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3)
2023(4780)
2022(3854)
2021(3578)
2020(2940)
2019(6570)
2018(6261)
2017(12146)
2016(6790)
2015(7201)
2014(7192)
2013(7082)
2012(6728)
2011(6031)
2010(6158)
2009(5657)
2008(5493)
2007(4820)
2006(4192)
2005(3835)
作者
(20620)
(17477)
(16865)
(16383)
(10988)
(8466)
(7784)
(6721)
(6428)
(6247)
(6070)
(5952)
(5831)
(5658)
(5547)
(5378)
(5300)
(5076)
(4966)
(4884)
(4481)
(4222)
(4173)
(3973)
(3946)
(3833)
(3779)
(3685)
(3660)
(3489)
学科
(23904)
经济(23872)
管理(18017)
(16223)
(12759)
企业(12759)
方法(11346)
数学(9818)
数学方法(9706)
(8342)
(7224)
(6485)
中国(6370)
土地(5413)
(5405)
(5013)
银行(5004)
业经(4885)
(4804)
金融(4804)
(4778)
(4660)
财务(4655)
财务管理(4640)
企业财务(4511)
农业(4475)
技术(4459)
理论(4192)
(4122)
贸易(4122)
机构
大学(96706)
学院(94913)
研究(34717)
(34458)
经济(33632)
管理(32574)
理学(28014)
理学院(27568)
管理学(26953)
管理学院(26766)
中国(25648)
科学(23606)
(21310)
(20661)
(18468)
(17829)
业大(17203)
农业(17014)
研究所(16933)
中心(16105)
(14711)
(14320)
财经(14243)
师范(14127)
(13065)
(12698)
北京(12555)
(11734)
(11501)
师范大学(11465)
基金
项目(67687)
科学(52963)
基金(50272)
(46176)
国家(45851)
研究(45327)
科学基金(38091)
社会(29350)
社会科(27834)
社会科学(27825)
基金项目(26403)
自然(25893)
(25428)
自然科(25233)
自然科学(25223)
自然科学基金(24797)
(22460)
教育(21014)
资助(20510)
编号(16865)
重点(15721)
(15275)
成果(13956)
(13718)
(13504)
计划(13458)
科研(13372)
(13292)
国家社会(12884)
创新(12745)
期刊
(35214)
经济(35214)
研究(25932)
学报(21582)
中国(20645)
(18894)
科学(18008)
大学(15595)
学学(14753)
(14228)
农业(12710)
管理(10877)
教育(9984)
(9458)
金融(9458)
财经(7514)
(6995)
(6445)
(6036)
业大(5902)
技术(5812)
经济研究(5779)
业经(5459)
资源(5271)
问题(4918)
农业大学(4807)
科技(4769)
图书(4584)
林业(4565)
统计(4424)
共检索到139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玲玲  高浩然  
研究目的:破解当下耕地行政保护“价值—规范”“需求—功能”的偏离问题,以实现耕地行政保护的正当性,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转型提供理论补足。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研究结果:一方面,在功能主义“需求—功能”视角下,现有的《耕地保护法(草案)》等规范性文件无法满足耕地行政保护处罚、救济、公益等需求;另一方面,在规范主义“价值—规范”视角下,囿于整体性价值割裂、兼容性价值不足、防御性价值脆弱的局限,耕地行政保护价值基础缺失。研究结论:应当以“规范”为体,对耕地行政保护的价值基础在“功能为用”的导向下进行处罚、救济、公益等功能的拆解,以此具体实现《耕地保护法》主体构建、法规承继、责任细分的改造以及《土地管理法》等法规续造的规范协同,在协同后展开明确处罚范围、赋予耕地保护检察建议以强制力等保护措施,实现耕地行政保护的正当性建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忠奇  
文章基于2018—2023年31个省级统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数据,应用文本分析法,从规范体系构建、总体分布样态、公开具体内容三个维度考察了统计行政处罚信息。结果显示,统计行政处罚存在公开总体情况不佳、公开内容规范不一、责任追究机制失灵等问题。为此,应当坚持利益平衡的价值理念;加快完善统计行政处罚的信息公开规范体系,注重数字统计思维和数字技能培养;强化统计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协同监督机制,更大程度地引入社会监督,不断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孔祥斌  赵华甫  周丁扬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功能的层次性及其与加强耕地保护的关系,提出促进耕地多功能保护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多功能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利益相关者相耦合。可通过耕地多功能的工程设计、布局优化以及建立耕地保护利益平衡机制等方法提升和显化耕地多功能价值。研究结论:未来的耕地保护工作可以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为指导,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升和显化耕地多功能价值。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沈伟   陈徐安黎  
供应链安全近年来已经从企业管理概念逐渐转变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与国家安全相联系,并由此产生了以保障国防安全和关键行业安全、反制裁和反胁迫为目标的各类供应链安全规范,涉及贸易、投资和金融等诸多领域。大部分供应链安全规范属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适用范围。鉴于供应链安全规范针对特定国家的特点,中国应当充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通过公力救济途径维护本国权益,敦促他国撤销不符合WTO规则的供应链安全规范以破解“安全困境”。同时,在他国尚未自行纠正不合法的供应链安全措施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以私力救济的方式主动适用抵消型供应链安全规范来消除他国措施的不利影响,适用对抗型反制裁规范来维护供应链安全,并援引安全例外条款加以抗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小青  欧阳竹  
近年来,耕地多功能管理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耕地需求无序竞争、耕地边际化与耕地生态系统退化三大现实问题,建立了以土地单功能利用为症结的综合分析框架,认为中国耕地保护须向耕地多功能管理转型。然而,目前尚缺乏耕地多功能的内涵解释框架。本文通过梳理耕地多功能的相关研究,从实证与规范、供给与需求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建立了耕地多功能内涵的综合解释框架。最后,本文提出耕地保护转型可同时注重构建以主体功能差异化为前提的耕地多功能空间融合模式、拓展耕地价值的提升途径并建立耕地多功能统筹利用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殷卫平  
切实保护耕地国家土地管理局综合计划处处长殷卫平实现总量控制,切实保护耕地是"全国土地利用九五计划"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九五"期间和2010年耕地保护的目标,保证"九五"期末全国粮食总产达到4500─5000亿公斤,土地利用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加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自2008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了8届,8年来,它在各方面不断走向成熟。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赛项设置更加契合社会发展理念,更加关注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也要思考大赛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如何立足校本实际,校企结合。从发展的角度看,大赛要在理念上更加开放,要实现相关部门无缝对接,要探索将"精英比赛"变成"检验比赛"的路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自正法   刘倩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积极履行赔偿责任能对量刑产生影响,回归理论,其是基于刑民一体化思维下对环境法益的确立、特殊预防理论的指引、民刑共治犯罪治理模式的选择,以及“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与恢复性治理模式的有机融合。通过对1528份污染环境案件刑事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发现,赔偿作为量刑情节的适用空间不足,应对其进行规范约束,赔偿本身的认定与其他金钱类责任容易混淆,赔偿的支付对象不确定及款项用途不明朗。鉴此,应将先刑后民与先民后刑的审理模式相结合,完善赔偿影响量刑的标准,赔偿的认定优先于其他金钱类责任,确立环境公益基金制度,以期进一步规范环境案件赔偿作为量刑要素的适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质量和生产能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和农田基础设施等人为因素共同决定。本文分析了决定耕地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要将良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慧姝  周姹  
环境税因其具有有效筹集环保资金、调控污染与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维护社会环境公平等功能而领先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模式。但在推行中可能出现双重红利引发偏差、转嫁税负影响减排以及重效率轻公平等现象,产生功能异变。我国政府确立了税收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治理思路,厘清环境税所具备的功能、防范其发生功能异变、明晰新形势下环境税的功能需求是引导我国环境税制顺利推行的前提。构建符合中国本土化的环境税制、实现环境税的功能应当从健全法律运行体制、明晰政府事权责划分以及完善保障性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德才  胡孝德  唐松根  
对耕地流失的调查及反思杨德才,胡孝德,唐松根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而农业的发展又离不开耕地,耕地的增减又反过来影响着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虽然我国仅靠占世界总耕地面积6.4...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兵  
从子产到韩非子,先秦法家学说完成了从"救世"理论到"治世"理论的蜕变过程。"救世"之说,乃是西周以降以"礼乐刑政"为核心观念的"王道政治"的权宜补充。"治世"之说挑战王道政治观念,形成了先秦法家独具特色的政治正当性理论。法家学说从历时视域与共时视域两个层面构建其政治正当性理论。历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政治正当性之获得在于洞察人们最为关切的时代主题,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手段来回应人们的关切,最终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戴。共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以力服人"、"以利服人"与"以理服人",主张回归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唐晓晴  
财产权正当性论题的基础是荒野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荒野,然荒野是无主之地,处法外之维。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最终转化为对土地及其它资源的索取,欧洲历史上的拓荒运动引发了学者对财产权正当性论题的思辨交锋。追溯至罗马法,先占或者加工取得所有权是正当且符合自然理性的;在自然理性根据下,格劳秀斯和普芬多夫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将财产权正当性基础建立于推定所有人"同意";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以物上附着"劳动"论证财产权的正当性,其财产权理论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当代学者以私有财产权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为视角论证财产私有的正当性。二十一世纪的财产建制,当考虑社会资源的紧缺,以及对人性的反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龙开胜  
[目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基于耕地多功能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再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然后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8 597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 446元/(hm·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5 203元/(hm·年)。[结论]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