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4)
2023(15275)
2022(13427)
2021(12560)
2020(10771)
2019(24838)
2018(24976)
2017(48835)
2016(26856)
2015(30561)
2014(30942)
2013(30961)
2012(28681)
2011(25920)
2010(26042)
2009(24118)
2008(23823)
2007(21445)
2006(18726)
2005(16329)
作者
(80500)
(67780)
(67077)
(63997)
(42608)
(32571)
(30397)
(26819)
(25317)
(23900)
(22983)
(22782)
(21307)
(21207)
(20802)
(20791)
(20725)
(19736)
(19328)
(19183)
(17092)
(16624)
(16452)
(15464)
(15289)
(15122)
(15040)
(14969)
(13709)
(13565)
学科
(111631)
经济(111450)
(77221)
管理(71063)
(55276)
企业(55276)
方法(51427)
(49830)
数学(45167)
数学方法(44708)
农业(32972)
中国(27734)
(26516)
业经(26503)
(25939)
地方(22894)
(20407)
(19924)
贸易(19918)
(19323)
环境(16566)
理论(16544)
(16482)
(16191)
财务(16101)
财务管理(16059)
技术(16022)
(15635)
银行(15567)
企业财务(15163)
机构
学院(389229)
大学(388249)
(153484)
管理(152917)
经济(150045)
理学(132829)
研究(132051)
理学院(131335)
管理学(128985)
管理学院(128310)
中国(98842)
科学(86404)
(84386)
(82862)
(68966)
(67463)
业大(67042)
农业(65588)
研究所(63194)
中心(61088)
(57911)
财经(54212)
北京(51993)
(51729)
师范(51251)
(49283)
(46969)
(46348)
经济学(44663)
经济管理(42004)
基金
项目(267189)
科学(208073)
研究(192392)
基金(192247)
(168903)
国家(167483)
科学基金(141900)
社会(118418)
社会科(111719)
社会科学(111685)
(105378)
基金项目(103622)
自然(94054)
自然科(91734)
自然科学(91708)
自然科学基金(90048)
(88602)
教育(86922)
编号(80123)
资助(78611)
成果(64444)
重点(60113)
(58611)
(57723)
(54451)
课题(54269)
科研(51664)
创新(50885)
计划(49391)
教育部(48912)
期刊
(170135)
经济(170135)
研究(109395)
(81943)
中国(72708)
学报(67358)
科学(61691)
农业(55635)
(50061)
大学(49972)
管理(49577)
学学(47421)
教育(38719)
(33015)
金融(33015)
技术(32586)
业经(32436)
(27626)
财经(25321)
经济研究(24846)
问题(23785)
(21439)
(20844)
技术经济(19585)
资源(19438)
图书(19361)
科技(19013)
理论(18596)
业大(18162)
现代(17462)
共检索到561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凯  
研究被征耕地农民问题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徐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模型,可以估算出徐州市被征耕地农民数量的近似值。抽样调查显示被征耕地农民民生状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保障被征耕地农民权益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俊花  马春燕  
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和保护区域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山西耕地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西1949~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山西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多年来,山西耕地数量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后减,总量趋减;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涛  谢永生  何毅峰  赵连武  李文卓  
汉台区是陕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示范区,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占用耕地,汉台区耕地数量大量减少,耕地供需矛盾突出。本文利用1978年以来汉台区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9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研究汉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结构变化、分析汉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空间差异、探讨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78年~2006年全区耕地共减少5600hm2,平均每年减少200hm2,人均耕地减少0.027hm2,耕地递减率曲线与人均耕地递减率曲线走势基本一致;②建设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等直接影响因子在4种类型区影响耕地变化差异明显;总体上,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庆  陈利根  杨君  何长元  沈飞  
利用长、株、潭城市群近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耕地资源的时序变化入手,宏观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并先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相结合,定量研究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进一步验证驱动因子与耕地数量变化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是影响耕地减少的主要动因;但是,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发现耕地数量的变化与因退耕还林政策导致的林地面积变化这两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无法进行Granger检验;而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引起该区域耕地数量显著变化的说法也不十分确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会广  崔娟  陈江龙  
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观察经济社会驱动因子与耕地保护政策作用的机制,研究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中哪些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如何,并从中发现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政策调整,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强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检验了常州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农副产品价格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等经济社会因子在耕地数量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等驱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副产品价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作用相反,且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在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李晓青  向云波  张晔  刘利科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文技  贺峰  李小村  
研究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资源的快速减少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泰安市1997-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泰安市耕地减少的四大驱动因子: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第一产业GDP、非农业人口和公路里程。并针对不同驱动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为了研究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利用1990、2000年TM影像及2005、2008年中巴遥感影像及其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新疆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其年均净增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的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与草地间的相互转化,中东、西北边缘地带的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此外,影响新疆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限制,同时政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土资源对耕地开发的限制作用在逐渐减弱;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英  李世平  张传新  赵春娟  
耕地保护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杨凌示范区1997-2005年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耕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等人文社会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佑辉  张敬岳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中,反映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推进速度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农业技术进步驱动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燕  林振山  刘会玉  
本文利用子波诊断技术对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波动的突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面积波动存在5年、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②比较3种尺度下的突变点发现:1953年、1967年、1977年、1985年和1994年为共同的突变点,说明这5年突变强烈,反映了波动的重要特征;③对主要突变点驱动的分析发现,我国耕地面积的波动绝大多数是由于政策因素驱动所致。另外,影响我国耕地波动的因素还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其中,灾害损毁和土地退化是造成耕地下降的主要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和GDP。提取并比较在27年的特征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多艺  濮励杰  黄思华  聂名萱  郄璐  朱明  
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推动着耕地功能的深刻变化。以江苏省6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生产、生态、景观、社会四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耕地指数及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2000~2018年耕地各项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生产功能上升,空间上北高南低且苏北高值区不断向南扩散。生态功能下降,苏中地区功能高,且苏中、苏北局部地区因农用技术改良,功能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景观功能上升,空间上东高西低,东部海岸带功能高,局部地区如苏锡常因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功能由上升转为下降。社会功能下降,空间上北高南低但苏北高值区不断萎缩。(2)江苏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自北往南耕地下降程度逐渐加剧。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带最为集聚。(3)对比2000~2010年和2010~2018 年两个时期,生产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东部沿海三县;生态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苏南地区,均与农业技术推进及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景观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扩散至苏南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逐渐遍布全省,均对耕地数量变化愈加敏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筠  张兆安  
利用湖南省耕地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影响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从人口增长、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政策6个方面初步选取驱动力原始指标,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从这些驱动力原始指标中筛选出包括农业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增加值等在内的10个驱动力,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各驱动力对湖南省耕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加入政策因素建立了驱动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对湖南省耕地变化影响比较显著的驱动力为人口增长因素、工业化与城镇化因素、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因素等。最后分析了各驱动力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薛永森  鞠正山  曾磊  
通过预测全国各生态区未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分别分析了1997—2010年,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3个阶段的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阶段耕地总面积净减少量分别是648811hm2,341413hm2和279642hm2,而同期由于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退耕,旱地的比重降低,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