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7)
2023(4830)
2022(3600)
2021(3179)
2020(2025)
2019(4535)
2018(3957)
2017(6647)
2016(3820)
2015(3987)
2014(3769)
2013(3492)
2012(3086)
2011(2665)
2010(2649)
2009(2331)
2008(2174)
2007(1941)
2006(1672)
2005(1426)
作者
(10268)
(8870)
(8490)
(8314)
(5377)
(4141)
(3814)
(3464)
(3196)
(3097)
(2958)
(2945)
(2723)
(2714)
(2603)
(2595)
(2591)
(2557)
(2556)
(2440)
(2221)
(2035)
(2003)
(2002)
(1944)
(1891)
(1878)
(1865)
(1834)
(1730)
学科
(12602)
经济(12598)
管理(10502)
(9217)
(6579)
企业(6579)
(5986)
中国(5063)
土地(4772)
业经(4514)
农业(4463)
地方(3660)
(3262)
方法(3205)
(3202)
资源(3129)
(2882)
环境(2846)
教育(2662)
数学(2490)
数学方法(2446)
(2441)
贸易(2434)
(2379)
(2376)
问题(2256)
理论(2222)
(2214)
产业(2205)
(2195)
机构
学院(50829)
大学(48074)
管理(18402)
(17773)
研究(17500)
经济(17357)
理学(15795)
理学院(15621)
管理学(15393)
管理学院(15303)
中国(12948)
科学(11150)
(10221)
(10174)
业大(8803)
(8319)
(8230)
中心(8114)
(8111)
农业(7923)
(7741)
师范(7686)
研究所(7561)
(7282)
财经(6539)
技术(6418)
(6411)
北京(6221)
师范大学(6120)
(5923)
基金
项目(37854)
科学(30064)
研究(29724)
基金(26135)
(23256)
国家(23046)
科学基金(19568)
社会(18731)
社会科(17746)
社会科学(17743)
(15851)
教育(13734)
基金项目(13610)
(13249)
编号(12804)
自然(11677)
自然科(11338)
自然科学(11338)
自然科学基金(11116)
成果(9719)
课题(9475)
(9408)
资助(9145)
重点(9056)
(8165)
(8042)
(8026)
国家社会(7872)
(7802)
发展(7635)
期刊
(20752)
经济(20752)
研究(13682)
中国(13420)
(9937)
教育(9431)
学报(8034)
科学(7946)
农业(7042)
大学(6198)
(6003)
管理(5886)
学学(5868)
业经(4795)
技术(4496)
(3755)
资源(3508)
(3459)
金融(3459)
职业(3379)
经济研究(3175)
(2808)
财经(2682)
问题(2577)
科技(2489)
(2375)
农业经济(2298)
业大(2270)
现代(2138)
技术教育(2110)
共检索到74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赵执  赵华甫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然而据报道,中国主要作物产量的地力贡献率仅为52%,比欧美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不及世界的1/2、美国的1/3,耕地质量问题已上升为阻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战略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捷  张敬松  祝海强  李丽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万茂  余庆年  赵登辉  
本文从数量、质量、空间、时间等六方面系统探讨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与外延 ,对其核心数量平衡与质量平衡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实现思路 ,分析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初步设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强  蔡运龙  王文博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京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1996 ̄2004年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中,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城镇扩展主要占用耕地,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远郊山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行为与决策是北京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解决途径关键在于寻求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利用之间的平衡点、积极发挥土地管理政策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庆宾  
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后的有效弥补措施。目前,按照中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严格要求,多数地区补充耕地指标已严重不足,如何在稳增长过程中,既切实落实耕保任务,又确保合理用地,既能在补充耕地中考量数量和生态问题,又能兼顾到补充耕地质量和产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从土地实证基地的地方实例来看,耕地占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晓彤  朱嘉伟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明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壤质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灌溉率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与粮食单产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相互间也有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2)单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重要性序次为:灌溉率、速效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土壤质地,重要性系数分别依次为0.188、0.17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晓彤  朱嘉伟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明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壤质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灌溉率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与粮食单产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相互间也有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2)单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重要性序次为:灌溉率、速效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土壤质地,重要性系数分别依次为0.188、0.179、0.173、0.167、0.156、0.136;(3)新郑市的耕地可划分为3种类型的整治区,不同类型区的耕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丘岗地区的耕地质量最差,是农田整治的重点区,主要障碍因素是灌溉率低、土壤肥力差。研究结论:新郑市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不同,丘岗地区和砂土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农田灌溉率和培肥土壤,山前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土壤磷肥肥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娟  吕萍  
以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内容核心和主体的土地利用管理方式是耕地保护工作继续进行的主要途径。根据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特点和用地需求,从农村和城市用地现状出发,提出在强调耕地保护的同时,应加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的构建,调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目标和时序,引导新的用地需求转向新开发的后备资源,减少对优质耕地的使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剧乂文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而这又依赖于耕地面积与耕地质量。就目前我国现状看,耕地面积增加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改造中低产田以进行农村耕地结构调整是实现土地肥力持续增加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可耕地结构的调整也为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提供了条件。在改造中低产田过程中,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对依托粮食生产的产业实现一体化的结构性调整。由此,实行改、用、养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促进传统耕作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礼  
本文在试验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基于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背景、现状及研究基础 ,通过对国外相关实践进行借鉴性分析 ,提出了西北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的思路和“以封山育林为主 ,辅之以人工措施”的基本途径 ,并提出了不同景观立地条件下的 5 6种植被恢复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柳国钦  宁立根  
提高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是增加家业投入的重要途径柳国钦,宁立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稳步发展势头。但是,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发展滞后引发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投入下降,农村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锋  王洪波  郧文聚  
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晓琴  
耕地土壤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农户、政府以及有机肥企业等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对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系统的动态影响,并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为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农户方面的有机肥施用量补贴方案能够显著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农户亩产年收入不断增加,但有机肥企业的生产收益明显不足;有机肥企业方面的原料成本补贴方案也可以提升耕地土壤质量,企业生产收益增加,但存在农户亩产年收入增加速度较为缓慢的问题;对农户和企业方面均实施补贴的协同发展方案下耕地土壤质量提升效果最佳,同时农户和有机肥企业从耕地土壤质量提升行动中获得的生产收益均优于其他补贴方案,最有利于郧阳区实现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