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6)
2023(3311)
2022(2474)
2021(2415)
2020(1611)
2019(3571)
2018(3310)
2017(6222)
2016(3248)
2015(3585)
2014(3457)
2013(3283)
2012(2954)
2011(2722)
2010(2742)
2009(2630)
2008(2453)
2007(2257)
2006(2061)
2005(1808)
作者
(9168)
(7796)
(7704)
(7450)
(4958)
(3754)
(3448)
(3081)
(3035)
(2773)
(2772)
(2705)
(2465)
(2429)
(2387)
(2326)
(2309)
(2203)
(2203)
(2201)
(1991)
(1882)
(1832)
(1765)
(1756)
(1748)
(1695)
(1666)
(1584)
(1514)
学科
(12091)
经济(12083)
管理(9623)
(8676)
(6430)
企业(6430)
(5742)
农业(4088)
中国(3986)
业经(3932)
方法(3442)
资源(3200)
土地(2973)
环境(2938)
地方(2933)
(2829)
数学(2787)
数学方法(2731)
(2567)
(2564)
(2456)
(2452)
技术(2300)
(2289)
贸易(2287)
(2240)
(2168)
银行(2168)
(2110)
(2074)
机构
学院(48649)
大学(46671)
(18152)
经济(17730)
管理(17552)
研究(16359)
理学(14972)
理学院(14792)
管理学(14562)
管理学院(14477)
中国(12259)
科学(10069)
(9712)
(8695)
(8582)
(8015)
业大(7707)
中心(7631)
(7386)
研究所(7265)
(7031)
师范(6978)
财经(6921)
农业(6612)
(6260)
(6246)
北京(6106)
(5878)
师范大学(5468)
经济学(5294)
基金
项目(33287)
科学(26202)
研究(26151)
基金(23172)
(20152)
国家(19946)
科学基金(16849)
社会(16637)
社会科(15681)
社会科学(15676)
(13490)
教育(12199)
基金项目(11952)
编号(11438)
(11222)
自然(9982)
自然科(9616)
自然科学(9613)
自然科学基金(9440)
成果(9344)
资助(8661)
课题(8206)
(7857)
重点(7657)
(7321)
(7083)
(7050)
(6946)
(6909)
国家社会(6743)
期刊
(22094)
经济(22094)
研究(13468)
中国(10217)
(8869)
学报(7300)
科学(7208)
教育(6780)
(6131)
农业(6079)
管理(5803)
大学(5640)
学学(5385)
业经(4816)
(4289)
金融(4289)
技术(3877)
财经(3242)
问题(3165)
经济研究(3164)
资源(2885)
(2835)
(2661)
(2639)
(2559)
职业(2465)
科技(2348)
农业经济(2293)
现代(2291)
经济问题(2032)
共检索到71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娟  吕萍  
以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内容核心和主体的土地利用管理方式是耕地保护工作继续进行的主要途径。根据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特点和用地需求,从农村和城市用地现状出发,提出在强调耕地保护的同时,应加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的构建,调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目标和时序,引导新的用地需求转向新开发的后备资源,减少对优质耕地的使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彦敏  杨印生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笔者通过分析耕地保护外部性功能表现,结合耕地保护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牛善栋  方斌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展—转型完善"的过程;(2)耕地保护制度的内涵变革呈现出从"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再跃迁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均衡管理,完成了由"国策—基本国策—生命线—红线"的地位进阶;(3)耕地保护的现实障碍主要源于行政体制、资源本底、质量风险和生态健康4大逻辑本体。研究结论:耕地保护面临体制效能发挥不充分和区域空间不均衡的新矛盾,应加快形成"多元共同体+制度平台+科学测算+监管体系+学理认知"的耕地结构域保护多维交互优化路径,支撑新时代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发育成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质量和生产能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和农田基础设施等人为因素共同决定。本文分析了决定耕地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要将良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苏柳方  张瑞  陆岐楠  仇焕广  
耕地保护性投资不足导致土地资源退化和农业经营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重点难题之一。基于预期理论和"公地悲剧"理论,利用8个省份微观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并通过CMP模型纠正可能存在内生性偏误,分析不同产权认知情况下农户的有机肥施用和工程措施两类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差异,探讨土地所有权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的耕地保护性投资现状并不理想,平均有机肥施用量只有1.442 t/hm2;2009—2012年仅有12.1%的地块进行过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开垄沟、修建水渠等工程措施类耕地保护性投资。农户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可分为强产权认知和弱产权认知。强产权认知的农户有机肥施用量显著高于弱产权认知的农户,强产权认知农户比弱产权认知农户平均多施有机肥1.137 t/hm2。土地所有权认知对工程措施类耕地保护性投资具有显著且稳健的影响,强产权认知农户比弱产权认知农户采纳工程措施的概率高4.9%。因此,在"制度先行,认知滞后"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明晰产权、加强农户的土地所有权认知以促进农户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银莺  李晓云  张安录  
对武汉市480户居民家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社会公众对耕地外部效益、保护目的、保护工作存在问题、耕地减少对家庭生活的影响预期等方面的认知程度,了解居民自愿参与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并运用CVM对武汉市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调查及研究表明,随着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居民已经意识到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受访居民中对耕地保护有支付意愿的家庭有394户,占样本的83.65%;从居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出发,居民每年保护耕地的支付意愿价值为9.67亿元,折合单位hm2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为59 171元;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6.16万hm2,非市场价值约合213.98亿元,是资源价值构成中无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朱赛   周宏  
基于苏皖两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视角下的农户权责主体认知偏移对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流转视角下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各有所表”,“谁种谁保护”的实用主义和“是谁的,谁保护”的物权意识并存,农户耕地保护“角色—认知—行为”的多重偏离致使其技术选择偏好于短期和浅表型技术。(2)农户耕地保护权责主体非己认知对行为发生数、中长期行为和深入改进型行为均有负向影响。(3)农户权责主体偏移显著抑制耕地保护投资,但较长的流转租期能对冲非己认知对投资及行为偏好的负向影响。据此,未来引导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应通过“政府宣传+技术推广”体系适度纠正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主体的认知偏移,立足产品增值与流转制度保障协同增进农户对采纳耕地保护技术的经济预期,以及推进耕地保护补贴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朱赛   周宏  
基于苏皖两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视角下的农户权责主体认知偏移对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流转视角下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各有所表”,“谁种谁保护”的实用主义和“是谁的,谁保护”的物权意识并存,农户耕地保护“角色—认知—行为”的多重偏离致使其技术选择偏好于短期和浅表型技术。(2)农户耕地保护权责主体非己认知对行为发生数、中长期行为和深入改进型行为均有负向影响。(3)农户权责主体偏移显著抑制耕地保护投资,但较长的流转租期能对冲非己认知对投资及行为偏好的负向影响。据此,未来引导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应通过“政府宣传+技术推广”体系适度纠正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主体的认知偏移,立足产品增值与流转制度保障协同增进农户对采纳耕地保护技术的经济预期,以及推进耕地保护补贴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朱赛   周宏  
基于苏皖两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流转视角下的农户权责主体认知偏移对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流转视角下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各有所表”,“谁种谁保护”的实用主义和“是谁的,谁保护”的物权意识并存,农户耕地保护“角色—认知—行为”的多重偏离致使其技术选择偏好于短期和浅表型技术。(2)农户耕地保护权责主体非己认知对行为发生数、中长期行为和深入改进型行为均有负向影响。(3)农户权责主体偏移显著抑制耕地保护投资,但较长的流转租期能对冲非己认知对投资及行为偏好的负向影响。据此,未来引导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应通过“政府宣传+技术推广”体系适度纠正农户对耕地保护权责主体的认知偏移,立足产品增值与流转制度保障协同增进农户对采纳耕地保护技术的经济预期,以及推进耕地保护补贴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赵执  赵华甫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然而据报道,中国主要作物产量的地力贡献率仅为52%,比欧美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不及世界的1/2、美国的1/3,耕地质量问题已上升为阻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战略需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佑海   孔垂鹏  
研究目的:系统探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规范体系,推动其真正见效。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映现出从“参考借鉴”到“本域深化”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权责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体现了对正义的价值追求,契合了党领导政府的政治体制,有助于解决当下耕地保护领域责任承担主体错位、责任承担程度失衡、责任追究力度偏弱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结论:对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以立法形式规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强化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终身追责制度等配套制度多元推进,展示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新法治姿态,有效推进耕地保护目标全面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新形势下的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高级研修班综述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土地用途管制及耕地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国家土地管理局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东升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撤县设区,成为长春市第六个区,这一历史性变革给双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双阳撤县设区后,少数人头脑发热,提出“经济要上,耕地要让”、“保护耕地要让位于经济发展”等错误思想,企图以牺牲耕地来换取经济发展。对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建俊  罗剑朝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寿金宝  栾淑梅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保护耕地政策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将日趋尖锐。但只要我们坚持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用辩证的观点和有机协调的思路,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关系,就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