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9)
- 2023(14374)
- 2022(12579)
- 2021(11492)
- 2020(9771)
- 2019(22087)
- 2018(21897)
- 2017(41986)
- 2016(23274)
- 2015(25854)
- 2014(25757)
- 2013(25552)
- 2012(23342)
- 2011(21143)
- 2010(20988)
- 2009(19132)
- 2008(18434)
- 2007(15981)
- 2006(14024)
- 2005(12101)
- 学科
- 济(89481)
- 经济(89368)
- 管理(65681)
- 业(60079)
- 企(48671)
- 企业(48671)
- 方法(41851)
- 数学(36599)
- 数学方法(36203)
- 中国(25171)
- 农(24356)
- 财(21708)
- 学(21673)
- 业经(19632)
- 地方(19258)
- 贸(17175)
- 贸易(17167)
- 易(16624)
- 环境(16581)
- 农业(16545)
- 制(15400)
- 理论(14730)
- 和(13955)
- 技术(13871)
- 务(13315)
- 财务(13251)
- 财务管理(13231)
- 划(13056)
- 银(13046)
- 银行(12975)
- 机构
- 大学(329006)
- 学院(326831)
- 管理(128807)
- 济(125375)
- 经济(122503)
- 理学(112512)
- 理学院(111200)
- 研究(110278)
- 管理学(109111)
- 管理学院(108546)
- 中国(79765)
- 科学(72979)
- 京(70091)
- 农(61196)
- 所(56154)
- 业大(55448)
- 财(55269)
- 研究所(51839)
- 中心(50356)
- 农业(48582)
- 江(47507)
- 财经(45156)
- 北京(43642)
- 范(43383)
- 师范(42858)
- 经(41043)
- 院(39986)
- 州(38628)
- 经济学(36953)
- 师范大学(34792)
- 基金
- 项目(232947)
- 科学(181579)
- 基金(168715)
- 研究(162723)
- 家(149839)
- 国家(148594)
- 科学基金(126616)
- 社会(102121)
- 社会科(96776)
- 社会科学(96749)
- 省(91669)
- 基金项目(90789)
- 自然(85547)
- 自然科(83559)
- 自然科学(83535)
- 自然科学基金(82014)
- 划(77895)
- 教育(74299)
- 资助(68648)
- 编号(65226)
- 重点(52181)
- 成果(51180)
- 部(49910)
- 发(49120)
- 创(48087)
- 科研(45229)
- 创新(44942)
- 课题(44827)
- 计划(44516)
- 大学(42463)
- 期刊
- 济(133255)
- 经济(133255)
- 研究(92948)
- 学报(60625)
- 中国(58140)
- 农(54415)
- 科学(52674)
- 大学(44421)
- 管理(44371)
- 学学(42010)
- 财(39582)
- 农业(37238)
- 教育(33941)
- 技术(25802)
- 融(25305)
- 金融(25305)
- 业经(22656)
- 经济研究(21558)
- 财经(20893)
- 业(18852)
- 问题(18746)
- 图书(18174)
- 经(17772)
- 科技(17196)
- 版(16719)
- 业大(16453)
- 理论(15643)
- 技术经济(15184)
- 商业(15066)
- 资源(14885)
共检索到46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雪萍 王平 朱帮助
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场所,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文章从能源消耗和非能源消耗两个方面构建城市CO_2排放量测算清单,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影响CO_2排放量的各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市总的碳排放量呈波动式变化,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占总CO_2排放量的80%左右;CO_2排放强度呈波动式下降。人口、经济、技术、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和出口额对CO_2排放量的影响是正向的,产业结构对CO_2排放的影响最大,第二产业占比每增加1%,CO_2排放量将增加2.582%;外商投资对CO_2排放量的影响是负向的,外商投资有利于降低CO_2排放量。
关键词:
CO_2排放 城市 核算 STIRPAT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丛建辉 王晓培 张婷婷 张进鹏
基于山西省1987—2012年六张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省际贸易因素的IO-SDA模型,对山西省CO_2排放总量及CO_2完全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再分解,从省域整体及分行业角度,分时间段讨论影响山西省CO_2排放增长的各种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消费扩张效应、投资扩张效应、省际调出扩张效应等经济规模扩张因素为山西省CO_2排放的主要促增因素,省际调出扩张效应影响最大,这证实省际贸易因素在山西省这类能源输出型省份CO_2排放格局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直接能耗强度效应为关键促降因素;另外,不同时间段内山西省各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促增、促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CO_2排放 省际贸易 IO-SDA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志和 陈青青
在测算我国1997~2007年间省级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以此建立面板数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模型,研究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中全国和东部地区EKC曲线呈倒N型,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则随人均GDP单增,工业比重及煤炭消费比重的降低都将导致CO2排放量的减少。
关键词:
CO2排放 区域 面板数据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贺春 高诚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法的思路,构建CO2排放和能源消费分解扩展模型,深入挖潜影响我国CO2排放的各项驱动因素。同时,以2000-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探索碳排放总量与能源结构、能耗强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等重要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间的驱动关系。结果显示:CO2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耗强度是其主要驱动因素;所构建模型对影响CO2排放有关因素的分解与量化效果较好,可为日后监控我国CO2排放水平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青青 龙志和
提出面板数据空间误差分量模型,采用基于广义矩估计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方法,研究1997-2007年间,我国省级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级CO2排放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CO2排放较多的省份往往会影响邻近地区的CO2排放;CO2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倒N型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未考虑空间相关性时,CO2排放转折点为人均GDP 51 730元,我国目前仍处于CO2排放量上升期;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误差分量模型修正后,CO2排放下降转折点为人均GDP约53 237元,较未考虑空间因素时有所提高,省际间的空间相互影响,对CO2排放下降转折点的人均GDP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证研究结果同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鸿武 王珂英 项本武
基于1995-2010年中国29省的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城市化对低、中、高收入组省份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CO2排放量的增加;各省人均实际收入和CO2排放量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随着人均实际收入的上升,城市化对低、中、高收入省份CO2排放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低收入组而言,城市化和CO2排放量之间呈U形变化关系,对中等收入组而言,城市化水平的上升会带来CO2排放量的单调增加;而对高收入组来说,城市化和CO2排放量之间存在倒U形变化关系。说明城市化水平的上升对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性与居民收入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阶段是密切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赵楠 冯恺
研究和分析了城市CO2排放的核心驱动力和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水平和城市CO2排放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上升是城市CO2排放的主体驱动力,而城市地理位置、空间形态和城市所采取的低碳政策是城市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驱动力的差异,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低于全国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对城市CO2排放的影响是长期和不易改变的,主要通过影响城市的采暖和制冷来影响城市CO2排放;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则是中长期的,密集程度高,空间布局紧凑的城市其人均CO2排放水平往往较低;城市...
关键词:
城市CO2排放 驱动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Robert Rieg 马卫民
本文采用Kaya及其扩展模型将CO2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7个方面。根据1995~2009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数据,利用LMDI模型分解计算出7个因素的CO2排放量和贡献值。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江苏省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对CO2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负向驱动作用,人均产出和产业能源强度分别是影响CO2排放的正向和负向主导因素。降低CO2排放量,需要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
关键词:
CO2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江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刘婷 王丰国
本文运用LMDI方法,采用"三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7—2014年的CO_2排放总量进行分解,探讨了8大区域的CO_2排放特征及其对全国碳排放的贡献,并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口结构及人口总量6大因素对CO_2排放的影响。文章基于CO_2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的基本特征,分4个阶段考察了区域CO_2排放特征及各因素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8大区域中,京津和南部沿海地区对全国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小,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贡献最大,西北地区的贡献呈上升趋势;在影响CO_2排放的因素中,人均产出的变动为主要助长性因素,能源强度的变化为主要抑制性因素,能源结构变动的助长性逐年减弱,并在近年成为抑制性因素;2007年之后,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也由助长性因素转为制约性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需要协调区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改善能源使用的技术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刘大为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CO2排放是大势所趋。通过对江苏省1996~2010年GDP、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能源效率等因素和CO2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江苏CO2排放的因素主要有GDP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其中GDP呈正向驱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呈负向驱动效应,且GDP对CO2排放的影响超过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同时,预测结果表明:江苏CO2的总体排放量仍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7.34%。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CO2排放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 江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辉 董晔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增加的约束问题。文章估算出中国1978~2008年存在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是高能耗和高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意味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CO2作为环境成本的代理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CO2排放 能源消费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少剑 刘艳艳 方创琳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CO2排放是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梳理了CO2排放的估算方法、排放强度、排放绩效、排放影响因素和未来排放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结果表明,CO2排放研究发展迅速并且成果丰富,CO2排放是不同因素众多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学科融合框架下地理与空间因素重视不足,研究尺度以全球化、国际化为主,多尺度研究逐步凸显并开始关注尺度效应,但省级、城市尺度的面板研究仍匮乏;面板数据逐步受到关注,动态分析对比评价仍待完善。未来研究在变量选取上应更加全面细化,尝试多尺度综合分析,逐步凸显城市碳排放研究,需更加关注理论结合本地化实践,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掌握差异化趋势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