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0)
2023(6526)
2022(5914)
2021(5625)
2020(4898)
2019(11661)
2018(11742)
2017(22781)
2016(12947)
2015(15101)
2014(15879)
2013(15686)
2012(14987)
2011(13606)
2010(14129)
2009(13197)
2008(13563)
2007(12694)
2006(11140)
2005(10263)
作者
(40063)
(33582)
(33546)
(32346)
(21290)
(16395)
(15493)
(13277)
(12503)
(12407)
(11498)
(11414)
(10821)
(10719)
(10607)
(10550)
(10473)
(9835)
(9791)
(9766)
(8536)
(8448)
(8249)
(7737)
(7697)
(7606)
(7514)
(7506)
(6984)
(6861)
学科
(53765)
经济(53705)
管理(35101)
(34275)
(26451)
企业(26451)
方法(24972)
数学(21798)
数学方法(21504)
(17515)
(15189)
中国(14100)
(13106)
(11800)
农业(11372)
地方(11208)
(10813)
贸易(10808)
业经(10686)
(10465)
(9334)
财务(9304)
财务管理(9263)
理论(9255)
(9159)
银行(9135)
(8649)
企业财务(8644)
(8600)
(8001)
机构
学院(193713)
大学(192376)
(75833)
经济(73890)
管理(70122)
研究(65525)
理学(58536)
理学院(57827)
管理学(56658)
管理学院(56305)
中国(51915)
科学(41937)
(41923)
(38070)
(37360)
(35553)
(32745)
研究所(31749)
中心(31487)
业大(30731)
农业(29890)
财经(28671)
北京(27025)
(26576)
师范(26326)
(26097)
(25553)
(23014)
经济学(22930)
(22797)
基金
项目(116846)
科学(89013)
研究(86365)
基金(80902)
(70442)
国家(69803)
科学基金(57841)
社会(50681)
社会科(47690)
社会科学(47671)
(47248)
基金项目(42921)
教育(40705)
(39530)
编号(37799)
自然(37586)
自然科(36585)
自然科学(36573)
自然科学基金(35893)
资助(34261)
成果(31918)
重点(26705)
课题(26512)
(25767)
(25523)
(23348)
科研(22534)
(22484)
大学(22244)
创新(21854)
期刊
(90923)
经济(90923)
研究(58168)
中国(41739)
(34764)
学报(31377)
(31363)
科学(27958)
教育(23963)
管理(23465)
大学(22785)
农业(22700)
学学(21139)
(19213)
金融(19213)
技术(18112)
业经(15885)
财经(14297)
经济研究(13333)
问题(12837)
(12316)
(12191)
图书(10988)
(10187)
(10156)
技术经济(10145)
理论(10046)
资源(9400)
统计(9284)
商业(9262)
共检索到301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凌  李乾  
耕地加速流转具有正面效应,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耕地"非粮化"形势严峻、耕地转入大户经营效益低下、普通农户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增加、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以及财政支出低效率等。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政府对耕地流转的过多干预,以及耕地转入大户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辉  
征地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城市土地利用和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制定主要依据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本文从耕地资源的价值分析入手,提出了在征地补偿时,应对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进行补偿,即完全补偿。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征地完全补偿的意义、理论基础、范围和标准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耕地经营者是耕地保护的关键主体。同步重视其耕保责任与权益保障,才能切实推进耕地生态与质量的保护。面对广大小农户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存的基本现实,完善其耕地保护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措施,既有共性要求,也有差别化体现。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安春  
文章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过多干预损害农民利益、土地流转程序简便但流转手续不规范等问题。推进和加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明确土地权利,形成多样化的土地流转形式;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机构;明确乡镇政府职能,搞好服务;完善保障,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多渠道、多途径输转农村劳动力,减轻土地压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正  
1.一次性补偿并未体现出农民生产资料的全部价值。目前情况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个人无权决定去留。土地非农化的过程往往由村干部小集体决定,经常出现肥了个别人,损害一大片的情况。甚至有些村民自始至终都不明白自己突然不能种地了,突然变成城镇人了,突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宏  
耕地占用税的征收是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促使单位和个人尽量少占耕地、节约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占用耕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和完善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强  黄叙联  张坤  
通过对新形势下土地流转多种形式的探讨,提出土地季节性流转定义,并对其在减少耕地抛荒、增加粮食产出、节约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就其实践中暴露出的农民观念不足、流转信息不全、资金缺乏、合同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政府的政策扶持,组建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技术和加大宣传等措施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马素兰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理论探析吴克宁马素兰土地特别是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鉴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现状,保证现有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仅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持续发展中第一位的大问题。本文就耕地总量动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南洁  
地票的价格是地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由于地票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实践中的地票定价除了力求农民不受损失外,缺乏真正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且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说服公众。从地票的形成及交易过程可以看出,地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最终通过征收转用过程实现。比较征收转用前后的土地价格,可以看出地票的实质是对征收转用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补偿,地票价格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产生土地增值收益的权益价格,该权益价格不是土地增值收益,而是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格与生态价格之和。地票价格与土地增值收益此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红  王有强  
耕地土壤污染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是解决耕地土壤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我国现行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应当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借鉴国际社会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建议制定单行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修改现行法律的相关内容;强化环境管理机构的强制性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健全相关的配套性措施和救济机制;改革执法体制;严格法律责任,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新海  李书宁  
近年来,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致使国际市场上粮价大幅上升,粮食安全危机不断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国家开始实施海外耕地投资进行粮食种植,以保障其国内的粮食安全。通过对国际市场上海外耕地投资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实行的3种典型的海外耕地投资模式——公对公模式、私对公模式和私对私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基本思路、特征、优缺点以及适用对象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我国海外耕地投资决策与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军  
供给主体分离、程序不规范、市场化水平低,是农村土地流转现存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成因上来看,法律界定存在缺陷引发了农业外部商业性流转供给主体错位,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了流转供给量有限,乡镇企业与合作经济发展难致使流转主渠道不畅,中介组织缺乏阻碍了流转市场的发育。因此,重新从制度上明确农户的流转主体地位、规范政府征地行为、降低农户转出土地后的风险,从政策上积极扶持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乡镇企业和"公司+基地"等合作经济以及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也就应当成为破解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首要之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祝金甫  冯莉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阶段,农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集体所有,农户仅拥有对农地的劳动权和收益权;第二个时期是1979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红利  
当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包括土地流转主体错位,地方政府越位、缺位;片面强调经济收入,忽视土地的粮食保障功能;土地流转法律不完备、程序不透明,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比例,土地流转风险难以规避。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规范流转主体行为,必须确定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不缺位、不越位,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对流入方资格、土地用途和土地面积进行规定,这可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