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4)
2023(2383)
2022(1859)
2021(1845)
2020(1285)
2019(3087)
2018(3063)
2017(5323)
2016(3079)
2015(3405)
2014(3201)
2013(3028)
2012(3017)
2011(2688)
2010(2904)
2009(2504)
2008(2451)
2007(2058)
2006(1970)
2005(1869)
作者
(9041)
(7797)
(7383)
(7230)
(4829)
(3721)
(3466)
(3078)
(2901)
(2898)
(2724)
(2650)
(2609)
(2476)
(2452)
(2360)
(2223)
(2220)
(2216)
(2084)
(1949)
(1902)
(1838)
(1833)
(1765)
(1701)
(1697)
(1683)
(1640)
(1609)
学科
(9365)
经济(9347)
管理(5731)
(4989)
土地(4883)
(4349)
(3828)
理论(3398)
中国(3291)
(3259)
企业(3259)
教学(3126)
农业(3058)
方法(2924)
教育(2740)
资源(2727)
业经(2390)
问题(2383)
学法(2257)
教学法(2257)
(2235)
地方(2207)
数学(2142)
数学方法(2087)
(1990)
(1858)
学理(1836)
学理论(1836)
(1795)
(1751)
机构
学院(38728)
大学(38673)
研究(15816)
(12711)
中国(12590)
管理(12423)
经济(12311)
(10537)
科学(10271)
理学(9965)
理学院(9811)
管理学(9565)
管理学院(9495)
(9228)
(8225)
农业(8094)
(7844)
业大(7611)
中心(7482)
研究所(7431)
(6656)
(6589)
(6566)
师范(6493)
(5982)
北京(5947)
(5896)
技术(5753)
农业大学(5386)
师范大学(5335)
基金
项目(26100)
研究(19995)
科学(19645)
基金(17626)
(16384)
国家(16210)
科学基金(13016)
社会(11142)
(10481)
社会科(10378)
社会科学(10377)
教育(10246)
基金项目(9261)
(9196)
编号(8620)
自然(8354)
自然科(8103)
自然科学(8102)
自然科学基金(7944)
成果(7123)
资助(6766)
课题(6680)
重点(6436)
(5841)
(5592)
(5575)
(5508)
(5299)
创新(5127)
大学(5096)
期刊
(16449)
经济(16449)
中国(14225)
研究(12589)
教育(9805)
(9461)
学报(7641)
科学(7497)
农业(6269)
大学(5690)
(5253)
学学(5130)
管理(5087)
技术(4978)
(3935)
(3869)
金融(3869)
职业(3632)
资源(3102)
图书(2915)
技术教育(2695)
职业技术(2695)
职业技术教育(2695)
业经(2567)
(2464)
财经(2369)
业大(2338)
问题(2286)
国土(2267)
书馆(2247)
共检索到68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探求耕地"质保"的可行路径,势在必行。近年来,在"质保"的两大核心环节——"补优"与"保养"方面,各地已先行先试,有所探索。"补优"资源哪里来——吉林表土剥离模式和福建宅基地复垦模式耕地后备资源缺乏,是困扰"补优"的大难题。实施占补平衡过程中,能否寻找到合适的"补优"资源,直接决定"质保"成效。在寻找"补优"资源方面,吉林的表土剥离模式和福建的宅基地复垦模式,值得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教授张凤荣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应当重视和研究具体操作中的几个问题。一、耕地基数的确定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首先要将耕地总量这个基数定下来。这个基数必须实事求是。1995年,国家统计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登辉  郭川  
对耕地定级与估价几个问题的思考赵登辉郭川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的下发,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努力提高耕地质量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战略目标。开展耕地定级估价工作,对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推进土地整理,实现农地用途管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桂林  温锐  
农地确权是解决农地产权虚置的基础条件,但农地确权的认识与实践误区影响当前农地确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中把现在确权等同于过去确权,把确权等同于私有化,把确权长久不变与可变绝对对立起来,把确权实践存在问题与乡村治理对立起来等误区尤为突出。本文意在区分传统社会、计划时代、改革开放初期和改革深度阶段的确权背景与涵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桂林  温锐  
农地确权是解决农地产权虚置的基础条件,但农地确权的认识与实践误区影响当前农地确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中把现在确权等同于过去确权,把确权等同于私有化,把确权长久不变与可变绝对对立起来,把确权实践存在问题与乡村治理对立起来等误区尤为突出。本文意在区分传统社会、计划时代、改革开放初期和改革深度阶段的确权背景与涵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纪芳  史建民  
对农户关于耕地保护问题认知现状的调查表明:对于"耕地由谁保护",农户不认为自己具有保护耕地的责任,现阶段政策体系也未将农户纳入耕地保护主体范围。这种认识影响了农户对"耕地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耕地"的看法,导致其缺乏了解耕地保护客体的主动性,在耕地保护实践中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对耕地质量和数量的保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未来制度体系应将农户纳入耕地保护主体范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  石承苍  
对成都市耕地质量普查中,结果表明:成都市40.81万hm2耕地及园地中存在6个重要问题:①近70%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为中、低水平;②土壤有一定程度的酸化;③普遍缺钾;④有效硼严重缺乏;⑤近1/3的耕地缺有效锰;⑥局部耕地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成都市耕地质量的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振  
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非粮化”成为耕地治理的重点。当下的耕地“非粮化”治理面临立法理念冲突、法律禁令模糊、行政执法失范及治理依据存忧等现实困境。耕地“非粮化”的基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权利的“物权”基因意味着“非粮化”属于经济自由权,对其干预应当采取设定法律义务方式,同时对行政机关执法活动进行法律授权。具体来说,在法律约束机制方面,要明确“非粮化”的权利本位、建立效益与安全价值冲突平衡机制、完整列举“非粮化”的义务负担;在激励补偿方面,构建以财政补贴或行政奖励为核心的粮食补偿机制;在执法机制方面,规范“非粮化”执法主体及权限配置,建立“非粮化”行政执法暂停机制,尝试构建“非粮化”行政速裁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伟杰  周琳静  
本文系统梳理了广东省为破解水田占补平衡难题、大规模开展垦造水田取得的成效,总结提炼了其经验做法,并就进一步完善垦造水田管理工作提出了引导项目规模化经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如海  王黎明  谭梦  吕剑成  
本文系统梳理总结江苏省近年来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的实践探索,立足新时期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小青  欧阳竹  
论文立足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需求,试图从耕地多功能角度探寻我国耕地保护的可能出路。在理解耕地多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耕地功能利用发展过程提出,解决耕地功能利用外部性问题,引导耕地功能利用合理竞争,从而优化耕地功能利用的社会效用是耕地功能管理的核心问题。据此,将耕地功能管理分为单功能管理与多功能管理两种模式。其中,耕地单功能管理是城乡居民需求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管理的过渡阶段,而耕地多功能管理是耕地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然后,就我国耕地保护、荷兰及美国农地保护的特点分别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了实证。最后,在耕地功能管理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综合荷兰与美国的实践经验及我国的特殊性,设计了我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