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1)
2023(5368)
2022(4777)
2021(4199)
2020(3641)
2019(8452)
2018(8712)
2017(17452)
2016(9793)
2015(11754)
2014(12156)
2013(12385)
2012(11246)
2011(10132)
2010(10400)
2009(9853)
2008(9531)
2007(8838)
2006(8253)
2005(7616)
作者
(29415)
(24422)
(24001)
(23199)
(15088)
(11769)
(11200)
(9475)
(9050)
(8873)
(8183)
(8094)
(7730)
(7520)
(7513)
(7381)
(7328)
(7199)
(7129)
(7003)
(6384)
(6004)
(5883)
(5580)
(5531)
(5525)
(5361)
(5287)
(4975)
(4856)
学科
(46122)
经济(46077)
管理(32241)
(26369)
(20499)
企业(20499)
方法(19766)
数学(18367)
数学方法(18149)
中国(15845)
(13226)
环境(13038)
(11932)
地方(11561)
(10612)
业经(9340)
(8953)
银行(8944)
(8616)
(8485)
贸易(8476)
(8459)
(8243)
农业(8095)
(7646)
(7277)
(7255)
金融(7254)
(6762)
财务(6720)
机构
学院(148091)
大学(146753)
(64017)
经济(62657)
管理(57067)
研究(48649)
理学(47866)
理学院(47366)
管理学(46713)
管理学院(46454)
中国(39195)
(31924)
(31742)
科学(28086)
财经(24816)
(24444)
(23161)
中心(23069)
(22120)
研究所(21754)
(21716)
北京(20762)
业大(19698)
经济学(19530)
(19368)
师范(19221)
(19060)
财经大学(18070)
经济学院(17747)
(17478)
基金
项目(90140)
科学(70066)
研究(68001)
基金(63634)
(54118)
国家(53706)
科学基金(45455)
社会(42989)
社会科(40876)
社会科学(40860)
(36063)
基金项目(33789)
教育(30954)
(30189)
自然(27809)
编号(27655)
自然科(27042)
自然科学(27034)
资助(26713)
自然科学基金(26456)
成果(22753)
(20937)
(20355)
重点(20279)
课题(19988)
(17872)
教育部(17262)
人文(17254)
科研(17254)
发展(17187)
期刊
(73624)
经济(73624)
研究(47843)
中国(27972)
(22924)
管理(20046)
(19184)
学报(18751)
科学(18483)
(17177)
金融(17177)
技术(16736)
教育(15073)
大学(14490)
学学(13332)
业经(12821)
农业(12801)
财经(12018)
经济研究(11795)
问题(10459)
(10360)
(8669)
统计(8473)
技术经济(8307)
商业(8138)
理论(7818)
资源(7505)
图书(7455)
(7415)
实践(7070)
共检索到230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连毅  
以DEA为基本模型,应用环境生产技术构建了环境规制下的物流效率评价模型,对2003-2012年我国中部省份物流效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蓝海燕  姜力文  
研究多供应商、单制造商、多零售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库存系统,考虑节点成员多种产品订货与存储过程中的碳排放,基于扩展EOQ思想建立限额与交易机制下三级供应链分散与集中决策模型,计算实验表明:对供应链整体设定排放限额可以更低成本减少排放,供应链成员还可能获得传统供应链集中决策无法实现的额外碳收益,碳约束的存在,更增加了供应链集中决策价值。此外,相比政府分配碳限额变化,碳价格变动对供应链影响更显著,市场机制对于减排控制更有效。
[期刊] 预测  [作者] 赵道致  原白云  徐春秋  
低碳环境下考虑产品碳排放约束,本文研究了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设计问题。假定产品市场需求受减排率影响,设计了由零售商驱动的收益共享契约进行供应链协调。首先分析了政府实施碳总量限制和排放交易政策下,零售商不提供契约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的利润;而后研究了零售商提供收益共享契约时双方的博弈决策过程,建立了以零售商为主方、制造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得到了制造商的最优减排率和零售商的最优分享比例;通过对比发现零售商提供收益共享契约后,能激励制造商提高产品的减排率,增加供应链双方的利润,实现了Pareto改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杰梅   祁婧洁   尹琪   高丽  
绿色发展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借助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在碳排放约束下2009—2020年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揭示物流效率类型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通过泰尔系数和变异系数研究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城市间与省际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我国碳排放约束下物流效率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在逐渐通车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周围的城市物流效率提升明显。(2)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物流效率类型的城市对其邻近城市的物流效率转移有明显带动或抑制影响。(3)物流业GML指数值大于等于1的城市在全国各个地区分布大致均匀,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较大。(4)省际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明显高于城市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基于结果分析提出在碳排放约束下提升物流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杰梅   祁婧洁   尹琪   高丽  
绿色发展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借助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在碳排放约束下2009—2020年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揭示物流效率类型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通过泰尔系数和变异系数研究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城市间与省际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我国碳排放约束下物流效率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在逐渐通车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周围的城市物流效率提升明显。(2)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物流效率类型的城市对其邻近城市的物流效率转移有明显带动或抑制影响。(3)物流业GML指数值大于等于1的城市在全国各个地区分布大致均匀,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较大。(4)省际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明显高于城市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基于结果分析提出在碳排放约束下提升物流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晓怡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度了2003-2012年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近十年间金融效率改善不大,金融效率呈现省内差异较大而省际差异较小的特征。因此,我国必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发展不能只重视金融数量扩张,也必须重视金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张凌生  
利用中部地区1999~2013年的数据,基于节能潜力视角分析中部地区能源效率,进一步实证研究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中部地区节能潜力较大,需要提高能源效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R&D投入对能源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部地区要提升能源效率,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易东波  张雄  胡超  谢达胜  
分别考虑3种碳政策约束下两级供应链生产库存决策问题。以企业的视角探究其在不同碳政策下如何决策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目标,通过对不同碳政策下的模型进行细化研究,证明了对于合作型的两级供应链在合理的碳政策下,企业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量,且不明显增加总成本。同时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随着碳价的提高,企业努力减少碳排放量的激励作用越明显。并讨论了在碳限额政策下碳限额E的上下界值,在该政策下可以严格控制碳排放量,但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企业的生产更具柔性。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这些结论。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易东波  张雄  胡超  谢达胜  
分别考虑3种碳政策约束下两级供应链生产库存决策问题。以企业的视角探究其在不同碳政策下如何决策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目标,通过对不同碳政策下的模型进行细化研究,证明了对于合作型的两级供应链在合理的碳政策下,企业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量,且不明显增加总成本。同时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随着碳价的提高,企业努力减少碳排放量的激励作用越明显。并讨论了在碳限额政策下碳限额E的上下界值,在该政策下可以严格控制碳排放量,但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企业的生产更具柔性。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这些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玮玮  郑文清  
商业模式作为新的分析单元,提供一条理解、分析、沟通、创新企业选择的有力途径,逐渐被认为是商业系统传递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力量。融合碳排放约束机制的商业模式不仅可以获得正常的经济收益,还可以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益如改善生产率、提高效率、降低浪费、减少资金要求;同时这也意味着从一般环境项目的被动监控,到更加主动积极的商业意识和商业远见。因此从碳排管理角度审视商业模式的要素演变和支撑框架厘清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思路和方法体系,以最终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要素之间包容性增长。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道致  原白云  夏良杰  谢鑫鹏  
在碳排放总量限制和排放交易政策约束下,分析了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联合减排问题。考虑产品需求受减排率和低碳推广影响且两产品间存在部分替代性,文中借助有同时选择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推广相结合的联合减排模式,得到了联合减排模式下两制造商各自的最优减排率和零售商的最优低碳推广程度;并与制造商单独减排模式对比,发现当零售商销售两产品的边际利润比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有动机为制造商提供不同程度的低碳推广参与联合减排,并且在联合减排模式下制造商的减排率有所增加;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继斌  
中国27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是伴随着中部地区逐步"沉陷"而来的。中部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中部地区为全国提供的廉价能源、廉价粮食和廉价劳动力,大大地降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本,却使中部地区自身陷入困境。中部"沉陷"已成为和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部陷阱。解决这一问题,使中部地区重新崛起需要中央政府施行强有力的区域援助和制度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现象。通过城市群空间整合,将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引导城市群在空间上的协调有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部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应因群制宜采取不同的空间链接模式,并把握好中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