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6)
- 2023(8070)
- 2022(6881)
- 2021(6510)
- 2020(5260)
- 2019(12181)
- 2018(11672)
- 2017(23164)
- 2016(12640)
- 2015(14138)
- 2014(14141)
- 2013(13615)
- 2012(13128)
- 2011(11838)
- 2010(12278)
- 2009(11554)
- 2008(11712)
- 2007(10955)
- 2006(9920)
- 2005(9194)
- 学科
- 济(51574)
- 经济(51522)
- 管理(38627)
- 业(33766)
- 企(27194)
- 企业(27194)
- 方法(20863)
- 数学(18459)
- 数学方法(18167)
- 贸(16887)
- 贸易(16879)
- 财(16813)
- 易(16543)
- 农(15332)
- 中国(14779)
- 出(13419)
- 制(11580)
- 地方(10889)
- 策(10074)
- 学(10032)
- 业经(9890)
- 融(9272)
- 金融(9272)
- 银(9260)
- 银行(9253)
- 农业(9190)
- 行(8959)
- 财政(8457)
- 口(8447)
- 出口(8446)
- 机构
- 大学(180986)
- 学院(180857)
- 济(80267)
- 经济(78561)
- 管理(70018)
- 研究(63324)
- 理学(58835)
- 理学院(58258)
- 管理学(57372)
- 管理学院(57022)
- 中国(51909)
- 财(41928)
- 京(38465)
- 科学(35256)
- 所(31791)
- 财经(31440)
- 中心(29618)
- 江(28984)
- 经(28562)
- 农(28391)
- 研究所(27902)
- 经济学(25345)
- 北京(24506)
- 业大(23632)
- 财经大学(23071)
- 范(23062)
- 师范(22891)
- 院(22878)
- 经济学院(22800)
- 州(22445)
- 基金
- 项目(111900)
- 科学(89252)
- 研究(84133)
- 基金(83133)
- 家(71258)
- 国家(70695)
- 科学基金(60989)
- 社会(54551)
- 社会科(51846)
- 社会科学(51834)
- 基金项目(42248)
- 省(41728)
- 教育(38450)
- 自然(38394)
- 自然科(37533)
- 自然科学(37527)
- 自然科学基金(36860)
- 划(35679)
- 资助(35661)
- 编号(33696)
- 成果(28813)
- 部(26193)
- 重点(24847)
- 发(24151)
- 课题(23729)
- 教育部(22809)
- 国家社会(22726)
- 创(22635)
- 性(22094)
- 制(22021)
共检索到29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庆媛 刘燕 杨人豪 王亚辉
耕地“进出平衡”需要政府与市场相协同,调剂耕地“进出平衡”供需关系,优化耕地资源配置模式。本文探讨了耕地“进出平衡”中政府与市场协同的难点,提出了加强耕地“进出平衡”中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对策建议,以期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助推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有序落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参考。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难点与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太洋 黄文娟
本文认为,耕地流向决定了耕地分布区域格局的变化,对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目前,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需要立足耕地流出成因,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初步效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华甫
本文认为,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应研判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大势,立足我国耕地资源本底,统筹规划管控要求,科学编定“进出平衡”方案;应完善耕地“进出平衡”系统治理,注重部门联动协同,分类精准施策,健全配套政策。
关键词:
系统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闫刚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三省(市)在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方面的经验做法,梳理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进耕地“进出平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彤茵 文薪荐 宋兆璞 陈展鹏 朱恒 王红梅
[目的]耕地进出平衡是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部分,广东省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与粮食主销区,定量评估其实施效果是进一步完善该政策的关键。[方法]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和景观格局4个维度构建实施效果评估体系,采用对比分析法量化耕地进出平衡评估指标值,并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空间视角定量综合评估广东省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实施效果。[结果](1)研究区实现了耕地进出的数量质量双平衡,但存在一定数量的水田流失,且优质耕地转入较少;(2)研究区耕地进出平衡实施造成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减少;(3)研究区耕地景观格局得到一定优化,耕地聚集程度上升,但耕地形状趋于复杂,耕作难度增加;(4)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实施效果存在较大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整体成效较好,其余地区整体取得成效相对较低,在水田保护、耕地质量提升、破碎化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结论]研究区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取得一定实施成效,但仍存在水田流失、生态用地减少和耕地细碎化等问题,应从质量提升、集中连片和区域协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耕地进出平衡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云 高浩
为实现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控,国家施行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补充。本文对地方政府推进耕地“进出平衡”落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问题的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镝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以下简称“成都督察局”)结合2023年例行督察,在重庆、四川、云南(以下简称“渝川滇”)三省(市)开展了耕地“进出平衡”制度落实情况调研。调研发现,耕地“进出平衡”与流出恢复工作交织难辨,要解决“进”“出”以及“平衡”方面存在的种种困难,应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从分类落实经费、明确部门职责、严格后期管护、鼓励多种多得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适时修订举证规则、调整保护任务。
[期刊] 改革
[作者]
艾建国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目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与我国的近期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对将来也有深远影响。本文在对我国耕地变化状况、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效果以及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平衡 政策效果 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吕浩男
现阶段大规模的耕地撂荒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不安因素。国家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是统筹利用撂荒耕地,激发多元主体力量参与耕地撂荒治理,实现耕地撂荒治理的可持续性。目前耕地撂荒治理中存在几个问题:撂荒耕地统筹利用状况不理想,多元主体力量未得到有效激发,耕地撂荒治理缺乏可持续性等。基于政策协同视角,从纵向、横向、时空三个维度剖析当前耕地撂荒治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完善政策举措,使撂荒治理政策更好贯彻撂荒耕地利用目标;加强主体协同,发挥撂荒治理多元主体作用;优化治理方案,增强撂荒治理方案的施策成效,提升方案的可持续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吕浩男
现阶段大规模的耕地撂荒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不安因素。国家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是统筹利用撂荒耕地,激发多元主体力量参与耕地撂荒治理,实现耕地撂荒治理的可持续性。目前耕地撂荒治理中存在几个问题:撂荒耕地统筹利用状况不理想,多元主体力量未得到有效激发,耕地撂荒治理缺乏可持续性等。基于政策协同视角,从纵向、横向、时空三个维度剖析当前耕地撂荒治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完善政策举措,使撂荒治理政策更好贯彻撂荒耕地利用目标;加强主体协同,发挥撂荒治理多元主体作用;优化治理方案,增强撂荒治理方案的施策成效,提升方案的可持续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永福 邵兵家
中国耕地资源总供求量预测及平衡对策探讨陈永福邵兵家当前,中国不仅面临因人口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而引起的耕地资源不足,而且还存在着农产品的比较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的问题①。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市场经济国家间的贸易中,资源是通过从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迁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关键词: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粮食供需平衡 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淑芳 陈美球
研究目的:探究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市场与政府协同的必要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需要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来解决流转双方交易动机错位问题、优化流转环境和促进流转的稳定。研究结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经营权、债权的物权化提供法定依据;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与优化城镇化环境并举;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减轻流转中的财政负担;把流转信息平台构建作为政府扶持的重要切入点;培育多元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土地整治综合运行机制;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发挥村组织在市场与政府协同中的桥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丽丽 李宝林 袁烨城 高锡章 刘海江 董贵华
本文基于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深入分析了2000-2010年间中国耕地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并对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由2000年的1.85亿hm2,减少到2010年的1.81亿hm2,耕地减少的主要方式为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增东减,北增南减,东部沿海自然条件良好地区以及中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耕地减少,西部水资源缺乏地区耕地增加的基本格局。大部分省份没有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目标,有18个省份占补平衡指数小于-50%。建设占用的耕地多适宜农业耕作,而新增耕地只有不到一半适宜农业耕作。研究时段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鹏宇 赵华甫
为识别耕地各功能的关联程度及在不同空间上的相关关系,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数据,利用冷热点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耕地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进行空间定量化分析并划分五类功能区,识别各分区及整个区域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1)耕地各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东部各功能状况较好,北部较差。(2)生产功能主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生态功能的主导区分布在东南部,景观功能主导区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各功能的低值区集中在西北部,无显著功能区集中在淀山湖周围。(3)在整个区域内,生产-生态功能,生产-景观功能呈协同关系,生态-景观功能呈权衡关系,相关关系与各功能主导区具有差别。结论:耕地各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在不同功能主导区有一定差异。通过分析耕地多功能的空间分布差异和相关性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区保护,从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