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1)
- 2023(5674)
- 2022(5069)
- 2021(4508)
- 2020(3863)
- 2019(8713)
- 2018(8629)
- 2017(17453)
- 2016(9195)
- 2015(10576)
- 2014(10600)
- 2013(10568)
- 2012(10365)
- 2011(9459)
- 2010(9802)
- 2009(9449)
- 2008(9456)
- 2007(8488)
- 2006(8017)
- 2005(7438)
- 学科
- 济(42487)
- 经济(42433)
- 管理(23141)
- 业(20922)
- 贸(19487)
- 贸易(19473)
- 易(18893)
- 方法(18382)
- 数学(16350)
- 数学方法(16183)
- 企(15157)
- 企业(15157)
- 中国(14575)
- 农(11328)
- 财(10387)
- 制(10382)
- 地方(9726)
- 银(9121)
- 银行(9117)
- 行(8824)
- 出(8021)
- 融(7647)
- 金融(7646)
- 关系(7597)
- 业经(7476)
- 农业(6559)
- 学(6556)
- 口(6345)
- 出口(6343)
- 出口贸易(6343)
- 机构
- 大学(141484)
- 学院(139802)
- 济(66158)
- 经济(64771)
- 管理(49538)
- 研究(49159)
- 理学(41608)
- 理学院(41065)
- 管理学(40408)
- 管理学院(40151)
- 中国(39537)
- 财(32950)
- 京(30094)
- 科学(26288)
- 财经(25588)
- 所(24118)
- 经(23025)
- 中心(22410)
- 江(21871)
- 经济学(21408)
- 研究所(21235)
- 经济学院(19688)
- 北京(19547)
- 范(19244)
- 师范(19139)
- 财经大学(18784)
- 农(18321)
- 院(18102)
- 州(17492)
- 贸(17245)
- 基金
- 项目(82763)
- 科学(65416)
- 研究(62281)
- 基金(61335)
- 家(52380)
- 国家(52034)
- 科学基金(44062)
- 社会(41466)
- 社会科(39656)
- 社会科学(39650)
- 基金项目(31969)
- 省(30432)
- 教育(28491)
- 自然(26339)
- 划(25887)
- 自然科(25728)
- 自然科学(25721)
- 资助(25703)
- 自然科学基金(25223)
- 编号(24893)
- 成果(21370)
- 部(19396)
- 重点(18663)
- 发(18291)
- 国家社会(17819)
- 课题(17599)
- 教育部(16972)
- 人文(16642)
- 社科(16125)
- 创(16077)
共检索到225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晶 李迪
文章基于2019—2020年我国主要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数据,以进出口商品总额作为衡量对外贸易状况的代理指标,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探讨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整体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非均衡与空间极化性,分别采用Dagum基尼系数改变量和LU极化指数改变量从国家(地区)组别和商品类别两个维度测度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稳定性水平。结果表明:(1)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与空间极化现象;(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总体稳定性水平较高,且国家(地区)组别间稳定性的贡献率最大;(3)通过二维矩阵法可将进出口商品类别划分为紧密型、震荡型、松散型三大类,其中,归属于紧密型的第2类、第4类和第9类商品对改善贸易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李荣林
对于一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不同的贸易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以这些理论分歧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RCA指数在衡量比较优势时的优劣,并构造了能客观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分解的贸易数据研究中国1987~2005年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检验表明,虽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没有产生"比较优势陷阱"的锁定效应。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比较优势 稳定性 单位根检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苏文 黄汉民
高质量的制度是贸易促进型的,而制度变迁对贸易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即使是正向制度的变迁,在短期内也可能会因为制度的不稳定性而产生阻碍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成本。文章利用1995~2009年105个国家的样本平均每5年期的面板数据,从法律制度、微观经济制度和宏观经济制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察制度质量和制度稳定性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国的制度质量越高、稳定性越强,其对外贸易增长就越快。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制度的稳定性作保障,制度质量和制度稳定性在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制度稳定性 对外贸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代中强
文章利用对外贸易总体差异性指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差异指标、出口竞争力差异指标对厦漳泉三地对外贸易差异进行全面分析。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外贸区位熵指数及锡尔指数实证分析表明,三地对外贸易总体绝对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出口商品结构分析表明,三地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下降,而一般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在出口市场集中度指数上,泉州出口市场集中度在上升,而漳州和厦门则在下降。但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方面,厦门表现出与漳州和泉州完全相反的趋势。针对三地的贸易竞争力TC指数研究表明三地贸易竞争力都出现了上升,
关键词:
厦漳泉 区域对外贸易 非均衡发展 系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贵全
我国技术的非平衡结构特征必然造成经济的非均衡,结构性短缺在短期内也难以消除,它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演变。实现对外贸易的根本性变革关键在于切断技术非平衡结构演变的自我循环倾向。
关键词:
非平衡结构 短缺 对外贸易 实证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立南
从长远看,同世界经济接轨可以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很正确和必要的。但从近期而言,它使经济发展的外部均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也向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对此,《国内外市场接轨与对外贸易均衡》一文,阐述了我国自去年以来在国内外市场接轨中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对产生贸易逆差的原因、发展趋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且还提出了纠正贸易逆差的若干对策。文章值得一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贵清
文章建立一个对我国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均衡模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证检验,并最终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对外贸易与我国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的长期相关性,该结论对我国的环境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环境效应 改进均衡模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国平 张清翠
本文对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长期内三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实际汇率对进出口贸易有单向的促进作用,但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而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
对外贸易 VAR模型 汇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瑞君 朱宝树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基线。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胡焕庸线"两侧,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人口迁移和分布变动的分析比较,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基本稳定,但人口非均衡分布变化呈现新特点:(1)人口迁移的主流向,按东、中、西部区分,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趋势,而按"胡焕庸线"两侧东、西半壁区分,却表现为"涓涓细水向西流"。(2)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持续高强度集聚的趋势有所转变,"胡焕庸线"两侧的"中间地带"(中部和西南部)成为中国人口净迁出不对称的"分水岭"。(3)中西南部的人口"空心化"受制于东部的空间极化效应,"胡焕庸线"的稳定对中国人口的均衡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化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口分布均衡与非均衡的矛盾统一,人口均衡分布的要义在于"均而不衡,衡而不均",因此,要实施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和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均衡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受文
"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我国外贸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外贸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我们将继续加快转变外贸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宇
该文以小行星2867 Steins为例,研究了质量瘤的变化对小天体平衡点的位置、拓扑类型和稳定性的影响。考虑了单层相似质量瘤、单层球形质量瘤、多层相似质量瘤和多层球形质量瘤等4种质量瘤的情形。发现质量瘤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平衡点稳定性和拓扑类型的变化。对于小行星2867 Steins来说,无质量瘤和有质量瘤情形的体外平衡点E4的拓扑类型和稳定性不同,前者对应的该平衡点是不稳定的,拓扑类型为Case 5;而后者对应的该平衡点是稳定的,拓扑类型为Case 1。相比无质量瘤情形,有质量瘤情形的体外平衡点的质心距更大,而体内平衡点的质心距更小。如果质量瘤位置、密度和体积基本相同,则质量瘤的形状变化对平衡点位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质量瘤的形状变化对平衡点的拓扑类型和稳定性没有影响。该结果有助于理解内部结构的变化对小行星引力场环境的影响,可为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引力场重构、轨道设计与任务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舜佳 生延超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将中国301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修正以往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参数释义,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检验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仅提升了所在区域和毗邻区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无助于技术进步率提升;外贸空间辐射能力有限,仅提升一阶邻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光伟
对外贸易是香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香港的对外贸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阐述了香港的进口格局和港产品出口的状况,分析了香港的转口贸易及其与内地的贸易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旭泽
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中美贸易失衡原因及贸易战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文章首先基于美国对中国和东亚国家(地区)贸易差额数据实证检验两者的联动关系,接着分析贸易战前后我国贸易流向和流量的变化。研究发现,产业转移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贸易战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下降显著,贸易流向逐渐由美国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关键词:
贸易战 产业转移 贸易流向 “一带一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琦
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产业集聚的发生 ,但仅作为贸易替代的要素流动 ,不足以发生产业集聚。历史和偶然事件对产业区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而循环累积过程导致产业长时期地锁定在某个地区。预期和自我实现机制可以使得产业集聚中心转移或产生新的中心
关键词:
产业 集聚 预期 积累循环的自实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