区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专业分工加强;研判了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即各地区经济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沿海发展带集聚发展态势更加突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出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对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及地质工作部署重点。
关键词:
区域发展趋势 地质工作 需求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辛宇
本文运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创业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制作文献共引知识图谱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分析我国创业研究应用的主要理论、研究主题及其取得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创业研究应用的理论仍以吸取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在向以创业机会为核心的一致性框架方向发展,但尚未建立起中国范式的创业研究理论框架;我国创业研究的主题仍比较分散,主要聚焦在群体和组织层次;从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看,未来的发展路径,其一是跟踪国际创业研究主题,如创业机会、创业导向、社会创业等,其二是围绕我国创业中的现实问题展开,如创业教育、学术创业、农民工创业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文捷 刘晓丹 胡先勤 王文文 秦真东 王瑶 周洋 刘小玲 林蠡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的传染性病原。NNV为单一正链、2节段RNA病毒,基因组由RNA1(3.1 kb)和RNA2(1.4 kb)组成。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会合成亚基因组RNA3。RNA1编码RNA聚合酶。RNA2编码衣壳蛋白,为病毒的唯一结构蛋白。RNA3编码B1和B2两种非结构蛋白。根据病毒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神经坏死病毒可以分成4种基因型,分别为拟鲹、红鳍东方鲀、条斑星鲽和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但是,目前只发现A、B、C三种病毒血清型,A对应拟鲹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B对应红鳍东方鲀神经坏死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媛 胡忆东
湘鄂赣三省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在成为国家层面重要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近年来城市群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上位规划的产业定位、产业发展策略等相关研究的基础,着重对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进行提炼总结,以期从理论研究角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产业发展 研究综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董晓霞 李哲敏 许世卫 李干琼
通过价格变动在水平产业(产销)间、垂直产业链中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传导机制与效应研究,综述了国外农产品价格传导关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角度、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传导关系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嵇涛 姚炎宏 黄鲜 诸云强 邓社军 于世军 廖华军
交通韧性是指在极端条件下交通系统能够通过自身抵抗、减缓以及吸收的方式维持其系统基本功能和结构的能力,或者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内恢复原始平衡或者新平衡状态的能力。受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影响,极端事件的风险日益增加,从而导致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衡量极端事件下城市交通韧性强度(包括不同极端天气事件强度对其强度的影响),如何监测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以及多长时间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状态?针对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监测方法,尤其是缺乏气候变化对交通韧性影响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因此,如何精准识别极端事件下城市交通韧性的状态,提升自然灾害交通防治水平亟待解决。而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时空预测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为重建城市交通韧性强度时空数据集,进而揭示历史极端事件影响下城市交通韧性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机制提供了可能。论文对国内外近50年来交通韧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结合国内外交通韧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已有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气候变暖情况下交通韧性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旨在为今后开展交通韧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鲁明中 尹昌斌 韩威
我国耕地非农占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鲁明中尹昌斌韩威国土资源的开发首先被开垦为农田,生产出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农产品,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对耕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但同时人类的其它生产活动和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