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7)
2023(4574)
2022(3954)
2021(3872)
2020(3257)
2019(7615)
2018(7740)
2017(14351)
2016(8182)
2015(9335)
2014(9358)
2013(9395)
2012(9111)
2011(8362)
2010(8699)
2009(7900)
2008(7731)
2007(6810)
2006(6353)
2005(5834)
作者
(24750)
(20761)
(20382)
(19653)
(13304)
(10312)
(9493)
(8114)
(8043)
(7580)
(7458)
(7184)
(6938)
(6765)
(6447)
(6410)
(6367)
(6228)
(5972)
(5946)
(5324)
(5071)
(4982)
(4870)
(4827)
(4605)
(4602)
(4585)
(4335)
(4239)
学科
(29882)
经济(29845)
管理(21408)
(17446)
(12584)
企业(12584)
(11168)
地方(11078)
方法(9214)
(8876)
中国(8236)
数学(7750)
农业(7722)
土地(7663)
资源(7659)
数学方法(7593)
(7046)
业经(6446)
(6167)
环境(5957)
(5842)
理论(4879)
(4784)
地方经济(4701)
(4461)
银行(4452)
(4237)
教育(4225)
(4128)
(4036)
机构
大学(112132)
学院(111332)
研究(41369)
管理(40453)
(37641)
经济(36388)
理学(33380)
中国(33321)
理学院(32844)
管理学(32090)
管理学院(31861)
科学(28350)
(27132)
(23866)
(21877)
(20884)
中心(20727)
研究所(19789)
业大(18955)
农业(18714)
(18637)
(18297)
师范(18139)
北京(17286)
(16781)
(16697)
(15274)
师范大学(14690)
财经(13901)
科学院(13192)
基金
项目(74022)
科学(56764)
研究(53422)
基金(51495)
(45970)
国家(45533)
科学基金(37931)
社会(31170)
(29346)
社会科(29255)
社会科学(29243)
基金项目(27917)
自然(26189)
(25680)
自然科(25359)
自然科学(25351)
自然科学基金(24874)
教育(23891)
编号(23079)
资助(20771)
成果(19212)
重点(16752)
(16498)
课题(16259)
(15615)
(14350)
计划(14183)
科研(14099)
创新(13504)
大学(13238)
期刊
(49526)
经济(49526)
研究(32706)
中国(31287)
(21272)
学报(19908)
科学(18923)
(14937)
教育(14804)
农业(14063)
管理(13672)
大学(13604)
学学(12068)
资源(11691)
(11575)
金融(11575)
图书(11129)
技术(8965)
书馆(8534)
图书馆(8534)
业经(8262)
(8031)
(7265)
问题(7110)
财经(6195)
(6058)
(5556)
论坛(5556)
经济研究(5525)
(5420)
共检索到185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玉双  庄玉成  曹永亮  
近年来,哈尔滨市各类用地需求量增加。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有效补偿各类建设占用的耕地,对于稳定耕地面积,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耕地后备资源现状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以可开垦土地为主。可开垦土地包括可开垦其他草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沙地和可开垦裸地等。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可开垦土地有32678个地块,面积为90.77万亩,以可开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星  吴克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充分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转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和生态价值,值得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乐容潮  雷国平  丁雪  殷嘉迪  曲晓涵  
【目的】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集约度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如何科学预测耕地集约度则一直是研究难点。【方法】基于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现状,运用熵权、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BP神经网络、障碍因子诊断法等揭示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趋势及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为耕地集约利用发展方向及提高耕地集约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结果表明:(1)19852014年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平均值为0.346 2,处于相对集约状态;20152024年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耕地集约利用度均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乐容潮  雷国平  丁雪  殷嘉迪  曲晓涵  
【目的】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集约度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如何科学预测耕地集约度则一直是研究难点。【方法】基于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现状,运用熵权、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BP神经网络、障碍因子诊断法等揭示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趋势及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为耕地集约利用发展方向及提高耕地集约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结果表明:(1)1985~2014年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平均值为0.346 2,处于相对集约状态;2015~2024年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耕地集约利用度均值为0.475,处于高度集约状态;1985~2024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相对平稳态势发展,且并未出现较大波动,40年间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平均值达0.409 6,处于较集约状态。(2)从准则层指标障碍度来看,耕地产出效率和投入强度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较大,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耕地产出效率和投入强度年均增长速率为8.69%、7.82%,耕地利用程度和耕地利用可持续性年均下降速率为4.86%、5.73%,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指数、单位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农业产值比、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等。【结论】运用BP神经网络对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科学预测,用障碍因子诊断法诊断耕地集约利用障碍因子,能为研究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霍圣夫  邹朝晖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婷婷  程久苗  费罗成  鲁帆  陈振  周翼虎  
基于新形势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开展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区域农业结构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对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了解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分别从数量、质量及类型方面分析2011~2020年间芜湖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海霞  胡月明  
以阳山县为例,借助ArcGIS平台,提取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在DPS中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杜步—大崀—小江、大崀—小江—岭背、阳城—七拱—黎埠—岭背的地域相似性较高,宜进行耕地后备资源组合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光龙  张文信  杨忠学  刘金花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悦  宋戈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是实现城市人地系统有序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哈尔滨为例,在界定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综合函数评价哈尔滨2001-201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内部子系统的均衡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由"不健康"向"亚健康"演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是导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与PSR系统协调度呈正相关,说明PSR各子系统间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彩凤  
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轮作地),理论上,荒地的开发,滩涂的围垦、土地整理、旧村和废弃矿山的复垦都可以补充耕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文章从县域空间的角度对湖北省各县(区、市)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特征以及综合属性进行测度和评价,并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在数量分布、质量特征和综合属性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性。鄂西北岗地区和鄂中平原区潜力充足,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潜力较为充足,鄂西南高山地区潜力匮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国柱  蔡玉梅  
建国以来尤其80年代以来,耕地在大量被占用的同时,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也在加强。本文分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间阶段,运用开发力度指标分析了空间演变特征并在评价开发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锦官  张涛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属于土地适宜性评价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土的适宜性评价,它的评价对象只有未利用土地中的宜耕适垦地类。所以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过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同,但具体评价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为此,我们以山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为例,研究、探讨了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林林  杨小唤  陈思旭  蔡红艳  
耕地后备资源储量调查及适宜性评价能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3S技术支撑下的室内分析和野外科学考察相结合,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江南四省(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自然-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以"一票否决"和"设置容许度"两种方式对纳入的生态安全性指标进行区分,实现江南四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提取和评价。结果发现:江南四省共有未利用土地8 992.30km2,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5 394.70km2,集中连片大面积的耕地后备资源基本上已开垦殆尽。储量少、质量低、分布零散是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基本特征。小面积耕地后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已经成为江南四省维持耕地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