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1)
- 2023(4764)
- 2022(4389)
- 2021(4044)
- 2020(3735)
- 2019(8863)
- 2018(8789)
- 2017(17046)
- 2016(9754)
- 2015(11298)
- 2014(11621)
- 2013(11862)
- 2012(11436)
- 2011(10347)
- 2010(10570)
- 2009(9905)
- 2008(10185)
- 2007(9453)
- 2006(7983)
- 2005(7144)
- 学科
- 济(41544)
- 经济(41508)
- 业(24831)
- 管理(24704)
- 方法(22582)
- 数学(20400)
- 数学方法(20224)
- 企(19311)
- 企业(19311)
- 农(11716)
- 财(10800)
- 学(9989)
- 中国(9642)
- 制(8690)
- 贸(8299)
- 贸易(8299)
- 易(8051)
- 地方(7914)
- 农业(7529)
- 业经(7260)
- 教育(6989)
- 务(6764)
- 财务(6730)
- 财务管理(6709)
- 和(6519)
- 研究(6459)
- 企业财务(6319)
- 理论(6124)
- 银(5892)
- 银行(5858)
- 机构
- 大学(150902)
- 学院(147372)
- 济(59233)
- 经济(57745)
- 管理(53915)
- 研究(52738)
- 理学(46311)
- 理学院(45755)
- 管理学(44824)
- 管理学院(44550)
- 中国(37471)
- 科学(34186)
- 京(32687)
- 农(31065)
- 所(28135)
- 财(26451)
- 业大(26087)
- 研究所(25737)
- 农业(24684)
- 中心(23900)
- 江(23496)
- 财经(21260)
- 北京(20742)
- 范(19632)
- 师范(19394)
- 经(19173)
- 院(18971)
- 经济学(18476)
- 州(18097)
- 经济学院(16880)
- 基金
- 项目(96504)
- 科学(73464)
- 研究(68097)
- 基金(67840)
- 家(60182)
- 国家(59683)
- 科学基金(49098)
- 社会(40380)
- 省(38776)
- 社会科(38132)
- 社会科学(38116)
- 基金项目(36216)
- 划(32843)
- 自然(32772)
- 教育(32769)
- 自然科(31943)
- 自然科学(31925)
- 自然科学基金(31346)
- 资助(28667)
- 编号(28444)
- 成果(23507)
- 重点(22363)
- 部(21651)
- 发(20874)
- 课题(20092)
- 创(19577)
- 科研(19284)
- 计划(19073)
- 创新(18378)
- 大学(18377)
共检索到21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玮 林振清 杨前宇 陈浙勇 谢锦忠
测定了椽竹竹材的理化性质,并与毛竹、青皮竹和绿竹竹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椽竹各竹龄竹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523 0.632 g.cm-3、0.656 0.801 g.cm-3和0.658 0.777 g.cm-3,随着竹龄增长各部位竹材密度表现出增大的趋势,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基本密度小于参比竹种毛竹和青皮竹,大于绿竹。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的平均气干体积干缩率和全干体积干缩率分别为9.6%和13.6%,大于毛竹;各竹龄椽竹竹材径向干缩率大于弦向干缩率和纵向干缩率。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的灰分平均含量小于绿竹和青皮竹,酸不溶木素平均含量与青皮竹接近而小于绿竹,综纤维素含...
关键词:
椽竹 竹材 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灵飞 韩红 马乃训 戴启惠
对10属41种丛生竹材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1种竹材纤维长度为1.88~3.04mm,平均2.37mm;纤维宽度为12.4~20.8μm,平均16.6μm,长宽比为101~210之间,平均145;壁腔比为2.3~5.0,平均3.6;纤维组织比量13.87%~54,96%,平均44.35%(薄壁组织比量34.36%~75.11%,平均45.07%;输导组织比量6.82%~15.66%,平均10.58%);纤维素含量42.33%~52.08%,平均48.05%;基本密度0.440~0.817g/cm ̄3,平均0.680g/m ̄3。从纤维形态和纤维素含量来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伟 黄坚钦 卢敏 钱领元 傅维南
对6属17种丛生竹竹材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竹种的内部解剖构造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维管束的形态及密度。供试竹种中竹杆维管束类型主要有紧腰型和断腰型两大类,其中断腰型又可细分为花竹亚型、信宜石竹亚型、黄麻竹亚型和大琴丝竹亚型。通过对竹材内部解剖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用途竹种的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竹子分类,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玖荣 郑焕 林辉 林占熺
为了缓解西北部荒漠化严重的问题,筛选抗寒性强的芦竹属菌草.以芦竹属菌草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期间不同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其变化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显著性分析等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筛选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结果显示抗寒性综合得分大小表现为:绿洲3号>绿洲6号>绿洲5号>绿洲2号>绿洲7号.由此可知,这5个品种中抗寒性最好的是绿洲3号.
关键词:
菌草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静文 王华忠 马乃训 张文燕
对刚竹属34种散生竹种竹材的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测试结果表明:34个竹种竹材的纤维长为1.545~2.119mm;纤维宽为12.20~17.64μm;长宽比为96.6~150.4;壁腔比为2.46~5.62;纤维素含量为41.26%~49.29%;纤维组织比量为29.47%~56.55%;基本密度为0.559~0.809g/cm3,各竹种之间竹材纤维形态和主要理化性状统计分析结果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文会 顾小平 马灵飞 官凤英 岳晋军
在浙江平阳竹木混交林内,采集3年生大木竹,按标准制成试样,测定了丛生竹种大木竹竹材的各力学性质,并以材性优良的毛竹为参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木竹竹材的顺纹抗拉、顺纹抗压、抗劈力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238.0 MPa、75.1 MPa、45.6 N.mm-1和12.6 GPa,比毛竹材的相应值大或与毛竹相当,顺纹抗剪和抗弯强度较毛竹材为低。大木竹的各力学性质间有较密切的相关性,顺拉强度∶顺压强度∶顺剪强度∶抗劈力∶抗弯强度为3.2∶1.0∶0.2∶0.6∶1.8。该研究结果可为大木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木竹 力学性质 抗压 竹板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宏健 杜凡 张福兴
对云南4种典型的材用丛生竹(龙竹Dendrocalamusgiganteus,甜龙竹Dendrocalamusbrandisi,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aceus,油勒竹Bambusalapidea)的维管束密度、纤维比量、密度、含水率、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和弦向抗弯强度的检测结果认为:4种竹材之间和同一竹种内径向、弦向和纵向上的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结构指标与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认为:纤维比量比维管束密度与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更为密切;4种竹材的纤维比量与密度、弦向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呈正比关系,与饱湿含水率呈反比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喜 刘杏娥 李贤军 杨淑敏 尚莉莉 单海斌
为了丛生竹材工业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比较手法对两种丛生竹材的动态润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液体在不同竹材表面上的接触角都随时间增长以反函数模型呈减小趋势,斜率越来越小。甲酰胺和二碘甲烷在竹材表面形成的初始接触角较蒸馏水大。蒸馏水和甲酰胺在竹材表面的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非常接近,从刚接触至2 s,接触角急剧减小,之后变化较缓。二碘甲烷在竹材表面的接触角随时间增长基本保持不变,只稍有下降。经不同处理后的龙竹和车筒竹材表面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且随时间增长接触角减小的速率越来越小。经过高温和硼酸处理后的竹材表面初始接触角较未处理材大10°左右,高温处理和防霉处理后的表面接触角差...
关键词:
丛生竹 润湿性 接触角 比较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孝政
浙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适合丛生竹的生长,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分布面积较大的有绿竹(Bumbusa atrovirens Wen)、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温州水竹(Bambusa pachinensis var.hirsutissima W.C.Lin)、大木竹(Lingnania wenchouensisWen)和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这些竹种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产量和营林
关键词:
丛生竹 测树因子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蒙兰杨 黄雪芬 黄大勇 唐武 潘永光 邓莉明 余慧连 韦旖旎
【目的】大型丛生竹是广西各地发展笋材两用林优先考虑的竹种类型。研究6种大型丛生竹的竹笋产量及其与竹丛结构因子的相关性,为广西大型丛生竹优良竹种选择及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安排6种大型丛生竹造林,造林后第3年调查竹丛结构和竹笋产量,采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方法比较不同竹种的竹笋产量差异性,并分析竹笋产量和竹丛结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丛竹平均年产笋量为勃氏甜龙竹(16.30 kg)>田林麻竹(13.00 kg)>吊丝球竹(6.88 kg)>撑绿杂交竹30号(5.85 kg)>马来甜龙竹(3.77 kg)>壮绿竹(3.55 kg),年发笋数量为勃氏甜龙竹(5.24个)>田林麻竹(4.55个)>撑绿杂交竹30号(2.82个)>吊丝球竹(2.48个)>马来甜龙竹(2.06个)>壮绿竹(1.69个),单个竹笋质量为勃氏甜龙竹(3.09 kg)>田林麻竹(2.86 kg)>吊丝球竹(2.76 kg)>壮绿竹(2.10 kg)>撑绿杂交竹30号(2.07 kg)>马来甜龙竹(1.82 kg);勃氏甜龙竹和田林麻竹不但盛笋期长,而且竹笋产量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竹种(P <0.05);勃氏甜龙竹、田林麻竹和吊丝球竹的单个竹笋质量显著大于壮绿竹、撑绿杂交竹30号和马来甜龙竹。立竹胸径越大,田林麻竹、马来甜龙竹、撑绿杂交竹30号、壮绿竹、勃氏甜龙竹的竹笋产量和发笋数量或单个竹笋质量越大;立竹量越大,吊丝球竹的竹笋产量、发笋数量及勃氏甜龙竹的发笋数量越大;竹丛蔸部占地面积越大,勃氏甜龙竹、撑绿杂交竹30号、壮绿竹的竹笋产量、撑绿杂交竹30号的出笋数量和吊丝球竹的单个竹笋质量越大。【结论】不同竹种的出笋高峰期及其持续时间不同。勃氏甜龙竹和田林麻竹的竹笋产量较高、单个竹笋质量较大、产笋盛期较长,是广西南宁引种栽培的优选竹种。立竹胸径对大型丛生竹竹笋产量的影响比立竹数量和竹丛蔸部占地面积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大型丛生竹 竹笋产量 竹丛结构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滕江南 黄张婷 项婷婷 姜培坤 孟赐福
【目的】测定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热值,结合其生物量计算对应的能量现存量,比较其现状差异,并探究丛生竹系统中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优势的竹种,为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中国8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慈竹)的竹叶、竹枝、竹秆等器官为对象,分析其单位面积生物量,利用量热仪测定干物质热值,计算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结果】8种丛生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6.68~77.72 t·hm-2,其中龙竹最高,麻竹最小;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不同丛生竹生物量分配不同;8种丛生竹各器官干物质热值为16.407~19.9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春华 洪宏 喻云水 周蔚虹
从竹材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和维管束,利用SEM、TG、XRD分析手段对分离出来两组织的化学组分含量、形貌特征、吸湿性、热稳定性及结晶性做了相应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壁组织主要成分为半纤维素,维管束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SEM图片显示薄壁组织为方形胞腔状,质地疏松易碎,维管束呈纤维束状,相互紧密排列;吸湿性测定结果表明,由于薄壁组织疏水性内含物含量高,而维管束亲水性羟基相对比例较高,使得吸湿能力维管束比薄壁组织要显著;TG分析表明维管束热稳定性较好,热解所需活化能较高;XRD表征结果显示薄壁组织的相对结晶度要比维管束低7.8%。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紫球 陆媛媛 范伟青 叶慧群 吴礼栋
为了解肥料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选择施用尿素、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及不施肥的5年生毛竹进行竹材密度、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拉强度测定。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毛竹相比较,其材性弦向抗弯弹性模量基部显著增大(P0.05);顺纹抗剪强度除基部外;其余部分均差异显著(P<0.01),施化肥与有机肥比较,尿素的差异变化率达±8.0%以上,最大的-17.1%,而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为±4.9%以下,最小的-0.85%,化肥比有机肥的增加了1倍。这说明施化肥的毛竹材性的变化较大,不施...
关键词:
木材学 化肥 有机肥 毛竹 物理力学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桂仁意 邵继锋 俞友明 朱永军 董墩义 方伟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秆形通直、材性优良,是利用范围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刘亚迪等,2008);但同时因毛竹秆高大、枝叶繁茂,是受风雪灾害影响较大的林种之一(肖本权,2003)。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涉及湖南、安徽、浙江、江西等19个省(区、市),受灾森林面积1860万hm2(祝列克,2008),受灾中心区域为毛竹的主分布区,占我国毛竹林面积的70%以上。据统计,全国竹林受灾面积约400万hm2,其中80%为毛竹林(李潇晓,2008)。在竹林培育中,为应对雨雪冰冻灾
关键词:
毛竹 钩梢 竹材 物理力学性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云芳 俞友明 方伟 陈建寅 张爱良 韩春
红壳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竹龄、竹秆部位均有密切关系。竹材的干缩性随竹龄增加逐渐减少;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加,至5~6年生达最大值。竹秆由下至上,含水率、干缩性逐渐减少;维管束密度和基本密度逐渐增加,力学强度亦相应提高。竹材横断面的不同分割对抗压强度有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红壳竹 竹材 物理性能 力学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