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6)
- 2023(16072)
- 2022(13862)
- 2021(12903)
- 2020(10688)
- 2019(24543)
- 2018(24490)
- 2017(46723)
- 2016(25599)
- 2015(28822)
- 2014(29015)
- 2013(28512)
- 2012(26483)
- 2011(24023)
- 2010(24328)
- 2009(22441)
- 2008(22035)
- 2007(19596)
- 2006(17532)
- 2005(15871)
- 学科
- 济(103331)
- 经济(103191)
- 管理(76322)
- 业(71601)
- 企(59300)
- 企业(59300)
- 方法(40831)
- 数学(34412)
- 数学方法(33994)
- 中国(30569)
- 农(28751)
- 财(27309)
- 地方(25803)
- 业经(24883)
- 制(23430)
- 学(22925)
- 农业(19189)
- 银(18094)
- 银行(18050)
- 贸(17846)
- 贸易(17831)
- 环境(17458)
- 融(17342)
- 金融(17338)
- 行(17323)
- 易(17229)
- 理论(17139)
- 和(16941)
- 务(16869)
- 财务(16791)
- 机构
- 大学(362776)
- 学院(362635)
- 济(141955)
- 管理(141167)
- 经济(138669)
- 研究(125467)
- 理学(120608)
- 理学院(119189)
- 管理学(117237)
- 管理学院(116575)
- 中国(94721)
- 京(79161)
- 科学(77657)
- 财(68636)
- 所(63705)
- 农(60033)
- 研究所(57488)
- 中心(56409)
- 江(55122)
- 业大(53985)
- 财经(53242)
- 北京(50638)
- 范(49519)
- 师范(49058)
- 经(48121)
- 农业(46576)
- 院(45921)
- 州(44848)
- 经济学(41514)
- 师范大学(39579)
- 基金
- 项目(242664)
- 科学(190183)
- 研究(179777)
- 基金(173772)
- 家(151157)
- 国家(149844)
- 科学基金(128168)
- 社会(111790)
- 社会科(105833)
- 社会科学(105808)
- 省(95778)
- 基金项目(92507)
- 自然(82510)
- 教育(82313)
- 自然科(80479)
- 划(80465)
- 自然科学(80464)
- 自然科学基金(79007)
- 编号(74587)
- 资助(70895)
- 成果(61504)
- 发(54607)
- 重点(54507)
- 部(52917)
- 课题(52029)
- 创(50357)
- 创新(46977)
- 制(46464)
- 科研(45655)
- 项目编号(45623)
- 期刊
- 济(165408)
- 经济(165408)
- 研究(110880)
- 中国(78306)
- 学报(56831)
- 农(55882)
- 管理(53574)
- 科学(53144)
- 财(52804)
- 教育(45105)
- 大学(43073)
- 学学(40328)
- 农业(38330)
- 融(34565)
- 金融(34565)
- 技术(31746)
- 业经(28319)
- 财经(25859)
- 经济研究(25167)
- 经(22023)
- 问题(21380)
- 图书(19885)
- 业(19627)
- 科技(17836)
- 理论(17818)
- 技术经济(16764)
- 版(16613)
- 现代(16562)
- 实践(16274)
- 践(16274)
共检索到553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锐 房昀玮
研究目的:探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用途管制相适应的耕地权利人市场化补偿机制,为耕地保护法建立公平、长效耕地补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耕地保护责任承担出现了错位,并且随着耕地用途管制的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明显不足。立法上应当建立以耕地发展权为基础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发展权是耕地非农建设和非粮种植的权利,属新型用益物权,由耕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享有。应建立耕地发展权银行,推动耕地发展权转移,发展权受让人不仅要支付新增指标(限额)交易的费用,还应支付以所在地区指标(限额)交易价格为标准的费用,用以补偿既有耕地权利人。研究结论: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严格用途管制,是对耕地权利人耕地发展权的限制,应以耕地发展权转移建立与耕地用途严格管制相适应的耕地补偿制度,以保障地区公平发展,提高耕地保护积极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荧
通过梳理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制度的4个阶段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经历了产权从缺失到确定,再到建立起总量控制下的计划命令的配置机制,再到当前朝着经济措施的配置机制转变的发展过程。当前,作为新增耕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浙江指标交易、重庆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改进了耕地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作为现存耕地的发展权的价值补偿机制——成都耕地保护基金机制改进了耕地的产业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状况。然而,现有制度创新依然存在耕地发展权种类设置不完全、产权归属不明晰、权能实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柳清 王越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合理确定国家征地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假设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法,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模型,测算耕地发展权价值大小,进而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结果:(1)巴彦县耕地总面积约1/5可以满足该区域的自身粮食需求,其余约4/5为耕地盈余面积,耕地发展权总价值最高为303.72亿元;(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限制区域耕地转为他用,国家应给予失去发展权的权利主体相应补偿;(3)对无法完成耕地"占一补一",委托区域代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地区,应购买区域耕地发展权;(4)对确需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占用区域耕地,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雯
[目的]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的测算,探析内蒙古耕地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各盟市耕地发展权的测算,结合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数,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分析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措施。[结果]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1.84%耕地面积满足区域粮食自给,粮食总盈余量为2263.66万t,折算成盈余耕地面积为777.99万hm~(2),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为77.38万元/hm~(2),耕地发展权最高总价值为60202.74亿元。其中用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面积占55.23%,折算耕地面积为5113.72万hm~(2),耕地发展权价值为3957.11亿元。各盟市中呼和浩特市的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最高,为228.32万元/hm~(2),其次为鄂尔多斯市,172.87万元/hm~(2),最低是兴安盟,为21.83万元/hm~(2);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背景下,呼伦贝尔市耕地发展权价值最高,为412.52.亿元,其次是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向安盟和巴彦淖尔市,分别为317.57亿元、336.89亿元、250.10亿元、212.66和190.58亿元,最小正值为乌兰察布市,为23.92亿元;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阿拉善盟5盟市出现耕地赤字,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为“负值”。[结论] 内蒙古各盟市耕地自给比例和粮食盈亏量差异较大,耕地机会成本和耕地发展权总价值变化大,这与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分布相对集中,自然资源禀赋和耕地生产力差异较大,以及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同是分不开的。最后结合各盟市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价值和耕地发展权价值综合分析并提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艳松 翟刚 赵玉领 王光峰
本文从升级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背景出发,全面分析总结了补充耕地项目全程监管制度设计及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为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程监管 制度设计 指标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2013年5月28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网站发布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等人撰写的课题报告《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称,应大幅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一时间,中外媒体表达为"不再严守耕地红线",引发了广泛热议。多年来,包括茅于轼、周天勇等在内的不少社会名流,以及一些地方官员、房地产开发商等都普遍主张放弃该红线。任志强甚至高调宣称:"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房价高涨的罪魁祸首。"司马南先生也质疑:为何司长的结论与茅于轼"不茅而合"——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学荣 杨庆媛 陈展图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昭军 孟鹏 王玉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保护中公权力对土地权利进行限制的法权基础与耕地保护立法中完善公权管制的路径。研究方法:演绎推理。研究结果:公共役权构成耕地管制的权力依据,亦为土地权利人因受此种限制而获得相应补偿提供支撑。耕地上负担由土地物权和公共役权组成的公私二元权利(力)结构。当前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存在管制目的的片面性、管制方式的单一性和管制链条的残缺性等问题,急需在耕地保护相关立法中予以完善。研究结论:耕地保护立法应遵循公共役权的法权逻辑,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将管制对象由耕地用途扩及质量,明确管制的边界,由单一管制转向激励性管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原则和灵活多元的补偿方式,完善管制链条。
关键词:
土地法学 耕地保护 用途管制 公共役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路景兰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耕地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运用生态补偿的方式保护耕地不失为一种良策,这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但是我国在对耕地进行数量补偿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功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洋洋 于婧 张升元 陈芳
以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发展权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发展权价值出发,根据该价值对城市圈内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耕地发展权价值较高,是耕地经济生产价值的数倍,在实现区域和谐发展时,提出对损失利益的主体进行补偿和产生的增值利益合理分配。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利益的分配机制来协调国家、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从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上实现公平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易路平 宋敏 张安录
顺应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需揭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下耕地发展权受限的成因,构建耕地发展权受限价值实现机制并明确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我国耕地发展权内涵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别对应不同的权利性质与产权主体;耕地产权制度不完善与土地要素市场机制滞后是耕地发展权受限的逻辑成因;耕地发展权受限价值的实现需同时遵循“责利对等”的公平原则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市场配置的效率原则;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设计耕地发展权受限价值的实现路径。据此,应立足我国土地产权体系,明晰耕地发展权及其实现的基础理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发展权受限价值实现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必坚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占用的发展收益归于耕地占用当事人及所在地,即"实化";耕地保护的安全收益惠及一国公民及国家,即"虚化"。现行耕地占用税制度未能消解耕地占用"实化"与耕地保护"虚化"之间的张力,应当从税名替代、税率调整、税收归属及税收用途耕地保护相关性进行制度调整,在税收法定化过程中促进税收效率及公平。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税收公平 耕地占用税 制度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辉 杨庆媛 陈展图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但要兼顾公平和效率。本文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和图表法,从土地发展权角度讨论农地发展权转移对主体功能区耕地保护的有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设立农地发展权是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效补充,是主体功能区发挥整体功能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农地发展权 转移 耕地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