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0)
- 2023(12436)
- 2022(9945)
- 2021(9194)
- 2020(7655)
- 2019(17106)
- 2018(16962)
- 2017(32516)
- 2016(17446)
- 2015(19743)
- 2014(19612)
- 2013(19457)
- 2012(17696)
- 2011(15961)
- 2010(16288)
- 2009(15532)
- 2008(15572)
- 2007(14169)
- 2006(12792)
- 2005(11981)
- 学科
- 业(83510)
- 济(82679)
- 经济(82577)
- 企(66084)
- 企业(66084)
- 管理(59729)
- 农(46189)
- 方法(32346)
- 农业(30630)
- 业经(29953)
- 中国(25204)
- 数学(24597)
- 数学方法(24507)
- 财(24274)
- 制(18092)
- 务(17214)
- 财务(17193)
- 财务管理(17177)
- 技术(16689)
- 贸(16317)
- 贸易(16306)
- 企业财务(16241)
- 易(15964)
- 策(15886)
- 体(14747)
- 划(14365)
- 和(13788)
- 发(13737)
- 地方(12787)
- 理论(12509)
- 机构
- 学院(260647)
- 大学(253584)
- 济(121384)
- 经济(119489)
- 管理(103589)
- 研究(88729)
- 理学(88475)
- 理学院(87665)
- 管理学(86742)
- 管理学院(86277)
- 中国(73842)
- 农(56432)
- 京(53686)
- 财(53041)
- 科学(49865)
- 所(44452)
- 农业(42992)
- 财经(42130)
- 中心(40306)
- 业大(40231)
- 研究所(39977)
- 江(39893)
- 经(38445)
- 经济学(37353)
- 经济学院(33843)
- 北京(33816)
- 经济管理(30839)
- 院(30748)
- 州(30740)
- 财经大学(30619)
- 基金
- 项目(166445)
- 科学(133861)
- 研究(126033)
- 基金(124077)
- 家(106899)
- 国家(105850)
- 科学基金(92008)
- 社会(85492)
- 社会科(80794)
- 社会科学(80774)
- 基金项目(65323)
- 省(63944)
- 自然(55952)
- 教育(54823)
- 自然科(54633)
- 自然科学(54619)
- 自然科学基金(53710)
- 划(52214)
- 编号(50783)
- 资助(48943)
- 成果(39579)
- 部(38698)
- 业(38097)
- 发(37742)
- 创(37010)
- 重点(36792)
- 国家社会(36559)
- 创新(33892)
- 制(33870)
- 课题(33562)
- 期刊
- 济(145013)
- 经济(145013)
- 研究(78247)
- 农(59400)
- 中国(54388)
- 财(41996)
- 农业(40383)
- 管理(40131)
- 科学(37703)
- 学报(35721)
- 业经(29407)
- 大学(28469)
- 融(28123)
- 金融(28123)
- 学学(27173)
- 技术(22823)
- 经济研究(22140)
- 业(21782)
- 财经(21540)
- 问题(20138)
- 教育(19894)
- 经(18780)
- 世界(17283)
- 贸(15509)
- 技术经济(15459)
- 农村(14580)
- 村(14580)
- 农业经济(14224)
- 国际(13610)
- 经济问题(13473)
共检索到40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春龙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都对耕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视不够,还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而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问题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包括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内的各项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耕地保护与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耕地 保护与利用 农业现代化进程 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淑贤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政策导向必须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 ,建立在中国相对特殊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 ,特别是要考虑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矛盾冲突的区域发展、新旧碰撞的价值观念、左右为难的政府指导、四极混响的经济特色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 社会经济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怀儒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其次是要减少农业人口,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而中国目前要完成这一转变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耕地资源稀缺;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等,都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而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和制度,又有思想和资源原因以及产业结构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晓越
Based on the four component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ans,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agricultural output capac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and on the predetermined sixteen variables,this study constitutes a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for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thereby,analyzes empirically th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rom 1998 to 2001.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长期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建设方针,对于推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近四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没有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看待,将农业的产业性质等同为“基础”对待,使农业缺乏与其它产业平等交换利益的地位和公平的要素替代机会,改造传统农业仍然局限在“农业是基础”的传统指导思想内,而不能彻底改造旧的经济结构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速“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要把农业提高到“基础产业”的高度上来,才能揭示出产业结构变革与利益调整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其目的在于把中国农业建设成为强大的基础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兴农、增值、繁荣市场、富裕农民。其内涵在于农民是基础产业的主体,着眼于9亿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我国的小康,不依靠9亿农民的力量就不可能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家庭经营是基础产业的根本制度,着眼于我国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强调农户+一体化组织的建设模式,取决于我国农民在现实实践中的选择和对组织制度的创新;而产业一体化作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验证,已逐步成为我国选择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目标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明国
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呈现出多因素的趋势,不仅独立的实体性要素的内涵在丰富,而且还拓展出了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渗透性的智力要素、准备性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生态的控制性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仍然作为前置的要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生态支撑/约束条件下的生态控制性要素逐步显现。从建国初单纯的机械化,到20世纪60、7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推进,再到80、90年代以来全要素生产力系统的拓展,我国60年的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印证了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不断深化与拓展的趋势。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素不断丰富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要素偏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李鹏
本文以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推理出的命题假设为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影响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和空间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农业水利化和城市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财政支出对农业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值得警惕的是在我国几乎尚未形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长效机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既要加强各地区农业发展政策之间的协调,又要加强农业区域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不但关注短期效果,更要思考如何形成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良恕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峰 雷海章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潜伏着巨大的危机。继而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更有人为作用的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障碍。京山县生态环境建设案例的剖析再一次证明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最后本文在分析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现代化 对策措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光
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论述了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並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