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7)
- 2023(15160)
- 2022(13205)
- 2021(12194)
- 2020(10018)
- 2019(22968)
- 2018(23011)
- 2017(44146)
- 2016(23837)
- 2015(26913)
- 2014(27022)
- 2013(26973)
- 2012(25295)
- 2011(23159)
- 2010(23431)
- 2009(21572)
- 2008(20933)
- 2007(18527)
- 2006(16736)
- 2005(15025)
- 学科
- 济(116281)
- 经济(116096)
- 管理(65311)
- 业(62013)
- 企(50468)
- 企业(50468)
- 方法(43778)
- 数学(36290)
- 数学方法(35942)
- 中国(31014)
- 地方(29165)
- 农(28652)
- 学(25723)
- 业经(25546)
- 财(21911)
- 农业(19495)
- 和(18266)
- 制(18114)
- 理论(17771)
- 贸(17400)
- 贸易(17387)
- 环境(17042)
- 地方经济(16986)
- 易(16686)
- 融(15976)
- 金融(15974)
- 银(15927)
- 银行(15875)
- 发(15347)
- 行(15336)
- 机构
- 大学(349148)
- 学院(347177)
- 济(144215)
- 经济(141103)
- 管理(134472)
- 研究(126594)
- 理学(115240)
- 理学院(113791)
- 管理学(111907)
- 管理学院(111280)
- 中国(93616)
- 科学(78379)
- 京(76578)
- 所(65244)
- 财(63775)
- 研究所(59281)
- 农(57854)
- 中心(55249)
- 江(51745)
- 业大(51421)
- 财经(50478)
- 北京(49364)
- 范(48567)
- 师范(48159)
- 院(45747)
- 经(45705)
- 农业(44853)
- 经济学(43005)
- 州(42018)
- 师范大学(39156)
- 基金
- 项目(231821)
- 科学(181818)
- 研究(169836)
- 基金(167012)
- 家(145907)
- 国家(144646)
- 科学基金(123059)
- 社会(107702)
- 社会科(101203)
- 社会科学(101171)
- 省(89838)
- 基金项目(88901)
- 自然(79298)
- 自然科(77368)
- 自然科学(77354)
- 教育(76786)
- 划(76158)
- 自然科学基金(75972)
- 编号(69391)
- 资助(68450)
- 成果(56722)
- 发(53358)
- 重点(52366)
- 部(50734)
- 课题(48330)
- 创(47276)
- 创新(44074)
- 科研(43679)
- 国家社会(43521)
- 教育部(43213)
- 期刊
- 济(171114)
- 经济(171114)
- 研究(108788)
- 中国(71960)
- 学报(55282)
- 农(53442)
- 科学(52737)
- 管理(50921)
- 财(46295)
- 大学(41435)
- 教育(40150)
- 学学(38877)
- 农业(37070)
- 融(31011)
- 金融(31011)
- 技术(30083)
- 经济研究(27306)
- 业经(27193)
- 财经(25160)
- 问题(21660)
- 经(21583)
- 业(18761)
- 图书(18678)
- 技术经济(18040)
- 资源(17184)
- 科技(16661)
- 理论(16609)
- 现代(16160)
- 世界(15785)
- 商业(15767)
共检索到531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业 杨桂山 万荣荣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流失严重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在经济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经济发展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以及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分析了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数据的科学准确性、研究的时空尺度问题、指标体系的统一性以及模型化等,研究认为今后应深入耕地非农化内在机制的研究、加强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加大对耕地社会、生态价值的研究以及开展应用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但承龙
论文在界定耕地资源代际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代际公平原则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接着指出了我国目前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着数量存量失衡和功能存量的危机,最后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代际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耕地资源利用 代际公平 代际均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忠华 吴次芳 杜雪君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玖长 赵定涛
从分析可知,万人事故发生起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加:单起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死亡比与人均CDP呈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性并不高。这说明:(1)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事故高发阶段,公众发生事故的概率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一 概况 台湾已经顺利完成了它的人口转变过程,其人口增长的特征已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化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1905年,台湾的人口总数仅有300余万,到1950年总数已增至760万,1986年再度增至1950万。短短81年中,人口增长5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6.6%。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从1970~1981年的11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重视。从1981~1986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再度降至2.2,对此,本文试图引用有关资料,以鲍思顿—顾宝昌模式为基础,讨论1981~1985年中国生育率变化的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可然
农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于了解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解读中国古代生态思想,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张建民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为研究对象,对重要农业区的农业生产诸要素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新良 曾澜 庄大方
本文根据建国以来海南岛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演变历程 ,研究了海南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社会经济数据和资源环境数据的综合分析 ,将海南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划分为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 ,并分别阐述了这三个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的不同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变化的影响过程。本文对于评价建国 5 0年来海南岛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变化、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科斯·普赖斯 冯李崟
在发言开始前,我想对受邀参加本次校长会议表示感谢,并代表开普敦大学以及南非向清华大学表达诚挚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如同中国大学一样,我国的大学也正逐步融入世界大学群体。由于数十年的种族隔离制度作祟,来自学术界的杯葛接踵而至,南非的大学与国外同行间的合作或交换关系发展得异常困难与复杂。即使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涤新
(一) 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相当快的。1949年末大陆人口总数是5亿4100多万。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到1982年7月1日,大陆人口为10亿零817万,比1949年末增长4亿6000多万,快要增加一倍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旭 赵军 朱悦 王彤
本研究根据1999—2008年营口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原理,建立水环境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解析营口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COD排放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等五项环境污染排放指标的演变轨迹和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生活COD输出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EKC特征,即"倒U"型,并已在人均GDP为20447元跨越了模型曲线拐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COD排放量分别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倒"N"型,现已经跨越第二拐点,进入下降阶段;生活污水排放量和生活氨氮排放量与人均GDP呈"S"型,在未来仍有恶化趋势。结论建议:区域内应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保投入、加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涛 姜昌远 孙志毅
建立回归模型将铁路货运量折算为客运量,用客运通量表示铁路运输量,使用自然对数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铁路运输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和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运输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指出我国现阶段应大力促进铁路运输发展。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弹性系数 经济发展 韩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近20年来,湖北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这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产生了一定隐患。选择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应用对比分析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90~2007年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其能够解释耕地资源占有量的92.98%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单位经济增长付出的土地代价会逐渐下降;同时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耕地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比丘陵地区耕地减少量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湖北省在今后经济...
关键词:
GDP 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化 耕地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 崔海山 邹丽丽
根据广东省耕地数据,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并利用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增长的对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首先分析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广东省的耕地资源和人均耕地总体上呈递减的趋势,其平均耕地补充系数为0.52,人地矛盾突出;其次分析广东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除粤西的茂名市和云浮市为耕地增加外,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急剧减少,而基于GIS的耕地重心计算表明,广东全省耕地重心呈现...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经济发展 耦合关系 广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