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8)
2023(5913)
2022(4810)
2021(4252)
2020(3494)
2019(7656)
2018(7714)
2017(14440)
2016(7991)
2015(9058)
2014(9142)
2013(8775)
2012(8118)
2011(7278)
2010(7516)
2009(7297)
2008(7226)
2007(6752)
2006(5959)
2005(5526)
作者
(22496)
(18931)
(18803)
(17945)
(11968)
(8957)
(8508)
(7210)
(7146)
(6803)
(6551)
(6406)
(6186)
(6051)
(5960)
(5738)
(5550)
(5530)
(5523)
(5467)
(4726)
(4584)
(4498)
(4339)
(4292)
(4276)
(4234)
(4177)
(3802)
(3653)
学科
管理(31641)
(29509)
经济(29435)
(25444)
(24081)
企业(24081)
(12223)
(11987)
方法(11323)
业经(10050)
(8297)
中国(8181)
(8057)
数学(7643)
数学方法(7557)
(7480)
财务(7463)
财务管理(7441)
体制(7184)
企业财务(7038)
理论(6908)
(6714)
环境(6481)
(6384)
银行(6379)
(6174)
(6078)
(5965)
金融(5959)
(5520)
机构
学院(116076)
大学(115533)
(46739)
经济(45678)
管理(43842)
研究(37486)
理学(36987)
理学院(36609)
管理学(36135)
管理学院(35920)
中国(29631)
(26770)
(23874)
科学(20772)
财经(20056)
(18743)
(18154)
(17969)
中心(17519)
(16775)
研究所(15916)
业大(15404)
北京(14777)
财经大学(14704)
经济学(14505)
(14383)
(14017)
师范(13900)
(13802)
经济学院(12935)
基金
项目(75236)
科学(59878)
研究(57807)
基金(54748)
(46624)
国家(46237)
科学基金(40359)
社会(38267)
社会科(36056)
社会科学(36048)
(29531)
基金项目(28577)
教育(26845)
(24356)
自然(24282)
编号(23829)
自然科(23591)
自然科学(23583)
自然科学基金(23171)
资助(21295)
(20894)
成果(20589)
(17184)
重点(16897)
课题(16888)
国家社会(16074)
(15940)
(15500)
(15177)
教育部(15143)
期刊
(55518)
经济(55518)
研究(35713)
中国(27879)
(23464)
管理(17491)
学报(16163)
(16054)
科学(15200)
教育(13436)
大学(12929)
学学(12213)
(11955)
金融(11955)
财经(10512)
农业(10374)
技术(9644)
(8960)
业经(8926)
经济研究(8151)
问题(7225)
财会(6612)
会计(6013)
(5680)
(5531)
理论(5424)
现代(5297)
(5251)
科技(5121)
(5114)
共检索到181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钟太洋  张兴榆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研究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是包含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耕地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还包括耕地空间保护和耕地环境保护。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需要完善耕地动态监测及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培育耕地保护文化、建立部门联动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委托代理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建立用地者节约集约的信用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向军  孙英辉  彭爱华  刘燕萍  张富刚  朱莉萍  汪传军  刘金宗  朱繁  时晋  张笑滔  
从土地违法问责制提出,到今年7月7日的首次问责,土地管理行政问责可谓步步艰辛。虽艰辛,但这条路值得走下去。为了促进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日臻完善,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自2010年起,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与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联合成立"土地违法问责制与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研究"课题组,深入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课题组已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对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违法问责制与共同责任机制以及构建土地管理新格局,将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刊将对此进行连载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向军  孙英辉  彭爱华  刘燕萍  朱莉萍  张富刚  刘金宗  朱繁  时晋  张笑滔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肩负的社会管理职责,已远超出行政管理的局限,需回归到社会管理中。实践中,受思想观念不重视、政策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影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征地拆迁等引发的干群矛盾时有发生,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建立健全土地违法问责制,对严格监督相关责任人履行土地管理义务,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加强和改革社会管理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李景刚  刘志坚  
持续了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圈地运动的屡禁不止和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变味走形以及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欠发达地区指标用不完的严峻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存在。耕地面积的过速减少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绪平  
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刘绪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在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全国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泽斌  刘卫东  
研究目的:借鉴国际环境法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讨此原则在中国耕地保护领域中的运用。研究方法:运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结合中国耕地保护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是全民共同的责任,但由于中国耕地保护外部环境的非均衡性和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差异决定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又必须是有区别的。同时,耕地保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共同责任是该原则的基础,区别责任是对共同责任的限定,是贯彻该原则的关键。研究结论:为了使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耕地保护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在界定耕地保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范畴基础上,提出了三大保障措施:(1)耕地保护区域的合理划分及其建设管理;(2)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毋晓蕾  梁流涛  陈常优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它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然而,现行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并不理想:一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耕地保护的代理,理应在耕地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较强的占用耕地的冲动,反而成为耕地过度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力。二是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农户不仅没有耕地保护的内在动力,反而产生了耕地撂荒、消极耕作等行为。造成这两方面的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一鸣  
传统的行政命令式耕地保护模式过分依赖行政力量推动,僵硬死板的制度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且耕地保护制度在某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令在与市场、农民、地方政府磨合中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耕地流失,但并未根本扭转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形势,耕地保护效果欠佳,急需向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转型。通过构建市场化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粮食补贴成本社会分摊机制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等手段,调动耕地保护中各方主体维护自己耕地权利的热情,解决耕地保护的外部性问题,降低耕地保护成本,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李明秋  
基于耕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了耕地利用的效益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外部性下的耕地非农化机制。分析表明,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构建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则是抑制耕地非农化的根本途径。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区内经济补偿和区际经济补偿运行机制、补偿体系和实施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2007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和契约式管理新机制,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稳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李景刚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艳  赵珂  
我国已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耕地面积却依然呈下降趋势。鉴于此,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水平是供需双方以及供给方内部成员依据各自的影响力博弈的结果。农民虽处在弱势地位,但他们往往通过土地抛荒等负面行为给供给者造成压力。因此,改变激励与约束条件,从而促使供需状况从当前的利益“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移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格  盛业旭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是对长期以来耕地保护制度侧重约束机制的弥补。健全的制度环境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保障耕地补偿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界定明晰的农地产权边界、建立科学的耕地价值体系以及耕地保护补偿立法等营造其运行的内部制度环境;从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责任观、改革财税体系、完善政绩考核以及改革征地制度等营造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