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4)
2023(2354)
2022(2037)
2021(1886)
2020(1636)
2019(3802)
2018(3744)
2017(6798)
2016(4141)
2015(4665)
2014(4762)
2013(4861)
2012(4768)
2011(4470)
2010(4584)
2009(4158)
2008(4270)
2007(3751)
2006(3440)
2005(3043)
作者
(15455)
(12980)
(12964)
(12237)
(8479)
(6350)
(5804)
(5051)
(5012)
(4774)
(4706)
(4498)
(4443)
(4377)
(4218)
(4108)
(3914)
(3901)
(3851)
(3751)
(3434)
(3428)
(3338)
(3065)
(3018)
(2989)
(2987)
(2804)
(2787)
(2729)
学科
(15861)
经济(15840)
管理(8727)
(8482)
方法(7967)
(6905)
数学(6870)
数学方法(6732)
(6643)
企业(6643)
(4350)
中国(3633)
(3126)
(3044)
业经(2966)
农业(2940)
地方(2857)
(2825)
金融(2823)
(2777)
贸易(2777)
理论(2720)
环境(2696)
(2671)
(2667)
(2522)
银行(2485)
(2405)
(2086)
资源(1995)
机构
大学(68122)
学院(66064)
研究(28557)
(22967)
经济(22479)
科学(21916)
管理(20458)
中国(20098)
(18781)
理学(17780)
理学院(17444)
(17110)
管理学(16825)
管理学院(16724)
研究所(16214)
(15679)
农业(15163)
业大(13853)
中心(11658)
(10476)
(10370)
科学院(10079)
(10077)
(10048)
(9924)
师范(9874)
北京(9781)
农业大学(9727)
(9337)
实验(9183)
基金
项目(47715)
科学(36198)
基金(34912)
(33704)
国家(33491)
研究(28482)
科学基金(26418)
自然(19802)
自然科(19330)
自然科学(19316)
自然科学基金(18933)
基金项目(18512)
(17989)
社会(16661)
(16531)
社会科(15716)
社会科学(15709)
资助(14926)
教育(13027)
重点(11829)
计划(11411)
科技(10796)
(10332)
编号(10184)
(10054)
科研(9668)
(9268)
创新(8838)
专项(8798)
成果(8682)
期刊
(24457)
经济(24457)
学报(19013)
研究(17292)
(16789)
科学(15783)
大学(12789)
学学(12203)
中国(12003)
农业(11513)
管理(7075)
(7061)
(6404)
业大(5745)
(5542)
金融(5542)
教育(5216)
资源(5157)
(4984)
农业大学(4704)
林业(4403)
技术(4145)
财经(4145)
自然(4069)
经济研究(3804)
图书(3776)
科技(3711)
(3561)
中国农业(3438)
问题(3276)
共检索到96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文庆  王少平  范正琪  李纪元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 g·L-1蔗糖+0.05 g·L-1硼酸+100 mg·L-1GA3+900 g·L-1Ca(NO3)2;花粉最佳贮藏温度为-80℃;-80℃贮藏360 d后,花粉萌发率仍达到原来的58.19%,3种保护酶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衰老能力较强;贮藏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出现最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室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翔  刘庆华  王奎玲  刘庆超  王建萍  唐启和  刘天裕  
采用TTC法测定"长柱耐冬"、"深红皱瓣"、"花团锦簇"、"霜红"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花粉活力和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4个耐冬山茶品种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深红皱瓣’花粉活力在开花期间显著优于‘长柱耐冬’、‘花团锦簇’、‘霜红’3个品种,4个品种的花粉寿命最长可达到37 d。4个品种的耐冬山茶柱头在开花1~7 d内均具可授性。在1~4 d可授性较强,不同的耐冬山茶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向涛  刘庆华  王奎玲  律春燕  
以耐冬山茶为材料,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耐冬山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耐冬山茶的光补偿点为32μmol/(m2.s),光饱和点1 233μmol/(m2.s),最适生长温度为18~20℃。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现单峰变化曲线,最大光合速率出现在7月份10:00~12:00,影响光合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强、气孔导度、温度和气孔CO2浓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孙振元  李纪元  范正琪  殷恒福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过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花芽形态特征来对其进行判别。花芽分化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RNA、总核酸含量及RNA/DNA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花芽分化逐渐升高,在花瓣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雄蕊、雌蕊原基分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奎玲  牟少华  刘庆超  唐启和  刘庆华  
【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耐冬山茶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探讨其品种分类问题。【方法】利用荧光AFLP技术,采用8对EcoRⅠ/Mse 1引物对耐冬山茶16个品种及2个变异类型、5个山茶南方品种、2个云南山茶品种进行AFLP分析,得到清晰的相关AFLP谱带。【结果】在所测试的30个样品基因组中,8对AFLP引物共获得1 062条清晰的谱带,记录了98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2.9%,按照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法(UPGMA)构建树状分支图。【结论】耐冬山茶与南方山茶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将耐冬山茶品种分成6个亲缘关系不同的组,表明耐冬山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管雨  贾文庆  刘会超  张智俊  
以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新鲜花粉为试材,通过培养基萌发试验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碘-碘化钾(I-KI)染色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了不同储藏条件及时间对木瓜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瓜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0 mg·L-1蔗糖+30 mg·L-1硼酸+8 g·L-1琼脂,萌发率达75.09%;TTC染色法的染色率为60.64%,适宜作为木瓜花粉生活力的测定;I-KI染色法的染色率仅为17.94%,不宜于其生活力的测定;适宜木瓜花粉储藏的条件依次为-80℃,4℃,-23℃和常温;花粉在-80℃储藏16 d后,花粉萌发率仍达到22.9%。图2表2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李纪元  范正琪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对其花色色素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20%的乙醇、料液比1∶5、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1h;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低pH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色;色素抗氧化、还原能力差,对螯合剂、苯甲酸钠敏感;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食盐、柠檬酸、维生素C具增色作用;金属离子Co2+,Cu2+,Mg2+,Ca2+,Zn2+,Mn2+,K+,A13+,Sn2+等具增色作用,Fe2+,Fe3+,Pb2+影响色素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鹏  杨颖  奚如春  黄容容  
[目的]探究高州油茶花粉特征。[方法]通过纤维素酶法、扫描电镜法、养分测定、TTC染色法等方法对花粉数量、花粉形态、花粉养分含量及花粉贮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枚花药的花粉量平均为2 699粒,单花花粉数平均为461 186粒;(2)高州油茶花粉大小属中等水平,极轴长44.66~54.08μm,赤道轴长27.38~34.29μm,呈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萌发孔在正常状态下为三(拟)孔沟型;(3)高州油茶花粉养分中全N、全P、全K、全Ca、全Mg、全Zn和全B的含量分别为58.72、7.73、8.65、1.94、1.22 g·kg~(-1)和135.93、2.73 mg·kg~(-1),全N、全P、全K、全Ca的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不明显,全Zn和全B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明显;(4)低温、干燥条件有利于高州油茶花粉的贮藏,4℃干燥贮藏60 d后花粉生活力保持在80%以上,-20℃干燥、-80℃干燥贮藏360 d后花粉生活力仍在30%以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先裕  黄坚钦  徐奎源  夏国华  袁紫倩  凌骅  王正加  
为解决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花期花粉的采集和有效保存等问题,系统观测雄蕊开花习性,采用荧光染色反应(FCR)法研究了不同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差异,以及不同储藏条件(室温密封、室温密封干燥;4℃密封、4℃密封干燥;-70℃密封、-70℃密封干燥)和储藏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月26日薄壳山核桃雄蕊花萼开裂,5月6日花药由绿变黄,5月7-9日雄蕊进入散粉期,5月8日散粉量最大,占花粉总量的75%,至5月10日花粉基本散尽,花药变黑、小花开始脱落;②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大小依次为即将散粉期(花药由绿变黄)>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花粉耐储藏性亦是即将散粉期最优,即将散...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周兰英  
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花粉为材料,通过设置3种储藏温度(25℃,5℃,-20℃)探讨花粉生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硼酸、赤霉素、氯化钙单独或共同作用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松花粉储藏0 d时花粉生活力为91.77%,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3种储藏温度的花粉生活力均下降,下降速率表现为25℃>5℃>-20℃,说明低温能增加花粉的耐储性。单因子萌发实验显示:蔗糖的最适质量浓度为80 g·L(-1),萌发率为82.41%;赤霉素的最适质量浓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世伟  程金水  陈俊愉  
该文报道了金花茶和山茶花的两个种间杂种,对黄色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两个品种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朱朝阳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用TTC法测定油茶花粉散粉后的活力变化及寿命,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了花粉萌发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油茶花粉活力在散粉8 h呈上升趋势,即散粉第1~2天保持较高活力,随后活力开始下降,花粉寿命为4~10 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第1~5天;油茶花粉萌发率是体现花粉活力的一个指标,结果略低于TTC法测定的花粉活力值,它是对TTC法测定花粉活力的补充和验证;油茶柱头可授性持续3~6 d,花苞在将开而未开时已具备一定可授性,开花第1~5天柱头可授性呈上升趋势,第5~10天可授性减弱至基本消失;与柱头可授性相比,花粉寿命相对长些,试验结果与所观测的单花开放寿命较相一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宣君华  林夏珍  
以山茶Camellia japonica鲜花为试材,以感官分值和含水率为指标,研究不同化学溶液和包埋材料处理对山茶花的干燥护形效果,寻找最佳护形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溶液处理对山茶干花护形效果不同,其护形效果的优劣顺序分别为:无水乙醇中浸泡3.0h后用体积分数为50%二甲苯浸泡2d>体积分数为30%的甘油中浸泡4.0h>250g·L-1的蔗糖溶液浸泡4.5h>无水乙醇中浸泡3.0h后用体积分数为50%丙二醇浸泡2d;不同包埋材料中以1/2硅胶+1/2氯化钠的包埋效果最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绍云  朱学南  周国宁  
研完结果表明:山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盆土的含水量上升而提高。通过与金钟花、杜鹃花叶片蒸腾速率及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比较研究表明:因山茶具有较厚的蜡质层,具有较低的蒸腾速率,但它具有较低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故对水分胁迫的抗性较差。对自然界山茶群落生境的调查也发现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是其适生的生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辛雷  李纪元  范正琪  田敏  范妙华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poisonous elements in flowers of Camellia chekiangoleosa,C.polydonta,C.semiserrata and C.azalea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the four Camellia flowers had no difference.The maximum protein content was 82.9 g?kg-1,detected in the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