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1)
2023(6015)
2022(5293)
2021(5088)
2020(4302)
2019(10369)
2018(10554)
2017(19778)
2016(11276)
2015(12907)
2014(13236)
2013(12620)
2012(11352)
2011(10199)
2010(10608)
2009(9644)
2008(9506)
2007(8484)
2006(7441)
2005(6469)
作者
(32264)
(26748)
(26639)
(25423)
(17018)
(13027)
(12284)
(10801)
(10108)
(9854)
(9303)
(9140)
(8748)
(8554)
(8224)
(8208)
(8094)
(7777)
(7739)
(7634)
(6696)
(6627)
(6570)
(6230)
(6141)
(6066)
(6047)
(6041)
(5613)
(5358)
学科
(44371)
经济(44335)
管理(30253)
(27895)
(24022)
企业(24022)
方法(23656)
数学(21080)
数学方法(20513)
(11229)
中国(10392)
理论(9754)
(9726)
(9615)
业经(8906)
地方(8498)
农业(7344)
(7085)
(7014)
教学(7011)
(6821)
贸易(6814)
环境(6636)
(6595)
技术(6386)
土地(6213)
(6150)
财务(6109)
财务管理(6084)
(5991)
机构
学院(155468)
大学(151645)
管理(60221)
(55694)
经济(54229)
理学(51652)
理学院(51091)
管理学(49625)
管理学院(49376)
研究(48036)
中国(36787)
(32763)
科学(32432)
(26345)
(25565)
(25021)
业大(24887)
(24701)
中心(22782)
研究所(22676)
(20943)
师范(20740)
北京(20650)
农业(20599)
财经(20121)
(19971)
技术(19402)
(18074)
(17810)
(16559)
基金
项目(103812)
科学(80570)
研究(74815)
基金(72062)
(63411)
国家(62904)
科学基金(53798)
社会(43863)
(43518)
社会科(41483)
社会科学(41468)
基金项目(37691)
教育(36772)
自然(36735)
(36083)
自然科(35872)
自然科学(35867)
自然科学基金(35141)
编号(32090)
资助(31534)
成果(25231)
重点(23984)
课题(23202)
(21892)
(21862)
(21433)
创新(19955)
科研(19805)
计划(19774)
大学(19173)
期刊
(61442)
经济(61442)
研究(41535)
中国(33703)
学报(23642)
(23074)
科学(22685)
教育(22530)
管理(21970)
(20776)
技术(17769)
大学(17720)
学学(16463)
农业(15860)
(11357)
金融(11357)
业经(11141)
统计(10884)
(9848)
(9487)
经济研究(9296)
决策(9042)
资源(9020)
财经(8975)
技术经济(8609)
图书(8116)
职业(7821)
(7714)
科技(7691)
问题(7556)
共检索到227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梦洁  陈慧中  赵紫玉  庄舜尧  
如何体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的耕地数量平衡标准,并且充分考虑耕地质量的变化,建立特定区域条件下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评价模型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论文首先回顾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体系及其政策保障体系,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指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当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进而构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评价模型。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评价模型中,耕地数量动态平衡模型强调一段时期内人口和经济增长背景下耕地转化的不可逆趋势,耕地质量动态平衡模型则通过投入产出要素的变动趋势来判断耕地总体质量的变化,并以江苏省为例,应用评价模型对江苏省耕地总量动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  
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张军连  张迪  徐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祥,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剧增 ,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 ,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 ,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 ,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 ,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小虎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是指通过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开发、复垦及土地整理的力度,使得减少耕地和新增耕地的数量相抵之后,保有耕地的总数量不减少并力争有所增加。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的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曙光  贺有利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之五,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开源、节流、行政责任、法律手段等。新的《土地管理法》围绕耕地保护这个主题,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多方位的界定和规定。关于耕地开垦。第四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付邦道  郑新奇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未来发展的极限状态,提出中国耕地保护新的思维框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反演思维法。研究结果当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全国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值大约在3.39×106ha~3.73×106ha左右。耕地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极限水平。到2030年人口高峰来临,尚有一定的耕地缺口。研究结论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变“粮食安全”为“食物安全”,建立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与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制度,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草食养殖等途经保证食物安全。做到总体控制,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分区管理,统筹兼顾,逐步实施,整体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马素兰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理论探析吴克宁马素兰土地特别是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鉴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现状,保证现有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仅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持续发展中第一位的大问题。本文就耕地总量动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捷  张敬松  祝海强  李丽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芬  陈百明  毕继业  
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96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耕地动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耕地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耕地总量也未能实现动态平衡。基于上述现状,本文界定了新形势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提出了评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指标———动态平衡指数,运用这一综合指标分省市评价了中国目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现状,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2年的7年之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省市从13个减少为7个,由此看出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严峻形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中国不可改变的耕地持续减少和人口稳步增长的国情,提出新形势下寻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强  杨义群  刘红梅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多个动态因素“动态”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有:(1)各业对土地的需求是动态的,因而对耕地的压力是动态的;(2)各区域内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3)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是动态的;(4)各等级农地单产是动态的;(5)各等级农地比例是动态的;(6)复种指数是动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