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3)
2023(9267)
2022(7761)
2021(7245)
2020(5885)
2019(13219)
2018(12785)
2017(24632)
2016(13613)
2015(15137)
2014(15190)
2013(14558)
2012(13800)
2011(12666)
2010(13203)
2009(12547)
2008(12577)
2007(11426)
2006(10443)
2005(9607)
作者
(39473)
(33282)
(33044)
(31516)
(21369)
(15672)
(14925)
(12608)
(12585)
(12138)
(11610)
(11181)
(11027)
(10777)
(10752)
(10232)
(9840)
(9751)
(9723)
(9722)
(8522)
(8251)
(8069)
(7668)
(7509)
(7486)
(7445)
(7342)
(6680)
(6615)
学科
(49585)
经济(49495)
管理(46784)
(40845)
(34345)
企业(34345)
方法(17759)
(17676)
(16521)
(16271)
数学(14849)
中国(14621)
数学方法(14550)
业经(12952)
(11466)
(11020)
(10913)
(10551)
银行(10533)
(10285)
贸易(10281)
农业(10192)
(10143)
(10128)
财务(10111)
财务管理(10084)
(10038)
(9771)
金融(9768)
企业财务(9594)
机构
大学(199756)
学院(199539)
(82464)
经济(80598)
管理(74739)
研究(70939)
理学(63272)
理学院(62519)
管理学(61457)
管理学院(61071)
中国(54651)
(44080)
(41911)
科学(41468)
(35856)
财经(33086)
(32740)
(32460)
研究所(32091)
中心(31962)
(29909)
业大(27620)
(26558)
北京(26410)
师范(26318)
(26114)
农业(25437)
经济学(25338)
(24794)
财经大学(24375)
基金
项目(128572)
科学(102305)
研究(96234)
基金(94246)
(81930)
国家(81243)
科学基金(69489)
社会(62026)
社会科(58739)
社会科学(58726)
(48970)
基金项目(48454)
教育(44307)
自然(43744)
自然科(42617)
自然科学(42601)
(41924)
自然科学基金(41866)
编号(38929)
资助(38226)
成果(34036)
(29593)
重点(29442)
(29435)
课题(27974)
(27491)
(26560)
国家社会(25927)
(25703)
教育部(25329)
期刊
(97983)
经济(97983)
研究(63373)
中国(43139)
(34576)
(30885)
学报(29693)
管理(29258)
科学(28997)
大学(23157)
教育(22750)
(22644)
金融(22644)
学学(21826)
农业(20463)
财经(16862)
技术(15913)
业经(15563)
经济研究(14924)
(14476)
问题(12726)
(10991)
(10067)
(9892)
国际(9758)
现代(9487)
世界(9131)
理论(9017)
技术经济(8745)
科技(8745)
共检索到312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艳霞  王柏源  
耕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原动力,满足人民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的驱动力。本文结合耕地的多种功能、多重属性、多种目标等,系统梳理了中国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其背景和基本逻辑,并对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龙龙  李涛  叶子荣  
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所占比重低,天然存在着质和量问题。近20年的高速度发展,城市建设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园区开发等非农用地迅速增长,需要通过"占补平衡"方式解决供地矛盾。但由于土地由生变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加之农业生产中的滥用化肥农药,以致我国耕地质量恶化问题凸显。从中我们认为政府在耕地保护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按照"经济激励-政策规制-生态治理"的三维复合体系重设我国耕地质量保护的顶层设计,实施从严的耕地质量管制和耕地质量有序进退治理机制入手出台应对耕地质量不断弱化的相应策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边疆  
<正>核心提示本文在梳理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实施主体间相互博弈、相机决策的行为逻辑,并研究影响行为取向的障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下滑的趋势。但人多地少的总体国情没有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耕地撂荒、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章林晓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已成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市场底层逻辑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市场主体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中的成本和收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保护耕地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一鸣  
传统的行政命令式耕地保护模式过分依赖行政力量推动,僵硬死板的制度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且耕地保护制度在某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令在与市场、农民、地方政府磨合中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耕地流失,但并未根本扭转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形势,耕地保护效果欠佳,急需向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转型。通过构建市场化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粮食补贴成本社会分摊机制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等手段,调动耕地保护中各方主体维护自己耕地权利的热情,解决耕地保护的外部性问题,降低耕地保护成本,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柳杨  赵敏娟  徐涛  
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不仅是为了短期的经济收益,而且是追求综合收益最大化的行为。经济理性是影响保护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但农户内在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同样关键,特别是在种植业收益持续较低时,就更需要研究生态理性能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耕地保护行为。本文建立了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逻辑框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包含"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的逻辑框架通过了整体适配性检验;生态理性因子,包括认知、态度和个性,是影响保护行为的主动因;其次为种植规模,对保护行为有正向影响;经济理性因子,包括绝对收益、比较收益和边际收益,对保护行为的影响最小。因而,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从农户生态理性形成的机理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全景  欧名豪  王万茂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省际差异,探讨耕地保护绩效的可提升潜力空间,以期为该项制度的坚持与完善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虚拟变量模型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运用虚拟变量模型,采用基本建设投资作为变量因子,定量研究了土地用途管制在全国尺度的耕地保护绩效;构建耕地保护绩效系数ICLPE,据此定量分析了耕地保护绩效的省际差异;依据综合指标对中国30个省区的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4级分级。研究结论: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有效阻滞了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对于缓解人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应长期坚持;耕地保护绩效表现出明显的省际差异,应继续完善该项制度,进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励效杰  
产业学院是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探索,具有功能目的服务性、办学模式合作性和教学内容职业性的特点。人才培养理念、制度选择集合和制度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改变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多方利益契合和地方政府推动是其形成的直接动力。当前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政府应不失时机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更好地助推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推广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晶   成婧文   浦男萍   谢恩怡   赵振庭   党昱譞   廖宇波   陈文广   孔祥斌  
为实现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优化,提高政策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基于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文件和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和归纳了国内外耕地保护与休养生息制度等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未来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战略需求,并从战略背景、目标原则、政策需求、路径方向、政策构成等角度,构建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总体框架。结果表明:1)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设计的目标为永续粮食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2)针对耕地出现的“数量-质量-生态-权益”等问题,可通过“弹性空间-质量提升-风险管控-纵横补偿”的耕地保护路径,构建支撑资源安全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3)未来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制度仍将并行,未来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需要通过基于弹性空间优化调整耕地数量保护政策、质量提升统筹耕地养护与质量建设政策、风险管控构建耕地生态风险管控政策、纵横结合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政策、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协同完善监督考核政策等,优化现有耕地保护政策工具,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构建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耕地保护转型政策总体框架,系统设计我国休养生息和耕地保护制度并行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政策,可以为未来耕地保护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彦随  乔陆印  
中国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耕地持续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中国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全面评判耕地资源新价值,形成耕地保护新认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保护政策与措施。本文对耕地的要素构成及功能价值进行了评判与分析,解析了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综合耕地的属性、价值、保护导向,形成了耕地资源"432"认知范式。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确立"全要素"耕地保护体系,创新形成耕地保护价值补偿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央政府应加快制定耕地有效保护激励政策,创新管控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地方耕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稳定提高对农民保护耕地经济补偿与资产权利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成日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的经验,探索以经济手段改变经济利益动机影响相关人的行为,为中国土地管理和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方法:制度经济学分析和文献分析法。研究成果:基于经济激励机制TDRs比刚性政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耕地,同时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TDRs更有可能成为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TDRs能够区别对待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能够消除或减少统一的土地政策带来的效率损失,是制定和实施"因地制宜"土地政策和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蓓文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横向的国际比较、理论内涵的新变化、“双循环”下的典型特征、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创新实践以及“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协同发展六个方面,剖析中国从历史到现状、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国问题与全球经济治理相互关系的逻辑演进,提出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的六大逻辑: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历史逻辑,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到开放政策实践的比较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内涵变化的理论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典型特征的现实逻辑,自贸试验区探索与制度型开放创新实践的中国逻辑,“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协同发展的全球逻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李景刚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艳  赵珂  
我国已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耕地面积却依然呈下降趋势。鉴于此,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水平是供需双方以及供给方内部成员依据各自的影响力博弈的结果。农民虽处在弱势地位,但他们往往通过土地抛荒等负面行为给供给者造成压力。因此,改变激励与约束条件,从而促使供需状况从当前的利益“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