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8)
- 2023(6424)
- 2022(5446)
- 2021(5065)
- 2020(4154)
- 2019(9413)
- 2018(9478)
- 2017(17415)
- 2016(9799)
- 2015(11082)
- 2014(11504)
- 2013(10872)
- 2012(10001)
- 2011(9132)
- 2010(9393)
- 2009(8897)
- 2008(8884)
- 2007(8272)
- 2006(7323)
- 2005(6936)
- 学科
- 管理(35914)
- 济(32461)
- 经济(32383)
- 业(29338)
- 企(25749)
- 企业(25749)
- 财(13505)
- 制(13383)
- 方法(11215)
- 农(9961)
- 中国(9714)
- 业经(9313)
- 体(9035)
- 数学(8851)
- 数学方法(8693)
- 务(8498)
- 财务(8469)
- 财务管理(8435)
- 企业财务(7973)
- 体制(7651)
- 银(7412)
- 银行(7402)
- 学(7311)
- 理论(7040)
- 行(7020)
- 环境(6787)
- 划(6667)
- 融(6608)
- 金融(6605)
- 贸(6239)
- 机构
- 学院(139459)
- 大学(137566)
- 济(53255)
- 经济(51866)
- 管理(50274)
- 研究(44645)
- 理学(41784)
- 理学院(41289)
- 管理学(40593)
- 管理学院(40325)
- 中国(36051)
- 财(30444)
- 京(29283)
- 科学(26061)
- 江(23791)
- 财经(22629)
- 所(22493)
- 中心(21121)
- 农(20745)
- 经(20206)
- 研究所(19537)
- 业大(18734)
- 州(18632)
- 北京(18526)
- 范(18061)
- 师范(17882)
- 院(16561)
- 财经大学(16470)
- 经济学(16415)
- 省(16028)
- 基金
- 项目(85566)
- 科学(66815)
- 研究(65844)
- 基金(60617)
- 家(51960)
- 国家(51487)
- 科学基金(44191)
- 社会(41107)
- 社会科(38767)
- 社会科学(38759)
- 省(34122)
- 基金项目(31666)
- 教育(31205)
- 编号(28044)
- 划(27976)
- 自然(27396)
- 自然科(26617)
- 自然科学(26609)
- 自然科学基金(26145)
- 资助(24272)
- 成果(24153)
- 制(22116)
- 课题(20248)
- 重点(19498)
- 部(19078)
- 性(17942)
- 创(17838)
- 发(17728)
- 项目编号(16879)
- 国家社会(16742)
共检索到223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艳 赵珂
我国已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耕地面积却依然呈下降趋势。鉴于此,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水平是供需双方以及供给方内部成员依据各自的影响力博弈的结果。农民虽处在弱势地位,但他们往往通过土地抛荒等负面行为给供给者造成压力。因此,改变激励与约束条件,从而促使供需状况从当前的利益“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移动。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供求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九兴 黄征学
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问题仍日益严重,表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亟待加强。本文从强化管控耕地"非农化"手段、加大调控耕地"非粮化"的力度、实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耕地生态健康的网络监测体系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多维度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构建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小萍 谷晓坤 丁娜 范萍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耕地保护问题,为突破当前耕地保护瓶颈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通过对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关系的分析,论证了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以及耕地保护观念转变的必要性;探讨了发达地区耕地保护观念转变的重点:(1)耕地保护到农地保护的拓展;(2)数量平衡到生产能力平衡的提升;(3)食物生产功能到生态服务功能的换位。讨论了发达地区耕地保护机制:农地保护的转换机制;宜耕农地异地代补机制;耕地占用以质补量机制。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发达地区 耕地保护 农地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为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建立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耕地价值标准的确定因而也就成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依照资源经济学观点,耕地资源价值包括耕地的商品价值、环境价值和折补价值。由于耕地资源在我国的特殊地位,使得我国耕地资源具有不同于其它自然资源的特殊价值——社会价值。本文在对土地价值理论分析和耕地价值核算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中价值标准确定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我国耕地的价值为112.68万元/hm2;由于耕地的某些功能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给予补偿,在进行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时不需要对...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补偿 价值标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李景刚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产权 区域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格 盛业旭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是对长期以来耕地保护制度侧重约束机制的弥补。健全的制度环境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保障耕地补偿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界定明晰的农地产权边界、建立科学的耕地价值体系以及耕地保护补偿立法等营造其运行的内部制度环境;从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责任观、改革财税体系、完善政绩考核以及改革征地制度等营造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地产权 制度安排 经济补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次芳 谭永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文山 周晓燕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耕地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保护耕地,能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成了对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考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牛善栋 方斌
研究目的: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的嬗变过程,凝练政策演化的综合归因和隐性规律,廓清新时代耕地保护方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意识觉醒—概念深化—制度发展—转型完善"的过程;(2)耕地保护制度的内涵变革呈现出从"数量"转变为"数量+质量",再跃迁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均衡管理,完成了由"国策—基本国策—生命线—红线"的地位进阶;(3)耕地保护的现实障碍主要源于行政体制、资源本底、质量风险和生态健康4大逻辑本体。研究结论:耕地保护面临体制效能发挥不充分和区域空间不均衡的新矛盾,应加快形成"多元共同体+制度平台+科学测算+监管体系+学理认知"的耕地结构域保护多维交互优化路径,支撑新时代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发育成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且其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呈惯性下降。耕地的减少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也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和新的"三农"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消费升级、基本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偏差有关。提出要充分利用补偿机制,真正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并对耕地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功能、补偿标准及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绪平
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刘绪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在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全国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钟太洋 张兴榆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研究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是包含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耕地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还包括耕地空间保护和耕地环境保护。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需要完善耕地动态监测及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培育耕地保护文化、建立部门联动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委托代理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建立用地者节约集约的信用评价制度。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共同责任 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藏波 吕萍
作为耕地保护中的唯一税种,耕地占用税并没有发挥相应的耕地占用行为约束作用和转移支付作用,这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是重要原因。本文从合约理论出发,运用委托—代理合约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模型从耕地占用税的制度中现有合约关系的运行绩效、合约执行中道德风险的规避以及执行问题治理的经验举措等方面,系统分析耕地占用税制度中合约关系的治理问题,以期更好地发挥税收手段实现耕地资源有效保护的目的。研究结论:委托—代理合约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耕地占用税制度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策略互动行为,并为二者合约关系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艳霞 王柏源
耕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原动力,满足人民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的驱动力。本文结合耕地的多种功能、多重属性、多种目标等,系统梳理了中国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其背景和基本逻辑,并对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海啸 常丽霞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保护效果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没能立足于农村改革的历史背景而正确的分析耕地保护的影响因子,片面强调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结果导致对区域发展需求权的剥夺,同时由于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分,区域间存在着严重的耕地保护收益外部性现象;〔1〕二是由于耕地保护补偿主客体责权关系没有严格的立足点,导致主客体权责关系不明晰,补偿范围无法确定,以及补偿方式的选择不科学;三是由于耕地保护补偿不是立足于平衡耕地农用与非农化经济利益,促使补偿脱离了市场化机制,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并严重束缚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保护效果不...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