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6)
2023(7915)
2022(6937)
2021(6453)
2020(5605)
2019(13176)
2018(12956)
2017(25879)
2016(14411)
2015(16302)
2014(16602)
2013(16481)
2012(15860)
2011(14456)
2010(14715)
2009(13843)
2008(13970)
2007(12862)
2006(11268)
2005(10023)
作者
(42940)
(36252)
(36152)
(34714)
(23184)
(17346)
(16644)
(14266)
(13538)
(13156)
(12361)
(12045)
(11641)
(11567)
(11475)
(11400)
(11345)
(10658)
(10494)
(10493)
(9228)
(8910)
(8860)
(8388)
(8267)
(8221)
(8122)
(8039)
(7362)
(7329)
学科
(60427)
经济(60375)
管理(39816)
(39569)
(30739)
企业(30739)
方法(28956)
数学(25987)
数学方法(25685)
(18953)
(16581)
中国(15168)
(13339)
(12885)
贸易(12883)
(12537)
地方(12514)
农业(12204)
(11543)
业经(11496)
(10499)
(9596)
银行(9572)
(9568)
财务(9543)
财务管理(9519)
(9131)
(9066)
金融(9064)
(9059)
机构
学院(211872)
大学(210865)
(89567)
经济(87600)
管理(81329)
研究(73680)
理学(69518)
理学院(68755)
管理学(67573)
管理学院(67173)
中国(56130)
科学(45642)
(44335)
(42088)
(40623)
(38566)
研究所(35002)
中心(34480)
(33385)
业大(33327)
财经(32740)
农业(32272)
(29577)
北京(28000)
(27672)
师范(27420)
经济学(27367)
(26124)
(25925)
经济学院(24836)
基金
项目(136885)
科学(106868)
研究(99497)
基金(98586)
(86173)
国家(85459)
科学基金(71947)
社会(61550)
社会科(58302)
社会科学(58284)
(53713)
基金项目(51863)
自然(47062)
教育(45997)
自然科(45877)
自然科学(45860)
(45753)
自然科学基金(45030)
资助(41714)
编号(41339)
成果(34350)
重点(31164)
(31145)
(30116)
课题(28703)
(27699)
科研(26488)
教育部(26167)
创新(25985)
(25505)
期刊
(98320)
经济(98320)
研究(61686)
中国(40132)
(36420)
学报(33196)
(32487)
科学(30980)
管理(27104)
大学(24475)
农业(24390)
学学(23161)
(21487)
金融(21487)
教育(20454)
技术(17809)
业经(16348)
财经(15945)
经济研究(15891)
(13670)
问题(13380)
(13212)
(11585)
技术经济(11095)
统计(10769)
理论(10353)
(10267)
资源(9980)
商业(9755)
(9707)
共检索到315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艾建国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目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与我国的近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对将来也有深远影响。本文在对我国耕地变化状况、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效果以及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迁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捷  张敬松  祝海强  李丽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峻  金玲玲  张璋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经过多年调研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土地管理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文章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着手,研究评价该政策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等的实际影响,分析了与此相关的费用转嫁和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术魁  
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谭术魁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也不富裕。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新时期土地管理必须更新发展思路,采取十分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保护耕地,在保持现在耕地总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濮励杰  周峰  葛向东  张晓玲  彭补拙  李宪文  
在分析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产生背景及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行效果评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根据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为2005年这一地区是有可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政策目标的。但是,2010年该地区耕地拥有量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相差9.12%,因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度较大。同时,研究区域所属的11个城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具体有4种类型:一是可以实现平衡的,为江苏省泰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二是较难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三是难以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京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芬  陈百明  毕继业  
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96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耕地动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耕地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耕地总量也未能实现动态平衡。基于上述现状,本文界定了新形势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提出了评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指标———动态平衡指数,运用这一综合指标分省市评价了中国目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现状,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2年的7年之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省市从13个减少为7个,由此看出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严峻形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中国不可改变的耕地持续减少和人口稳步增长的国情,提出新形势下寻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海霞  封志明  
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为解决中国日益短缺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 ,自 1 997年以来 ,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 ,但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猛烈趋势仍缺乏有效的调控。基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新视角和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和构成分析 ,提出了反映耕地总体产出能力的标准系数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耕地面积 ,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耕地统计面积和标准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 ,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重新考察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状况 ,并据此提出了实现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周炼清  严栋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小虎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是指通过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开发、复垦及土地整理的力度,使得减少耕地和新增耕地的数量相抵之后,保有耕地的总数量不减少并力争有所增加。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的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曙光  贺有利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之五,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开源、节流、行政责任、法律手段等。新的《土地管理法》围绕耕地保护这个主题,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多方位的界定和规定。关于耕地开垦。第四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付邦道  郑新奇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未来发展的极限状态,提出中国耕地保护新的思维框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反演思维法。研究结果当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全国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值大约在3.39×106ha~3.73×106ha左右。耕地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极限水平。到2030年人口高峰来临,尚有一定的耕地缺口。研究结论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变“粮食安全”为“食物安全”,建立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与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制度,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草食养殖等途经保证食物安全。做到总体控制,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分区管理,统筹兼顾,逐步实施,整体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