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8)
- 2023(19031)
- 2022(16282)
- 2021(15154)
- 2020(12660)
- 2019(28724)
- 2018(28210)
- 2017(54200)
- 2016(29977)
- 2015(33500)
- 2014(33324)
- 2013(32768)
- 2012(30426)
- 2011(27653)
- 2010(27843)
- 2009(25905)
- 2008(25616)
- 2007(22932)
- 2006(20582)
- 2005(18124)
- 学科
- 济(115238)
- 经济(115071)
- 业(89748)
- 管理(88866)
- 企(67524)
- 企业(67524)
- 农(50497)
- 方法(48291)
- 数学(41665)
- 数学方法(41125)
- 农业(33400)
- 财(32779)
- 中国(30888)
- 业经(29928)
- 制(27613)
- 学(26551)
- 地方(22939)
- 贸(22161)
- 贸易(22148)
- 易(21566)
- 务(19780)
- 财务(19702)
- 银(19693)
- 财务管理(19658)
- 银行(19619)
- 环境(18890)
- 体(18876)
- 策(18841)
- 技术(18784)
- 行(18700)
- 机构
- 大学(431704)
- 学院(431673)
- 济(170740)
- 经济(166973)
- 管理(166939)
- 研究(148847)
- 理学(144438)
- 理学院(142812)
- 管理学(140264)
- 管理学院(139503)
- 中国(111878)
- 科学(94429)
- 京(91923)
- 农(91513)
- 财(80516)
- 所(76494)
- 业大(72874)
- 农业(71180)
- 研究所(69675)
- 中心(67820)
- 江(65396)
- 财经(63294)
- 经(57591)
- 北京(57501)
- 范(56408)
- 师范(55784)
- 院(53369)
- 州(51911)
- 经济学(50160)
- 省(47858)
- 基金
- 项目(294581)
- 科学(230251)
- 基金(213079)
- 研究(212105)
- 家(188186)
- 国家(186586)
- 科学基金(158280)
- 社会(132867)
- 社会科(125608)
- 社会科学(125577)
- 省(115490)
- 基金项目(112992)
- 自然(104381)
- 自然科(101866)
- 自然科学(101831)
- 自然科学基金(100018)
- 划(97718)
- 教育(96542)
- 资助(87173)
- 编号(86558)
- 成果(70928)
- 重点(66426)
- 部(64875)
- 发(62981)
- 创(60790)
- 课题(59639)
- 创新(56814)
- 科研(56274)
- 制(54990)
- 教育部(54718)
- 期刊
- 济(192752)
- 经济(192752)
- 研究(126083)
- 农(88686)
- 中国(85559)
- 学报(76409)
- 科学(67532)
- 财(60429)
- 农业(59598)
- 管理(58583)
- 大学(57387)
- 学学(54476)
- 教育(45956)
- 融(41886)
- 金融(41886)
- 业经(35470)
- 技术(34306)
- 财经(30704)
- 业(29424)
- 经济研究(28708)
- 经(26187)
- 问题(26112)
- 版(23429)
- 科技(21763)
- 业大(21019)
- 图书(20062)
- 理论(20004)
- 技术经济(19874)
- 现代(19295)
- 世界(18970)
共检索到639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洪彬 王秋兵 吴岩 王大鹏 闫宇闻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耕地质量保护中农户的认知及其行为决策响应程度,揭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和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统计学分析法、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耕地质量保护认知方面,大城市郊区农户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于耕地质量保护前景预期较低;(2)在行为决策响应方面,农户已经开始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但仍需要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总体行为决策响应得分不高;(3)对耕地质量保护政策认知与意愿是影响其行为决策响应主要方面,不同区域在影响因素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大城市郊区的农户,政府应该从改变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悲观预期、引导农户合理选择保护性耕作方式和鼓励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秋 李滢 牛海鹏 张梦琳
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已经成为耕地利用和投资的主体,是耕地利用最基本的利用决策单位。农户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行为对于耕地质量影响显著。本文基于农户决策行为,从耕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入手,在分析耕地产权制度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机制的设想,即明晰耕地产权、有效的耕地产权保护、耕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及允许耕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关键词:
农户 决策行为 耕地质量 保护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衍毓 王静 史衍玺 李玉环
应用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对陕西省横山县的107个农户进行了典型调查,旨在获取基于农户的耕地质量知识并研究其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民选用坡度、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产量、肥料投入、作物长势指标评价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将耕地分为高产地和低产地,发现农民在两类耕地上的种植结构、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农民能够准确鉴别耕地质量并有合理的评价指标;现有生产模式下农民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行为会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将农户指标与基于遥感手段的耕地质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长城沿线风沙区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框架,用以指导该区域耕地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孔祥斌 梁颖 秦静
研究农户决策行为与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之间的规律,提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和耕地质量保护对策势在必行。在对国内外农户耕地利用决策、耕地质量评价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是未来耕地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此从耕地质量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农户耕地利用目标差异性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农户在不同耕地利用强度下的耕地质量影响过程及其效应,分析这种影响效应的自然过程与农户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和复合关系。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要构建基于农户决策...
关键词:
农户 决策行为 耕地质量 评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系统梳理农户对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机制,并实证分析了土地流转租期和流转方式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差异。研究表明:当前农户的恋土情结从无条件的对耕地质量进行掠夺到有意识的对耕地质量进行保护与投入;在农户耕地保护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有土地转入行为的农户更有意识进行耕地保护;流转租期对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而流转方式对劳动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对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从农户微观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理论构建PSER分析框架,揭示农户耕地质量认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利用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大城市郊区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感知、认知程度较高,保护意愿也较为强烈,而在耕地质量保护方式判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且不同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通过构建理论计量经济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土地调整次数、农产品价格、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的次数和家庭中农业收入的比例等4个变量是导致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从农户微观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理论构建PSER分析框架,揭示农户耕地质量认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利用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大城市郊区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感知、认知程度较高,保护意愿也较为强烈,而在耕地质量保护方式判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且不同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通过构建理论计量经济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土地调整次数、农产品价格、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的次数和家庭中农业收入的比例等4个变量是导致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知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应该通过确保城市郊区耕地产权的稳定性,制定更为合理的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的价格机制,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力度、效果,以及鼓励耕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家庭流转等方面,改善大城市郊区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认知行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钱龙 冯永辉 陆华良 陈会广
研究目的:以广西为例,基于农户调查,验证新一轮确权颁证后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对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二元Probit与Mv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得到有效改善,近80%的农户认为新一轮确权提升了农地产权安全;(2)产权安全性感知改善有助于农户采取多样化的耕地质量保护措施,施有机肥的概率提升了18.42%,施测土配方肥的可能性提升了13.99%,进行秸秆还田的概率增加了18.28%,施用石灰的概率提升了25.49%,进行深松的可能性增加了18.70%;(3)产权安全性感知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分化,在不同代际、不同非农兼业化程度、不同土地规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转入地和承包地之间,产权安全性感知能更有效的激励年轻代、以农业收入为主、较大土地规模、非贫困村的农户对耕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且产权安全性感知提升更有利于农户对转入地进行保护。研究结论:为激励农户更积极地保护耕地质量,需要确保确权政策的落实和有效改善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并且,在激励农户保护耕地质量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璟 王天宇 王征兵
农户是耕地质量保护的直接主体,农户外在嵌入的社会网络和内在的感知价值对其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陕西省1 019户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社会网络及感知价值对费用型和资产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中网络互动与网络规范对农户采取两类措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信任仅对采取资产型措施有显著影响,网络互惠仅对采取费用型措施有显著影响;(2)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感知和社会价值感知对农户采取两类措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价值感知仅对资产型措施有显著影响;(3)感知价值能够强化社会网络对费用型措施的正向影响;(4)技能培训和耕地流转对两类措施的采取均有促进作用,文化程度和劳动力人数仅对费用型措施有促进作用,性别和耕地面积仅对资产型措施的采取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完全分工对费用型措施的采取表现为促进作用,对资产型措施的采取表现为抑制作用。据此,相关方案的实施应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中的作用,对不同措施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昊 银敏华 马彦麟 康燕霞 贾琼 齐广平 汪精海
研究目的:探索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耕地细碎化如何调节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期在“大国小农”的现实语境下为中国耕地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经验参考。研究方法:贝叶斯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斜率分析。研究结果:(1)种植规模扩大促进了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2)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小农户保护耕地质量;(3)种植规模扩大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促进作用,因耕地细碎化的存在而弱化。研究结论:合理推进农村土地互换、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在实现小农户进城与返乡“进可攻、退可守”的同时,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晓雨 石淑芹 石英
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相关文献,回顾已有研究成果与趋势,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出建议。文中采用文献回顾法、比较研究法,得出研究结果:总结了农户行为经典理论和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理论修正,以及当前研究比较集中的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影响、农户行为对粮食生产影响、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影响等问题。本文的相关研究还可以在耕地利用质量本质、有限理性农户行为影响、农户行为与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动态关系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农户行为 耕地质量 粮食生产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毕继业 朱道林 王秀芬
研究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有关耕地保护中的农户行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比较法。研究结果:从耕地与农户间的关系、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影响因素驱动下的农户行为结果和激励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结论:正视农户行为对耕地保护十分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必须认真对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农户及其行为。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保护 农户行为 国内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云 任力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主要包括土壤培肥行为和对弱质耕地的改造行为等,这些农业生产投入和经营行为都有利于耕地质量水平的提升。农地流转制度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现阶段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关系的研究结果对完善耕地质量保护视角的农地流转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制度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效应、影响路径及发生机制等内在机理,采用湖南省13个地市的田野调研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农地流转市场化建设初期阶段,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佟泽鑫 刘帅
[目的]论证农地流转期限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跨期行为选择与家庭分工结构变化的角度,分别构建农地转入户与转出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分析框架,以期为引导与优化流转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助更换模型法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长期转入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入土地,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24.8%;长期转出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出土地,其对剩余未流转地块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上升13.6%。短期转出土地的转出户如果长期转出土地,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8.1%;打零工或从事其他不稳定的非农务工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35.9%;自主经营或有受雇稳定的非农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59.9%。[结论]长期的土地转入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入户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鼓励农地长期稳定的向同一用地主体流转。家庭经营决策者的非农就业稳定性能够有效调节流转期限对农地转出户采纳保护行为的负向抑制作用。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弱的兼业转出户,短期的土地转出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其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强化其对于流转地块产权归属的政策信心,鼓励其长期转出地块。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强的兼业转出户,长期的土地转出行为将显著抑制其采纳保护行为,一方面应该探索其土地承包权退出办法,另一方面则应该鼓励其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海 王雨濛
本文以鄂豫两省829户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代际差异视角下,分析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与认知普遍薄弱,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积极性且与其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但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在各方面表现均优于中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不仅受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与化肥危害认知等主观因素影响,还与受教育程度、农户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例、耕地经营规模,田间是否有机耕路、养殖状况以及耕地质量保护推广诸多客观因素有关,但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分析发现这些差异主要与不同代际农民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及其自身禀赋存在差距有关。
关键词:
耕地质量保护 认知与行为 代际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