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7)
- 2023(4303)
- 2022(3734)
- 2021(3539)
- 2020(2898)
- 2019(6613)
- 2018(6480)
- 2017(13347)
- 2016(7252)
- 2015(7983)
- 2014(8039)
- 2013(7974)
- 2012(7582)
- 2011(6863)
- 2010(7085)
- 2009(6754)
- 2008(6765)
- 2007(6126)
- 2006(5648)
- 2005(5151)
- 学科
- 济(30643)
- 经济(30598)
- 管理(23153)
- 业(22329)
- 企(18394)
- 企业(18394)
- 方法(13624)
- 数学(12678)
- 数学方法(12528)
- 财(10812)
- 农(8608)
- 贸(7828)
- 贸易(7825)
- 易(7705)
- 策(7514)
- 中国(7322)
- 务(7058)
- 财务(7046)
- 财务管理(7039)
- 企业财务(6770)
- 制(6111)
- 融(5570)
- 金融(5570)
- 业经(5503)
- 银(5493)
- 银行(5489)
- 及其(5362)
- 行(5275)
- 农业(5250)
- 政策(5195)
- 机构
- 学院(103706)
- 大学(102783)
- 济(49704)
- 经济(48709)
- 管理(41041)
- 研究(35211)
- 理学(34608)
- 理学院(34337)
- 管理学(33879)
- 管理学院(33690)
- 中国(29296)
- 财(25983)
- 京(20359)
- 财经(19766)
- 经(17945)
- 科学(17456)
- 所(17340)
- 中心(16295)
- 江(15914)
- 经济学(15453)
- 研究所(15138)
- 财经大学(14628)
- 经济学院(13953)
- 北京(13247)
- 农(13124)
- 融(12822)
- 州(12689)
- 金融(12632)
- 院(12622)
- 范(11906)
- 基金
- 项目(61645)
- 科学(49493)
- 研究(47730)
- 基金(45962)
- 家(38446)
- 国家(38108)
- 科学基金(33352)
- 社会(30779)
- 社会科(29376)
- 社会科学(29370)
- 基金项目(22986)
- 省(22483)
- 教育(22219)
- 自然(20845)
- 资助(20670)
- 自然科(20382)
- 自然科学(20377)
- 自然科学基金(20048)
- 编号(19668)
- 划(19420)
- 成果(17001)
- 部(14896)
- 课题(13661)
- 重点(13423)
- 教育部(13277)
- 性(13210)
- 策(13120)
- 人文(12965)
- 发(12844)
- 创(12648)
共检索到165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峰 王忏
本文构建蕴含耐用品与非耐用品的两部门DSGE模型,研究投资专有冲击对货币政策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改进了投资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效率,放大边际成本波动,增加了厂商调价动机和价格水平变动。即使耐用品价格完全灵活,最优货币政策也无法同时稳定价格和实际GDP。研究发现:(1)耐用品相对价格缺口波动率的上升虽然增加了实际GDP波动,但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专有技术对边际成本的冲击,减少价格变动的福利损失。所以两部门投资专有冲击时,央行倾向于稳定价格水平。与其相反,在单部门投资专有冲击和两部门生产技术冲击时,最优货币政策应降低耐用品相对价格缺口波动,稳定实际GDP。(2)对比三种泰勒规则:钉住非耐用品PPI、钉住加权平均PPI及钉住CPI,福利分析发现钉住非耐用品PPI最优,钉住CPI次之,钉住加权平均PPI的福利损失最大。就损失程度而言,投资专有冲击的福利损失是生产技术冲击的2倍,表明投资专有冲击加剧了最优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与实际GDP间的权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利锋 钟玉婷
本文基于包含耐用品部门与非耐用品部门投入产出联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投入产出联系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部门之间投入产出联系扩大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应,并且降低了货币政策的名义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存在部门投入产出联系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机制设计。结果表明:(1)存在部门投入产出联系的条件下,"天赐的巧合"无法成立;(2)如果货币政策当局以稳定产出缺口为目标,将无法稳定部门通胀;(3)如果耐用品的寿命足够长,以稳定耐用品部门通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同时实现了产出的稳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倩
金融冲击是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冲击叠加的研究方法,将异质性行为人、认知局限假设和金融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参数设定结构下金融冲击的短期效应,探索应对金融冲击的合意货币政策。研究表明:注重调控产出波动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有效性,但对产出波动的过度平抑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冲击的调控效果,注重调控通货膨胀波动会引发受担保中间部门的产出和总产出在施行货币政策后出现持续、显著的波动。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应采用适度调控总产出的策略应对金融冲击,同时应减弱金融冲击发生后对通货膨胀目标的关注,以达到减弱金融冲击短期效应,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目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宣扬
以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大多站在宏观总量的角度,较少关注传递的微观基础,也并未详尽探讨微观企业行为如何弱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本文考察公司如何通过持续多期的债务保守行为应对货币政策冲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在货币宽松期的持续债务保守策略显著提高了货币紧缩期间获得贷款的能力与投资水平,并且这一效应是较为稳健的。这意味着公司可通过债务保守策略应对冲击,弱化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力。本文的发现支持了债务保守的财务柔性假说,丰富了对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微观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公司如何应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田素华 谢智勇
本文基于企业跨国生产决策行为,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汇率内生变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根据1980—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的PVAR模型和根据中国数据构建的VAR模型的研究显示:第一,汇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关键机制,东道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影响其货币对外贬值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第二,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汇率制度作用于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资本账户管制作用于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第三,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幅度更大,国际直接投资投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变化是解释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变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倩 贺京同
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探索新形势下的最优货币政策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新重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行为宏观经济学模型,旨在研究总供给、总需求因素影响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与福利损失,进而探索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研究发现,在供给冲击的影响下,货币政策面临稳定产出还是稳定通货膨胀的权衡;在需求冲击的影响下,注重调控产出的货币政策能够同时稳定产出和通货膨胀;从福利分析的角度来看,注重调控产出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助于引导良好社会预期,也能降低政策引致的福利损失,而对通货膨胀的过度调控会使福利损失增大。因此我国当前的最优政策是灵活产出缺口目标制,应实施以"稳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胜 张屹山
传统的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过短期约束或者长期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的,由于这种识别方法往往会引起"价格之谜"悖论,为保证实证分析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短期约束和符号约束(Uhlig,2005)方法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并对中国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给出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影响的证据。结果表明,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及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短期利率,均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久性升值,前者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更强,但解释比例不超过50%,并且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产生超调现象。由于货币政策等外部冲击以及市场的不完全性,会导致汇率异常波动,我们认为央行适度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冲击 汇率动态 识别 符号约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冲击 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荣艺华
房地产信贷资金占比过高,最终将影响我国的金融整体运行效率。加强信贷监管,严格控制住房消费贷款,合理调整对第二套以上住宅的贷款利率,防止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房地产投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贺晓波 许晓帆
文章在VECM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方法分析了股票市场在低迷时期和膨胀时期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资产价格,在资产价格低迷阶段,用利率调节具有相对持久和明显的作用,金融机构贷款也在推动股票价格上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资产价格膨胀阶段,利率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微调作用,控制货币供应量可对价格泡沫的控制起到即时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吴盼文
货币政策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正目益受到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通过运用一个包含城乡居民两类家庭的DSGE模型,以我国2001-2012年含有131个变量的宏观数据为样本,进行FAVAR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对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具有不确定性;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冲击效应较为明显,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但对农村居民收入会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晓红 王静
面对我国加入WTO而言 ,中国金融业除了有效调动和提升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能力外 ,同时 ,还面临着如何适应金融创新在宏观领域的冲击 ,有效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更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 ,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柏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变量,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方法证实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通货膨胀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继而揭示了外部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影响。
关键词:
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独立性 外部冲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曦 邹文理
本文采用理论引导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方法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我们首先构造了一个反映我国特定利率制度安排下的经济结构理论模型,表明货币政策的三个作用渠道:流动性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和实际产出效应。之后以其为指引,识别模型内、外生变量,限制变量当期冲击的作用特征,以实现对SVAR模型的整体识别和估计。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分析详细讨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①我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货币增长率增长1%,将使沪市和深市股价分别上涨1%和0.7%;②货币政策的瞬时影响在第3个月时最大,第6个月之后基本消失;其累计影响具有持续性;③沪深两市的政策反应略有不同;④我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流动性效应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解释力分别达到91%(沪市)和70%(深市);通货膨胀效应有一定正向影响,产出效应体现出微弱的负向影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在我国,货币政策尚不应该对股市变动做出反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经济结构 SVAR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张龙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典型和非典型政策之间频繁切换,这种"异质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常参数模型所刻画的溢出效应缺乏实际的经济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经济、私人经济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来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动态影响的表现形式及背后的机理。研究发现,动态影响体现在:一方面,不同时期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向影响,意味着不同时期的同向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私人经济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分别呈现递减、递增、平滑现象。动态影响的根源在于不同时期传导机理的差异。在固定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影响中美利差作用于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在浮动汇率下,美联储通过干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来影响中国的经常账户,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缩小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结合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建议宽松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并行以及缩减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来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