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6)
2023(7051)
2022(6251)
2021(5619)
2020(5038)
2019(11845)
2018(11631)
2017(23118)
2016(12892)
2015(14608)
2014(14923)
2013(14931)
2012(14238)
2011(12859)
2010(12943)
2009(12109)
2008(12035)
2007(11083)
2006(9497)
2005(8384)
作者
(40131)
(33970)
(33966)
(32302)
(21169)
(16426)
(15527)
(13520)
(12529)
(12061)
(11593)
(11400)
(10704)
(10697)
(10688)
(10628)
(10615)
(9911)
(9732)
(9720)
(8616)
(8358)
(8328)
(7803)
(7560)
(7554)
(7546)
(7461)
(6964)
(6884)
学科
(57869)
经济(57825)
(32590)
管理(31913)
方法(29696)
数学(27021)
数学方法(26822)
(23589)
企业(23589)
(16942)
(14192)
(13766)
中国(13177)
农业(11739)
地方(11645)
(10831)
贸易(10829)
(10496)
业经(10074)
环境(9205)
(8717)
(8098)
财务(8085)
财务管理(8061)
(8035)
(7622)
银行(7575)
企业财务(7566)
(7410)
金融(7408)
机构
大学(192438)
学院(191105)
(80395)
经济(78824)
管理(70933)
研究(68060)
理学(61467)
理学院(60669)
管理学(59583)
管理学院(59224)
中国(50226)
科学(44781)
(41695)
(41089)
(36611)
(35093)
业大(34060)
研究所(33744)
农业(33384)
中心(31246)
(29215)
财经(28284)
(25587)
经济学(25483)
北京(25459)
(25057)
师范(24781)
(23879)
经济学院(23433)
(22376)
基金
项目(129605)
科学(100606)
基金(94099)
研究(89471)
(84330)
国家(83696)
科学基金(69662)
社会(56124)
社会科(53185)
社会科学(53164)
(50635)
基金项目(50494)
自然(46574)
自然科(45431)
自然科学(45417)
自然科学基金(44650)
(43509)
教育(41200)
资助(38734)
编号(35799)
重点(30145)
(29056)
成果(28699)
(28548)
(26214)
计划(25785)
科研(25625)
创新(24687)
课题(24631)
教育部(24082)
期刊
(83627)
经济(83627)
研究(51909)
(36424)
学报(36105)
中国(35390)
科学(31968)
(27819)
大学(25815)
学学(24610)
农业(24480)
管理(21917)
教育(16174)
技术(15358)
(14583)
金融(14583)
财经(13968)
经济研究(13957)
(13664)
业经(13241)
(12084)
问题(11951)
资源(10864)
(10356)
技术经济(10270)
统计(9878)
(9321)
业大(9282)
理论(8802)
商业(8738)
共检索到273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毕于运  郑振源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分析 ,否定了根据耕地统计面积得出的“1 95 7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的说法。 1 95 3年全国查田定产得出的耕地面积 1 0 85 3× 1 0 4 hm2 最能代表建国初期我国实有耕地面积 ,此后直到 1 96 0年 ,耕地统计面积基本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实有耕地面积。除“大跃进”时期外 ,1 980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 80年代初期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 32 5 0× 1 0 4 hm2 ~ 1 3970× 1 0 4 hm2 ,比 1 95 7年净增 1 / 5~ 1 / 4左右。近 1 5a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东  
[目的]试图探讨广东省博罗县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特点。[方法]基于2005~2014年广东省博罗县耕地资源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选取1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找出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借助DPS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从而量化不同因素对于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影响耕地变化最大的经济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其关联度高达0.994;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相关性很高,其关联度为0.991;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相关性较高,其关联度为0.830。[结论]2005~2014年博罗县耕地数量波动相对较大总体呈现略微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呈现下降趋势,且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关系较密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忠华  吴次芳  杜雪君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东  
[目的]试图探讨广东省博罗县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耕地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特点。[方法]基于20052014年广东省博罗县耕地资源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选取1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找出社会经济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借助DPS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从而量化不同因素对于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影响耕地变化最大的经济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其关联度高达0.994;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宪立  蔡玉梅  张科利  郑伟元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耕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合理配置耕地资源,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分析了1996~2003年我国大陆地区耕地资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耕地资源由1996年底的13003.85万hm2减少到2003年底的12339.22万hm2,且逐年依次减小;②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③7年来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3年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77%;④累计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强,尤其与人口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厚纯  王成军  费喜敏  
为了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变化的原因,寻找耕地流失的根源,从而寻求有效的减缓耕地流失的途径,基于对数平均权重的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方法,利用1995-2013年浙江省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相应分析因素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等指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因素的累积效应为正值。从逐年效应来看,土地利用强度是耕地减少的最大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耕地减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提出制定严格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雅勤  姚华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勤  
正确地分析银行资金营运增减变化,可以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合理地运用,减少风险,以达到银行的经营目标。资金营运增减变化分析一般主要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增减变化入手。目前农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各项存款、同业存放、上级行借款、其他应收款项、财政性存款、结益、应付利息。资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术魁  
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谭术魁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也不富裕。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新时期土地管理必须更新发展思路,采取十分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保护耕地,在保持现在耕地总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信  董光龙  杨忠学  刘金花  
[目的]揭示耕地后备资源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方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2003年和2015年两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32015年期间,山东省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30.81万hm2,其中可开垦土地减少24.97万hm2,可复垦土地减少5.84万hm2。[结论]总人口、文盲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第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磊  杨昆  赵俊三  
为促进云南省未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全域宏观尺度视角,以1999—2008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种LUCC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10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是云南省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园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年均增长速率最快,分别达2.92%、2.78%和1.36%;其次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快速减少,年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55%和0.47%,其中耕地大量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94 257.27 hm2、118 028.67 hm2和58 355.38 hm2;从土地开发利用率看,均值维持在84.73...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国斌  蔡为民  吴云青  赵元强  
挂钩工作是一个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方法。在系统梳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理论对于挂钩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从决定挂钩政策实施必要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影响因素,指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是开展挂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挂钩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关系到挂钩工作的健康、可持续推进,可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挂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芬  陈百明  毕继业  
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96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耕地动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耕地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耕地总量也未能实现动态平衡。基于上述现状,本文界定了新形势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提出了评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指标———动态平衡指数,运用这一综合指标分省市评价了中国目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现状,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2年的7年之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省市从13个减少为7个,由此看出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严峻形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中国不可改变的耕地持续减少和人口稳步增长的国情,提出新形势下寻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