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5)
- 2023(12176)
- 2022(10661)
- 2021(10005)
- 2020(8400)
- 2019(19097)
- 2018(19161)
- 2017(36329)
- 2016(20098)
- 2015(22304)
- 2014(22308)
- 2013(22101)
- 2012(20029)
- 2011(17934)
- 2010(17737)
- 2009(15991)
- 2008(15378)
- 2007(13383)
- 2006(11421)
- 2005(9854)
- 学科
- 济(74877)
- 经济(74800)
- 管理(58485)
- 业(55931)
- 企(46719)
- 企业(46719)
- 方法(36615)
- 数学(31548)
- 数学方法(31186)
- 学(20875)
- 农(20420)
- 中国(18345)
- 财(17859)
- 技术(17846)
- 业经(16730)
- 环境(15504)
- 地方(14975)
- 农业(13941)
- 理论(13499)
- 和(13080)
- 贸(12704)
- 贸易(12699)
- 易(12340)
- 制(12089)
- 务(11963)
- 划(11942)
- 财务(11897)
- 财务管理(11879)
- 企业财务(11336)
- 教育(10828)
- 机构
- 大学(283055)
- 学院(282131)
- 管理(111539)
- 济(104343)
- 经济(101949)
- 理学(97543)
- 研究(96725)
- 理学院(96396)
- 管理学(94614)
- 管理学院(94118)
- 中国(67455)
- 科学(65488)
- 京(60770)
- 农(53470)
- 所(50328)
- 业大(48937)
- 研究所(46771)
- 财(45262)
- 中心(42780)
- 农业(42576)
- 江(40116)
- 北京(37883)
- 范(37481)
- 财经(37418)
- 师范(37050)
- 院(35197)
- 经(34180)
- 州(32836)
- 技术(32679)
- 经济学(30292)
- 基金
- 项目(205238)
- 科学(159831)
- 基金(147878)
- 研究(144518)
- 家(131970)
- 国家(130954)
- 科学基金(110749)
- 社会(88426)
- 社会科(83764)
- 社会科学(83739)
- 省(81480)
- 基金项目(79610)
- 自然(75200)
- 自然科(73383)
- 自然科学(73364)
- 自然科学基金(72021)
- 划(69360)
- 教育(65713)
- 资助(60331)
- 编号(57822)
- 重点(46651)
- 成果(45521)
- 部(44182)
- 发(43761)
- 创(43277)
- 创新(40439)
- 课题(40041)
- 计划(39930)
- 科研(39890)
- 大学(37100)
- 期刊
- 济(109371)
- 经济(109371)
- 研究(76574)
- 学报(53740)
- 中国(50766)
- 农(48070)
- 科学(47294)
- 管理(39215)
- 大学(38877)
- 学学(36981)
- 农业(34654)
- 财(32657)
- 教育(31260)
- 技术(25394)
- 融(18985)
- 金融(18985)
- 业(18354)
- 业经(18316)
- 财经(17394)
- 经济研究(16871)
- 科技(16678)
- 业大(15014)
- 图书(14864)
- 经(14719)
- 技术经济(14357)
- 版(14335)
- 问题(13989)
- 资源(13756)
- 理论(13486)
- 林业(13391)
共检索到392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水稻生态育种研究组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最主要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七五”期间,作者以提高选育水稻耐潜育性品种的育种效率为目标,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即:育种新方法,筛选鉴定技术,综合鉴定指标,培育优异种质材料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亚铁、H_2S和缺素的耐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並已初步建立起“耐潜育性土壤水稻生态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具有一定耐性的水稻新品系(组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龙
从作物高产、优质以及节水 ,特别是防治土壤退化的角度 ,提出了水分是保护地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因子 ,水分调控对保护地土壤退化有很多方面的影响 ;阐述了保护地生产中土壤水分管理的重要性 ;介绍了近年来保护地灌溉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今后保护地土壤水分管理的研究重点应包括 :主要栽培作物种类及品种的需水规律、土壤盐分积累特点和水分运动规律、水肥耦合效应原理及其技术等
关键词:
保护地 灌溉 土壤水分管理 土壤退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华安
自从农业部实施超级稻育种研究项目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超级稻育种获得全面成功。在国内基本形成了北方粳稻、南方籼稻、长江流域杂交水稻三个研究格局,其中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经农业部确认的28个超级稻品种(组合)中,华南有5个,即Ⅱ优明86、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天优998和胜泰1号,这些品种(组合)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技术为三系超级杂交水稻和常规稻选育技术。三系超级杂交水稻主要通过"强恢×强恢"选育恢复系,加强抗性筛选,通过航天育种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常规稻选育技术则通过"半矮秆、早长、根深"、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书强 杨丽敏 赵海新 杜晓东 薛菁芳 周通 王翠 潘国君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粳稻生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黑龙江省地处寒地稻作区,每年受低温冷害影响,水稻减产幅度较大。针对现阶段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研究现状,从冷害诊断、监测预警、抗冷品种选育、培肥地力、栽培措施、冷水增温技术、化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水稻低温冷害防御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为寒地水稻防御低温冷害发生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低温冷害 防御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强 孙向阳 张广才
论述了国内外在土壤水分入渗方程模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SPAC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沙地水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观点由形态学观点转到了能态学观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得以广泛的发展。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SPAC 数值模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辉 张文忠 马殿荣 徐正进 陈温福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优异的耐冷种质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发掘其优异的基因源,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高效和精确地培育耐冷的水稻品种,是解决上述低温冷害的关键。加快耐冷性状的改良对促进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耐冷基因研究为核心,综合述评了水稻耐冷QTL定位、克隆和水稻耐冷转录因子调控,探讨了水稻耐冷相关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耐冷QTL定位的精度有限,很难在分子育种中应用;且已克隆的耐冷相关基因由于其耐冷机制的复杂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也很少。联合连锁和关联分析可以提高QTL检测的效应和定位精度。因此,利用联合连锁和关联定位方法,挖掘耐冷基因,构建高效的水稻耐...
关键词:
水稻 耐冷 基因定位 转录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雪飞 刘霁欣 钱永忠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无节制的矿藏开采、"三废"排放、汽车尾气以及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滥用,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因此土壤重金属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方法仍以实验室确证性分析为主,无法用于土壤重金属的现场、快速分析,从而难以从源头上及时、有效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和预防,开发重金属快速检测设备和技术势在必行。从土壤样品的基质特点来看,固体进样分析是最可行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电热蒸发(ETV)原子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烧蚀(LA)、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X射线吸收光谱(XAS)、中子活化(INAA)等。上述固体进样分析技术均无需样品消解处理,高效、快捷,但是部分技术的检出能力和稳定性尚难以满足土壤质量标准的全部要求,如XRF、LA、LIBS,还有部分技术难以实现现场化,如LA、XAS、INAA等。因此,基于电热蒸发(ETV)固体进样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灵敏度、稳定性和小型化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ETV是利用电加热将样品中的待测元素以气溶胶的形式导入原子化器或激发源的技术,可实现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的快速、高效导入,技术简单、通用性强,适用于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原子发射、无机质谱等多种检测系统。ETV常采用碳、金属、石英等材料,如石墨管、多孔碳管、钨丝、铼丝、石英管,其中利用高熔点金属的电磁感应电热蒸发技术具有无冷点、升/降温速度快、易于小型化的优势。但是,土壤样品基质复杂,基体干扰一直是困扰ETV技术应用的核心瓶颈问题。新型的气相富集(GPE)、介质阻挡放电(DBD)、基体改进及背景校正等技术,有望实现土壤基体干扰的有效消除。特别是GPE技术,在特异性捕获消除基体干扰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预富集提高仪器的分析灵敏度。通过上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固体进样的分析灵敏度和基体干扰问题,这将为土壤重金属速测技术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从而为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阳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伟 陈粟 李维明
稻瘿蚊是亚州稻区主要害虫之一 ,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办法 ,而抗稻瘿蚊品种的收集和鉴定、抗虫机制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对抗稻瘿蚊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并指出了抗稻瘿蚊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阳生 李达模 朱英国
水稻超高产育种是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 ,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杂种优势 分子生物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昌兰 沈文飚 翟虎渠 万建民
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含量在5%~15%之间的低直链淀粉水稻,具有米饭柔软、外观油润光泽、冷不回生、膨化性好等特点,不仅成为人们直接煮食的特优稻米,也是加工方便调理米饭、膨化食品和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在概述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及其基因的主要类型、遗传规律、分子机理和育种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功能糖组学时代的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低直链淀粉含量资源的筛选、鉴定和创新,探明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的分子机理,并加快Wx非等位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的育种利用,选育复合型优质专用水稻品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钟斌 陈俊任 彭丹莉 刘晨 郭华 吴家森 叶正钱 柳丹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文磊 徐燕 纪德华 谢潮添
大型海藻栽培业是全球最活跃的渔业产业之一,近二十年增幅是整体渔业增幅的两倍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中国大型海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9%,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以及羊栖菜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的“芯片”和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大型海藻产量99%来自人工栽培,这更体现了新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和重要性。但目前经过审定的大型海藻新品种仅有24个,约占海水养殖新品种的18%,与其产量占比并不匹配。为此,本文介绍了大型海藻产业的特点、近60年育种技术进展和育种成果,并针对大型海藻育种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型海藻育种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大型海藻 新品种 育种技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王亚冰 王倩 高权新 郑汉丰 许建 王鲁民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年养殖产量位列全国网箱养殖鱼类之首。然而,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的产量和逐年扩增,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种质退化、品质下降、抗病抗逆性差及良种覆盖率低等。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是解决当前大黄鱼产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鱼类遗传改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分子育种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大黄鱼育种领域,对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带动了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概述了大黄鱼分子育种相关技术,并详细论述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遗传连锁图谱与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全基因组重测序(WG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基因组选育(GS)和基因编辑技术,最后对大黄鱼育种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红会 胡振 张金刚 邹桂伟 梁宏伟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溶解氧、水温和氨氮等水环境因子胁迫已成为制约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抗逆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鱼类对温度、低氧、氨氮、亚硝态氮、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环境耐受性鱼类新品种的育种现状,提出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结果发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高通量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技术,深入解析鱼类响应环境因子胁迫的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高效精准抗逆新品种的培育,为鱼类抗逆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种业 水产养殖 环境胁迫 抗逆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