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4)
- 2023(1969)
- 2022(1672)
- 2021(1554)
- 2020(1224)
- 2019(3092)
- 2018(3214)
- 2017(6365)
- 2016(3140)
- 2015(3664)
- 2014(3535)
- 2013(3633)
- 2012(3485)
- 2011(3249)
- 2010(3146)
- 2009(2827)
- 2008(2835)
- 2007(2469)
- 2006(2279)
- 2005(2140)
- 学科
- 贸(16050)
- 贸易(16040)
- 易(15602)
- 济(15433)
- 经济(15427)
- 方法(9502)
- 数学(8437)
- 数学方法(8419)
- 出(5527)
- 出口(5316)
- 出口贸易(5316)
- 口(5316)
- 关系(5161)
- 管理(4459)
- 国际(3834)
- 贸易关系(3493)
- 业(3408)
- 概况(3238)
- 中国(3237)
- 进出(3191)
- 进出口(3191)
- 进出口贸易(3191)
- 各国(3134)
- 国贸(3015)
- 国际贸易(2924)
- 理论(2768)
- 融(2680)
- 金融(2680)
- 动(2608)
- 企(2600)
- 机构
- 大学(45971)
- 学院(45450)
- 济(27372)
- 经济(27037)
- 研究(16002)
- 中国(14347)
- 管理(14069)
- 理学(11940)
- 理学院(11857)
- 管理学(11656)
- 管理学院(11604)
- 财(10662)
- 经济学(10154)
- 经济学院(9476)
- 贸(9172)
- 财经(8974)
- 京(8485)
- 经(8257)
- 所(7783)
- 中心(7479)
- 融(7329)
- 金融(7270)
- 科学(7120)
- 研究所(7010)
- 财经大学(6827)
- 国际(6673)
- 江(6213)
- 人民(6078)
- 贸易(6013)
- 银(5946)
共检索到73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石峰
本文在两国两部门经济中探究耐用品贸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耐用品不完全折旧导致其影子价格趋于常数,且耐用品贸易条件等于两国耐用品影子价格之比,所以耐用品贸易条件波动性显著低于非耐用品。人民币汇率面临以下权衡:增加汇率波动,能够发挥非耐用品贸易条件的支出转换效应,稳定非耐用品产出;降低汇率波动,有助于平滑耐用品贸易条件,抑制耐用品产出波动。本文研究发现:在基准模型中,名义汇率比仅包含非耐用品的经济更加稳定;汇率波动和耐用品消费开放程度、国际金融市场完备程度及外生冲击性质有关;汇率波动与耐用品折旧率间存在U型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李秀珍 单青青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升值通道转变为贬值预期,引起对中国外贸发展变化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基于总量贸易数据实证研究汇率贸易效应的不足,考虑到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非对称性调整机制,利用中美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两种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别回归分析汇率变动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贸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主要行业进行细分行业实证检验。对称性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J曲线效应不存在,而且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长期影响效应不显著,非对称性模型提供了比对称性模型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实际汇率的短期效应,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关键词:
J曲线效应 人民币贬值 非对称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李秀珍 单青青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升值通道转变为贬值预期,引起对中国外贸发展变化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基于总量贸易数据实证研究汇率贸易效应的不足,考虑到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非对称性调整机制,利用中美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两种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别回归分析汇率变动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贸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主要行业进行细分行业实证检验。对称性模型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J曲线效应不存在,而且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长期影响效应不显著,非对称性模型提供了比对称性模型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实际汇率的短期效应,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美贸易长期影响效应得到验证,而且非对称性模型检验结果证实了贸易平衡的短期非对称性调整效应,主要贸易行业检验结果反映了人民币汇率变动贸易效应的行业差异以及影响时效差异,证实了行业差异对制定人民币汇率变动下行业贸易调整策略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人民币贬值新预期下制定审慎的贸易政策建议。
关键词:
J曲线效应 人民币贬值 非对称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燕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影响,而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较大,也会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进而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要转变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将汇率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波动 国际贸易 进出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凯文 臧日宏
本文考察了我国与11个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使用GARCH模型测算人民币汇率波动,应用ARDL协整方法研究在现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总体上,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具有负面的传导效应,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会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二是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有促进作用;三是我国国际贸易不易受到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的冲击。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安辉 黄万阳
金融危机使人民币汇率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中日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中日贸易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出口收入效应较强,从日进口收入效应较弱;对日出口价格效应极强,从日进口价格效应较弱;对日出口汇率波动效应较强,从日进口汇率波动效应不存在。因此,若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波动日益增强,中国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冲击。故中国政府应暂缓人民币升值,放缓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
汇率 波动 贸易 协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燕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影响,而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较大,也会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进而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要转变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将汇率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波动 国际贸易 进出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伟 朱军林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建立VAR模型,重点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低储蓄率和相关贸易产品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低下造成的。单纯的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
汇率 贸易失衡 经济失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军
本文探讨了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基于VECM模型,利用1997~2011年间的月度分行业高频数据,发现:进口贸易、汇率、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需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国际生产分割导致中国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并出口同类产品的制成品,这明显削弱了汇率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决定进口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与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对产品进口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生产分割 进口贸易 汇率 VECM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燕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影响,而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较大,也会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进而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要转变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将汇率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波动 国际贸易 进出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长春
人民币结算收付比自2011年下半年起快速上升,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行后存在明显的"跛足"特征,人民币实付远高于实收。本文结合中国特殊的贸易结构,从结算货币选择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人民币结算"跛足"特征的成因,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香港套利资金减少等是收付比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须将收付比控制在适当范围。
关键词:
人民币结算失衡 收付比上升 汇率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盼盼
文章在剖析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理论机制及其非线性时变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日度数据,从波动溢出和均值溢出双重层面实证揭示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溢出效应,及其在2015年"8·11"汇改前后和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的结构变动特征。结果表明:(1)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会加剧投资者对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的异质性预期分化,从而在波动溢出层面加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性,另一方面还会导致不确定性厌恶的投资者减持美元并增持人民币,从而在均值溢出层面驱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8·11"汇改后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凸显,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均值溢出效应消失,波动溢出效应大幅增强;(3)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又进一步增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亚军
本文将经常项目的跨时现值模型进行扩展,把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包含进模型,并利用中国1982至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含耐用品的扩展模型对经常项目差额的预测能力有了提升,模型功效得到了改善,耐用品消费成为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增加居民的耐用品消费,促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拉动内需、调节国际收支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颖 刘天鸣
本文主要讨论在亚洲货币单位视角下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价值波动的情况。介绍了亚洲货币单位的起源和构成,阐明了目前我国实际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现实情况,从汇率稳定角度对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和盯住亚洲货币单位进行了比较,并采用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双边汇率波动弹性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在盯住美元条件下弹性趋于增大,但幅度仍有不足。
关键词:
亚洲货币单位 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国兵
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在两变量模型中,1998~2003年月度数据计量表明,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依据中日两国月度统计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在多变量模型中计量证实,日本对华贸易收支取决于日本总产出、日本进口关税、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以及中国总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仅仅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升值,只会对日本对华贸易收支产生不利的影响。政策建议是,中日两国应该采取贸易合作政策,这样中日双边贸易收支都将会得到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