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9)
- 2023(18139)
- 2022(15655)
- 2021(14393)
- 2020(12211)
- 2019(27632)
- 2018(27542)
- 2017(52857)
- 2016(28610)
- 2015(31937)
- 2014(31681)
- 2013(31576)
- 2012(28945)
- 2011(25965)
- 2010(26178)
- 2009(24620)
- 2008(24149)
- 2007(21744)
- 2006(19578)
- 2005(17350)
- 学科
- 济(117735)
- 经济(117591)
- 业(107189)
- 管理(95465)
- 企(88318)
- 企业(88318)
- 方法(50797)
- 农(49979)
- 数学(40660)
- 数学方法(40220)
- 业经(35697)
- 财(34253)
- 农业(33375)
- 中国(30775)
- 地方(25768)
- 制(24487)
- 技术(23800)
- 务(23555)
- 财务(23484)
- 财务管理(23456)
- 学(23088)
- 环境(22405)
- 企业财务(22185)
- 理论(21462)
- 和(21063)
- 划(20586)
- 贸(19754)
- 贸易(19738)
- 易(19120)
- 策(18795)
- 机构
- 学院(408203)
- 大学(403254)
- 管理(167156)
- 济(164221)
- 经济(160608)
- 理学(143962)
- 理学院(142483)
- 管理学(140316)
- 管理学院(139580)
- 研究(129996)
- 中国(101903)
- 京(85792)
- 科学(80240)
- 农(75680)
- 财(75567)
- 所(64003)
- 江(63748)
- 业大(63509)
- 中心(61930)
- 财经(59869)
- 农业(57937)
- 研究所(57859)
- 经(54319)
- 北京(53473)
- 范(52685)
- 师范(52256)
- 州(51071)
- 经济学(47676)
- 院(46996)
- 经济管理(45084)
- 基金
- 项目(275201)
- 科学(217971)
- 研究(204712)
- 基金(199497)
- 家(171938)
- 国家(170348)
- 科学基金(148512)
- 社会(130555)
- 社会科(123439)
- 社会科学(123403)
- 省(110336)
- 基金项目(106948)
- 自然(95582)
- 自然科(93293)
- 自然科学(93274)
- 教育(91959)
- 自然科学基金(91638)
- 划(89788)
- 编号(84616)
- 资助(80013)
- 成果(66908)
- 重点(60535)
- 创(60005)
- 部(59986)
- 发(59428)
- 课题(56898)
- 创新(55387)
- 国家社会(53093)
- 科研(51562)
- 人文(51516)
- 期刊
- 济(190349)
- 经济(190349)
- 研究(118242)
- 中国(81794)
- 农(73868)
- 管理(63069)
- 学报(61121)
- 财(59719)
- 科学(58018)
- 农业(50038)
- 大学(47461)
- 学学(44560)
- 教育(43103)
- 融(37800)
- 金融(37800)
- 技术(37270)
- 业经(36911)
- 财经(28853)
- 经济研究(26951)
- 业(26331)
- 问题(25591)
- 经(24725)
- 图书(21941)
- 技术经济(21900)
- 科技(20682)
- 版(20137)
- 资源(19609)
- 现代(19547)
- 理论(19059)
- 商业(18405)
共检索到610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丽 肖仁桥
基于创新系统理论,将生态环境效应纳入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框架之中,选取2005—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度安徽省各地市农业创新系统效率,并分析比较了安徽省各地市和皖南、皖北两大地区的效率差异,给出了农业创新系统资源利用的4种模式。采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创新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整体水平一般,各地区及两大地区之间效率差异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是农业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护对创新系统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产业结构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农业创新系统 效率 生态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绪辉 王柳元 贺菊花
研究选取2009—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模型对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测度,并采用Tobit模型对其驱动因素估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东中西区域效率差异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是制约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水平与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有显著的关系,而城镇化水平、金融环境与产业结构均对农业创新系统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世友 万光彩
[目的] 定量分析安徽省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和耦合态势,并结合区域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两系统相互影响模式。[方法] 通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从全省和区域两个层面分析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结果] (1)时间变化:2005—2020年全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指数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农业经济系统表现为逐年增加,农业生态系统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一级指标中仅生态压力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生态条件、产业发展、产业效益3指标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耦合度由中度耦合向极度耦合发展,协调度从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过渡。协调类型则从农业经济系统极度滞后向农业生态系统严重滞后转变。(2)时空变化:2005—2020年各地级市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指数年际变化较小,且区域差异小;农业经济系统年际变化大,且区域差异明显;区域耦合类型,2010年以前大部分区域处于农业经济滞后阶段,2011—2020年全区域农业经济滞后类型相对减少,滞后程度减低,农业生态滞后类型开始加重;其中,经济滞后类型主要集中在安徽西部的六安市、阜阳市、淮北市、亳州市,生态滞后类型主要集中在安徽南部和东部,包括黄山市、宣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宿州市、合肥市等区域;[结论] 近15年来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前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滞后于农业生态,明显限制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耦合度和协调度增加,但环境压力增大,长期发展可能造成两系统脱耦;全省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呈现西部农业经济滞后,东部生态滞后的分布态势,并随时间变化不同,各区域应因地制宜促进两系统良性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登峰 王巍 陈菁
从技术创新投融资的三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和技术创新型企业出发,以技术创新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作为内部环境的主要参与者,同时考虑到技术创新投融资的外部大环境,提出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为例,对2004—2009年安徽省的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9年安徽省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得分经历了一个迅速上升的过程,在2008年略有波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金融机构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投融资 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韦文联 韦艾平
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章认为,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就必须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资金、制度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
农业企业 科技创新 安徽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世昌 吴晓磊
[目的]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得以正常运转,研究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效率,以期为今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法,系统分析了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并选用能值投入率、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4项指标评价能值效率。[结果]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波动不大,不可辅助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更新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比重较高,在可更新能值中,劳动力能值占比为99.63%。能值产出中,畜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渔业和种植业。2013—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逐年递减,环境负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值自给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递增。[结论]该阶段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但对环境的利用程度较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今后应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邵娜 沈文娟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经济金融关系。安徽省蚌埠市信用生态环境在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信用立法滞后、部门合作领域小、联合惩戒范围较窄等问题。运用DEA明,信用生态环境对蚌埠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大。因此,应健全信用法律框架,完善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加大社会信用生态环境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茆志英 李晓明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在工业反哺农业宏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实际,也要充分尊重农民需求意愿。本文在基本覆盖安徽省的反哺农业政策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相关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且探索反哺农业的政策需求。
关键词:
新时期 工业反哺农业 政策 实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四军 张庚
文章运用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将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工业三废"排放量加入生产函数,利用全国各省市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考虑环境效应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进一步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地区逐步降低的特点;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能源消费结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框架。运用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总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各省份GDP、CO2和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BC2-DEA模型,测算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分析比较全国整体、各省份和三大地区的能效差异;给出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的4类模式,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提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媛媛 杨善啸 曲泽静 陈浩
本文基于六次产业理论,针对安徽生态农业现有标准体系存在科技水平低、品牌认证落后、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关键技术、农业领域和典型功能3个维度确定了标准体系结构要素,并构建了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标准体系的实施能有力促进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通过安徽与周边8个地区的比较,提出了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标准化品牌认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电商及标准化实施主体、开展文化创意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倩
金寨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生态环境现状。1.水环境。安徽省金寨县饮用水主要来自于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部分饮用水源于地下水。据2011年统计,金寨县饮用水源为Ⅱ类,符合饮用水标准。地表水水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琳玲 龙如银 陈红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促使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政策限制企业碳排放,能源因素成为衡量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以安徽省11 909个微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各企业考虑能源投入的企业绩效值,并分析企业异质性对考虑能源投入的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徽省工业企业考虑能源投入的绩效值偏低,且受企业异质性显著影响,企业异质性对处于不同绩效水平企业的影响程度不一致。规模方面,规模对绩效值的影响显著,但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控股类型方面,国有企业对绩效值影响显著,外资控股企业影响不显著;行业类别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丽琳 李旭辉 戴炜
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基于能值理论测算并分析了2011—2016年16个地级市绿色GDP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动状况,通过空间德宾面板模型测度二者间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安徽省各地绿色经济增长总量提升,人均绿色GDP逐年增加,但绿色GDP占传统GDP比值多数城市小幅下降,传统资源型城市比值最低,农业大市及旅游强市比值最高;(2)安徽省总体生态环境压力大,整体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地区压力上行趋势明显,传统资源型城市生态压力尤为堪忧。(3)安徽省地级市绿色经济增长对临近地市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生态环境压力对地区绿色增长产生直接限制效应及间接空间扩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