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4)
2023(16859)
2022(14256)
2021(13662)
2020(11183)
2019(25543)
2018(24844)
2017(46875)
2016(25315)
2015(28535)
2014(28109)
2013(27225)
2012(25158)
2011(22611)
2010(22620)
2009(21253)
2008(20536)
2007(18199)
2006(16227)
2005(14668)
作者
(70291)
(58636)
(58394)
(56011)
(37542)
(28162)
(26629)
(22689)
(22555)
(21136)
(20140)
(20020)
(18901)
(18504)
(18423)
(18217)
(17482)
(17367)
(17122)
(17007)
(14588)
(14336)
(14275)
(13588)
(13336)
(13157)
(13055)
(13009)
(11882)
(11628)
学科
(95103)
经济(94904)
管理(77076)
(70114)
(58963)
企业(58963)
方法(40145)
数学(33828)
数学方法(33300)
(30162)
(29674)
中国(28696)
(24404)
业经(23759)
(19803)
农业(19013)
地方(18537)
(18427)
贸易(18415)
(17976)
(17390)
(17348)
财务(17325)
银行(17307)
财务管理(17281)
理论(16697)
(16545)
企业财务(16426)
(16244)
(16144)
机构
学院(347333)
大学(346881)
(142442)
经济(139417)
管理(132678)
研究(119546)
理学(112958)
理学院(111749)
管理学(109786)
管理学院(109129)
中国(92974)
(72869)
(71865)
科学(70442)
(58745)
(57392)
中心(57089)
(54972)
财经(54848)
研究所(52675)
业大(49906)
(49807)
(45640)
北京(45566)
师范(45135)
农业(44648)
(44134)
经济学(43502)
(42675)
财经大学(40641)
基金
项目(232153)
科学(183872)
研究(172876)
基金(168901)
(146950)
国家(145677)
科学基金(125377)
社会(111072)
社会科(104491)
社会科学(104463)
(90394)
基金项目(88033)
教育(80527)
自然(80075)
自然科(78151)
自然科学(78124)
自然科学基金(76718)
(76628)
编号(70505)
资助(68338)
成果(58708)
重点(52795)
(52362)
(50065)
课题(49358)
(48950)
(47292)
国家社会(45766)
创新(45721)
教育部(45270)
期刊
(162864)
经济(162864)
研究(107661)
中国(75994)
(57533)
学报(53632)
(53339)
管理(51496)
科学(49825)
教育(42882)
大学(42069)
学学(39264)
(37323)
金融(37323)
农业(35771)
技术(30850)
财经(27588)
业经(26918)
经济研究(25686)
(23794)
问题(20900)
(18170)
(18017)
图书(17157)
(17105)
理论(16862)
国际(15762)
技术经济(15583)
科技(15411)
现代(15293)
共检索到540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金杰  王维  王鸿  
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是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的一项制度创新。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对1949-2019年中国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全时段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补贴政策在理念萌芽期、行动探索期、体系初建期和补贴调整期变化明显,逐渐从增量改革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并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托底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耕地保护补贴政策耦合了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改革方向,兼具经济和社会政策属性;在地方政府"垄断"补贴政策下,补贴以及相应社会网络和组织机构能够为转变生产方式托底,技术和收入以及市场能够对农户进行托底,说明它具有一定的托底功能。因此,要实现补贴托底机制,应确定政策目标优先序和细分政策工具;推进政策的机制创新,确定补贴政策体系中托底机制的顺序;在中央政府政策框架内实施纵向一体化补贴路径,地方政府限定政策边界;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融合财政与金融资金;动态调整补贴依据和动态管理补贴对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舟  
农民保护耕地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投入、农田基础设施、耕作制度、肥料与农业技术使用等方面,其受到经济因素、农户自身因素、耕地条件、外部因素的影响。基于农业多功能性、激励理论、"农场户"理论基础上,人们认识到农业补贴在促进农户保护耕地上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有积极的一面,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应从完善农业补贴法律和监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补贴、改善农业补贴的方式和标准、通过耕地流转实现规模生产放大补贴效应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农业补贴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美球  刘桃菊  黄建伟  
本文按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农田基础建设投入、耕地制度变化、化肥与农家肥选用、病虫害防治方法选用和先进农业技术应用等具体耕地保护行为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巩前文  杨文杰  
耕地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耕地保护政策在耕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情况和耕地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耕地保护政策优化方向和路径。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数量阶段性增减交替,耕地质量下降明显;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可以以《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历次修订和《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的制定为关键节点,划分为概念性政策提出阶段、体系化政策探索阶段、体系化政策初建阶段、体系化政策完善阶段和"三位一体"政策强化阶段等5个阶段;在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中,耕地保护逐步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转变,从政府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耕地保护政策在体系完善、政策创新和执行到位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对此,本文提出:耕地保护主体应从政府向农民转变,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和企业参与的耕地保护模式;推进耕地保护政策与利用政策有机统一;建立监测指标口径一致的耕地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维新  
为深入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的耕地保护机制与政策 ,3月27日至4月30日 ,以社科院研究员刘维新为领队的专家组一行 ,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贵州、四川、宁夏以及陕北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考察研究。本刊现摘要刊发专家组考察报告的第一部分 ,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向东  袁胜平  彭威  殷海燕  
耕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特征,耕地保护类似于公共物品管理。在公共物品管理视角下,对耕地保护的基本目的、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我国耕地保护的主要目标、基本策略和政策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管理的范畴;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目的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为基础和依据;我国耕地保护应在目标和策略方面实现转变,系统地构建包括指标控制、利用管制、税费、公共投资、调查监测等政策在内的耕地(农地)保护政策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向东  袁胜平  彭威  殷海燕  
耕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特征,耕地保护类似于公共物品管理。在公共物品管理视角下,对耕地保护的基本目的、成本-收益和供给-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我国耕地保护的主要目标、基本策略和政策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管理的范畴;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以目的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为基础和依据;我国耕地保护应在目标和策略方面实现转变,系统地构建包括指标控制、利用管制、税费、公共投资、调查监测等政策在内的耕地(农地)保护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毕云龙  相洪波  
本文总结了江西省的耕地保护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新老问题,并提出深化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耕地“非粮化”复垦保证金、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备案制度等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路玉彬  孔祥智  
从补贴政策实施区域、补贴对象、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补贴标准、补贴方式等五个维度,梳理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演进变化历程,并从农机装备总量、装备结构、农机作业水平及农机社会化服务四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6年全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成效。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精准性程度不高、政策衔接不紧密、农机试验鉴定能力供求矛盾突出和农机具质量问题突出等方面的问题。新形势下,应从管理机制、扶持力度、技术革新、质量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夯实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未来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应做到补齐短板、实现绿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康涌泉  
笔者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探讨了农业补贴政策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农业补贴政策的增产效应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收入性补贴的效应明显高于生产专项性补贴;而在收入性补贴中,粮食直接补贴的效应要好于农资综合补贴。要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增产效果,必须优化农业补贴结构。为此,政府应在明确补贴目标、提高补贴总量、加强补贴管理及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从农户满意度绩效出发,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说,并基于全国率先探索耕地保护基金的成都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耕地保护补贴流向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转出土地的农户比转入土地或未流转土地的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有更高的满意度。土地转出行为使农民对补偿政策"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和"一般"的概率分别下降0.3%、4.8%和11%,并使农民对补偿政策"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分别上升14.4%和1.7%。(2)土地转入行为则使农民对补偿政策"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和"一般"的概率分别上升9.3%、35.4...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印   李杰   佀耀耀  
研究目的:分析各省市相继出台的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工作)方案,描绘其政策工具全貌及其使用特征,为政策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谱系模型为“四维驱动式凌锥模型”,该模型由目标导向型政策工具、系统变革型政策工具、过程控制型政策工具、能力建设型政策工具耦合而成;(2)“注意力分配—职权责明晰—有序化运作—积极性调动”是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政策工具使用逻辑,立足此逻辑有助于畅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3)当前耕地保护田长制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组合结构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创新性不足、实质效力不高等问题。研究结论:未来应协调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优化组合结构的适配性;细化政策工具操作流程,增强内容要素的精准性;注重政策工具创新变革,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性;提升政策工具效力层级,夯实功能发挥的有效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杰  张安录  
文章从耕地保护外部性出发,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界定分析。分析认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耕地保护外部性类型划分、供体与受体界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基础;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内部化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测度能够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提供依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弹性区间及其动态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施的渐进性。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①应尽快构建区内和区际补偿一体化的动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补偿体系;②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和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③应将耕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阳洁  张静  
不平衡的梯度发展战略,使得东部地区优先获得扩大农地非农化的权利而率先发展。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西部地区却遭遇到了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管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加剧,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失灵。首先从东中西部区域不公平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失灵的原因,然后通过构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主体之间的竞争博弈关系进行理论上的论证。研究表明,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导致耕地资源非农化指标的不公平配置,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扭曲;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利益主体地方政府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利用的竞争是耕地保护政策失灵的根源。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的对策选择是创新中西部地区经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牛善栋  方斌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展—转型完善"的过程;(2)耕地保护制度的内涵变革呈现出从"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再跃迁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均衡管理,完成了由"国策—基本国策—生命线—红线"的地位进阶;(3)耕地保护的现实障碍主要源于行政体制、资源本底、质量风险和生态健康4大逻辑本体。研究结论:耕地保护面临体制效能发挥不充分和区域空间不均衡的新矛盾,应加快形成"多元共同体+制度平台+科学测算+监管体系+学理认知"的耕地结构域保护多维交互优化路径,支撑新时代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发育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