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4)
- 2023(14324)
- 2022(11746)
- 2021(10807)
- 2020(9193)
- 2019(20661)
- 2018(20092)
- 2017(38046)
- 2016(20817)
- 2015(22982)
- 2014(22600)
- 2013(22659)
- 2012(21190)
- 2011(19149)
- 2010(19289)
- 2009(18133)
- 2008(18303)
- 2007(16520)
- 2006(14833)
- 2005(13978)
- 学科
- 济(92640)
- 经济(92524)
- 业(84718)
- 企(75753)
- 企业(75753)
- 管理(73981)
- 方法(41302)
- 数学(32836)
- 数学方法(32531)
- 农(29045)
- 财(28946)
- 业经(28319)
- 中国(25383)
- 务(20788)
- 财务(20772)
- 财务管理(20746)
- 农业(20516)
- 制(19710)
- 企业财务(19708)
- 技术(18647)
- 环境(18230)
- 学(18028)
- 贸(17822)
- 贸易(17810)
- 划(17613)
- 易(17412)
- 和(16470)
- 策(16026)
- 理论(15277)
- 体(14964)
- 机构
- 学院(307223)
- 大学(306451)
- 济(135113)
- 经济(132792)
- 管理(117865)
- 研究(109520)
- 理学(100889)
- 理学院(99823)
- 管理学(98342)
- 管理学院(97793)
- 中国(87125)
- 科学(66632)
- 京(65869)
- 财(62271)
- 农(60726)
- 所(56851)
- 研究所(51635)
- 财经(49433)
- 中心(49142)
- 农业(48238)
- 业大(47987)
- 江(47705)
- 经(45135)
- 经济学(42022)
- 北京(41823)
- 院(38929)
- 经济学院(37887)
- 州(36879)
- 财经大学(36635)
- 范(36176)
- 基金
- 项目(201785)
- 科学(160334)
- 基金(150678)
- 研究(142079)
- 家(134184)
- 国家(133065)
- 科学基金(113715)
- 社会(94117)
- 社会科(89388)
- 社会科学(89364)
- 基金项目(78262)
- 省(76794)
- 自然(74355)
- 自然科(72678)
- 自然科学(72652)
- 自然科学基金(71488)
- 划(65063)
- 教育(63259)
- 资助(62369)
- 编号(52887)
- 重点(45907)
- 部(45351)
- 创(44433)
- 业(43731)
- 发(43673)
- 成果(42409)
- 创新(40960)
- 国家社会(40745)
- 科研(39105)
- 教育部(38369)
- 期刊
- 济(151335)
- 经济(151335)
- 研究(92739)
- 中国(62646)
- 农(55887)
- 学报(52367)
- 财(51005)
- 科学(49046)
- 管理(48653)
- 大学(39566)
- 农业(38384)
- 学学(37607)
- 融(30308)
- 金融(30308)
- 教育(25950)
- 技术(25780)
- 财经(25775)
- 经济研究(24769)
- 业经(24181)
- 业(23752)
- 经(22416)
- 问题(19789)
- 贸(17685)
- 技术经济(17630)
- 世界(17099)
- 国际(15626)
- 版(15324)
- 统计(14313)
- 现代(14304)
- 科技(14108)
共检索到471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立宏 王艳 陈家宜
中国采矿业具有代际负外部性和环境负外部性特征,但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不考虑负外部性影响,而现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也仅考虑环境污染,难以真实衡量采矿业的效率与绿色技术进步。本文构建了考虑双重负外部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基于2005—2015年采矿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其变动率,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代际负外部性、环境负外部性等,以考察其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结果显示:①考虑环境和代际双重负外部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②采矿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开采业增速最快,其次为煤炭开采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业,油气开采业最低。③代际和环境负外部性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皆呈现抑制作用,但对不同产业的抑制程度存在异质性。环境负外部性对煤炭开采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代际负外部性对油气开采业和黑色金属开采业的抑制作用则高于其他采矿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林美 郭佐宁 张金锁
晋陕蒙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能源富集区,其采矿业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采矿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科学测算GTFP能客观描述科技进步与创新、规模收益等对产出增长的驱动/阻碍情况,为其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然而,现有采矿业GTFP研究较少将经济、能源、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在内,导致测算的GTFP与实际有一定差距。为此,将能源消费量与CO2排放同时纳入研究框架,采用SBM模型测算出考虑CO2与不考虑CO2排放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在此基础上运用GML指数测算出2000—2018年晋陕蒙采矿业5个细分行业GTFP,并按区域与时间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该区域采矿业高效发展与绿色生产间的协调、可持续性较差;技术进步是采矿业GTFP增长的源泉,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降低的主因,且前者的阻滞作用更大。考察期内,采矿业GTFP年均增长率为1.2%,除黑色金属矿选业年均增长率为-0.4%,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为0,剩余细分行业均为正增长。晋陕蒙要继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协同改善技术效率,助力实现黄河流域采矿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林美 郭佐宁 张金锁
晋陕蒙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能源富集区,其采矿业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采矿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科学测算GTFP能客观描述科技进步与创新、规模收益等对产出增长的驱动/阻碍情况,为其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然而,现有采矿业GTFP研究较少将经济、能源、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在内,导致测算的GTFP与实际有一定差距。为此,将能源消费量与CO2排放同时纳入研究框架,采用SBM模型测算出考虑CO2与不考虑CO2排放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在此基础上运用GML指数测算出2000—2018年晋陕蒙采矿业5个细分行业GTFP,并按区域与时间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该区域采矿业高效发展与绿色生产间的协调、可持续性较差;技术进步是采矿业GTFP增长的源泉,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降低的主因,且前者的阻滞作用更大。考察期内,采矿业GTFP年均增长率为1.2%,除黑色金属矿选业年均增长率为-0.4%,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为0,剩余细分行业均为正增长。晋陕蒙要继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协同改善技术效率,助力实现黄河流域采矿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丹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并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发展程度、畜牧业结构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政策创新的重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就中国的具体实践而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受地区技术创新、要素结构和FDI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影响效应最大的路径是要素结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新蜀 李梦洁
本文选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能源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我国省际层面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借助面板模型分析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力度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OFDI和环境规制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符合"波特假说",同时环境规制能够促使OFDI发挥技术溢出与结构优化效应来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间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并向中等标准组看齐;门槛检验显示,OFDI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门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鹏升 陈艳莹
本文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国家"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中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机制,并从企业议价能力视角探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短期内会降低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长期内则会对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形成环境规制的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污染企业的工业产值越高、纳税总额越大、职工人数越多时,其对地方经济和官员政绩考核的贡献也越大,能够获得对政府在环境规制执行过程中越高的议价能力,使其免于严格的环境规制,进而降低了环境规制的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企业的政治关联性越强或其所在城市的政治约束越弱时,会放大企业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弱化环境规制的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政府应保持环境规制执行的持续性,避免"运动式"执法;切实提高环境绩效考核权重,破解中央目标和地方激励不相容难题;继续推进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和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弱化地方政府对环境规制执行的干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基于已有研究不考虑环境污染或者仅以单一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采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法将五种主要污染物合成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基于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合理性和优点,测算了1996~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考虑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八大经济区环境约束下的TFP差异显著,样本考察期内,南部沿海的环境TFP最高,大西北居第二,北部沿海居第三,后面依次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综合、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区域环境TFP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管制政策措施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杰新 唐德才 吉中会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2003-2013年中国环境规制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结果发现:2003年中国环境规制有效省市在布局上表现出较强的东部、西部"双边效应",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效省市逐渐转为无效,直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规制又重新变为有效,而东部沿海一直处于有效状态;从2003-2013年,中国环境规制效率在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两极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规制有效省份越来越多,"两极效应"又逐渐减弱;由变异系数检测中国环境规制效率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差异程度仍然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