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9)
2023(10703)
2022(9394)
2021(8751)
2020(7545)
2019(17542)
2018(17164)
2017(33640)
2016(18802)
2015(21710)
2014(21867)
2013(21711)
2012(20200)
2011(18067)
2010(18677)
2009(17452)
2008(17689)
2007(16528)
2006(14606)
2005(13427)
作者
(53854)
(44627)
(44590)
(43173)
(28761)
(21428)
(20566)
(17344)
(16668)
(16475)
(15108)
(14782)
(14402)
(14366)
(14230)
(14069)
(13686)
(13333)
(13027)
(13006)
(11209)
(11052)
(11027)
(10266)
(10200)
(10050)
(10037)
(10028)
(9135)
(9016)
学科
(78867)
经济(78778)
管理(57066)
(53171)
(43262)
企业(43262)
方法(34477)
数学(30506)
数学方法(30162)
(24983)
(24036)
中国(23247)
(20640)
贸易(20632)
(20192)
地方(18280)
业经(16977)
(16856)
农业(15108)
(14672)
(14453)
(13518)
(13313)
银行(13292)
(12732)
(12723)
财务(12675)
财务管理(12634)
(11998)
金融(11996)
机构
学院(270709)
大学(268651)
(117348)
经济(114860)
管理(104579)
研究(91214)
理学(88748)
理学院(87819)
管理学(86517)
管理学院(85972)
中国(70943)
(58642)
(56313)
科学(52630)
(46007)
财经(44795)
(44088)
(44039)
中心(43325)
研究所(41085)
(40482)
业大(36746)
经济学(36461)
北京(35706)
(34861)
师范(34586)
(34514)
农业(34378)
经济学院(33177)
财经大学(32767)
基金
项目(169420)
科学(133201)
研究(127370)
基金(122375)
(104601)
国家(103700)
科学基金(88864)
社会(80864)
社会科(76872)
社会科学(76848)
(66275)
基金项目(63668)
教育(59076)
自然(55473)
(55469)
自然科(54162)
自然科学(54144)
自然科学基金(53177)
编号(52217)
资助(51466)
成果(44233)
(38699)
重点(37903)
(37337)
课题(36836)
(34855)
教育部(33506)
国家社会(33079)
(32995)
人文(32738)
期刊
(133127)
经济(133127)
研究(85031)
中国(54056)
(46529)
(40169)
管理(37629)
学报(37584)
科学(35099)
(29494)
金融(29494)
教育(29144)
大学(28745)
学学(26677)
农业(26361)
技术(26062)
财经(22345)
经济研究(22161)
业经(21901)
(19186)
问题(18143)
(17564)
国际(14388)
技术经济(14123)
图书(14100)
(14082)
理论(13360)
商业(13159)
统计(13148)
世界(12407)
共检索到419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孙华蔚   王靖   刘雅  
物流枢纽能够产生经济溢出效应,但在竞争环境中,其策略性行为可能流失部分货源,导致各方利益受损并影响溢出效应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可对到当地物流枢纽中转货物的托运人补贴,帮助当地物流枢纽吸引货源并发展地区经济。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者,物流枢纽为跟随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考虑无政府补贴、一方政府补贴和双方政府补贴三种情形,探讨溢出效应对地方政府最优补贴策略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两物流枢纽经济溢出系数均较小时,双方政府的均衡策略为均不补贴;经济溢出系数均适中或差异较大时,均衡策略为一方政府补贴;经济溢出系数均较大时,均衡策略为均补贴。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及分析了经济溢出系数、运输成本等关键参数的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路路  马静元  李鹏  
传统燃油车置换电动汽车可以有效缩小两者的市场占有差距,促进电动汽车稳健发展。本文考虑电动汽车的置换模式,分析消费惯性、燃油车市场比例以及电动汽车环境质量对企业与政府的最优决策、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剩余、环境效益以及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电动汽车环境质量的提升,电动汽车零售价格波动加大,政府购置补贴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两类消费者的实际支出成本则先减后增;企业的置换补贴随消费者惯性和置换净效益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有旧车消费者比例的增加,消费者剩余随之增大,而社会福利在一定市场条件下随之降低。因此,要根据消费者是否具有旧燃油车来区分消费者类型,鼓励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及时调整置换及购置补贴,以保障企业权益,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的出台,政府为交通枢纽建设提出了新的方向与目标,但是交通枢纽等级如何测度,对本地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仍未得到解决。本文首先对中国城市的交通枢纽等级进行划分,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然后基于2003—2013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枢纽城市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交通枢纽分布有着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不过正在逐渐改善;交通枢纽对本地区及周围区域的经济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作用大小按照全国性枢纽、区域性枢纽、地区性枢纽排序;东、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类交通枢纽都有显著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鹏   王要玉   张志坚  
针对线上渠道的溢出效应,研究了线下零售商的在线评论服务策略。因此,构建了线下零售商与线上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均衡结果,分析了溢出效应和在线评论对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评论服务策略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好评偏好和溢出效应特征,消费好评偏好较高且负向溢出效应显著时,在线评论服务实现了零售商间的共赢,但在线评论服务水平较低。随着正向溢出效应更显著,线下零售商提供在线评论服务的积极性降低。在不同在线评论服务策略中,消费者好评偏好对产品定价与利润产生的影响截然相反。无在线评论服务时,零售价格与需求变化关系正相关。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谭德庆   黎倩   张聪聪  
研究存在产品认可度差异及品牌溢出效应下供应商入侵策略的问题,并纳入零售商的其他外部选择考量,构建多阶段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分析不同情形下各方的均衡结果及最优策略,揭示品牌溢出效应对于供应商入侵及零售商转换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供应商的产品认可度较低时,品牌溢出策略反而会产生负效应,导致供应商会入侵但放弃依赖零售商的品牌溢出;当供应商的产品认可度适中且品牌溢出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时,供应商总是会采取品牌溢出策略进行市场入侵,此时零售商也不总是抵制供应商的品牌溢出策略,仍愿意选择继续与其合作,达成双赢局面;当供应商的产品认可度较高时,供应商总有入侵动机且零售商会采取转换策略,此时若替代供应商的生产成本低,供应商仍倾向与零售商维持合作,相反,若替代供应商的生产成本高,供应商则偏好零售商采取转换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云旋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试点是加快全国流通市场一体化的有益尝试,也为城市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定量评估了我国21个物流枢纽城市的贸易竞争力,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其经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城市贸易竞争力较强,中西部地区较弱,研究期内我国物流枢纽城市贸易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为规模因素而非技术因素。物流枢纽城市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加城市贸易规模,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技术因素驱动的贸易竞争力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经济溢出效应,基于规模因素驱动的贸易竞争力并未产生明显的经济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包国宪  关斌  
基于公共价值理论,文章以我国162个地级市为样本,结合文本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建构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公民诉求、公民集体偏好、地方政府价值取向与预算支出决策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民诉求要首先转化为公民集体偏好,才能承载公共价值进而被政府预算支出决策所考虑,公民集体偏好是公民诉求与地方政府预算支出决策间的中介变量。另外,公民诉求能否转化为公民集体偏好并在多大程度上被地方政府预算支出决策所采纳,存在情景问题,政府"GDP主义"价值取向调节了公民集体偏好所起到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揭示了公民诉求影响地方政府预算决策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公共预算支出决策中公共价值的生成路径,对推动参与式预算的改革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琳   朱璇  
“一带一路”为西部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定量评估和考察物流效率并剖析其影响因素对推动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SBM-DEA模型测度了西部地区13个物流枢纽节点城市物流效率,而后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西部13个物流枢纽节点城市的物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能够显著提升物流效率。从空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来看,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能够显著提升周边地区的物流效率;城镇化不仅会降低本地的物流效率,还会抑制周边地区的物流效率;同样,政府干预也会降低周边地区的物流效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制定和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鑫榕  
在二级产业链内下游企业进行合作研发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固定价格和浮动价格策略下的整体研发效果,并讨论了水平溢出对整体研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价格策略下,下游企业研发产出和最终产品产量,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利润都会随着水平溢出的增加而增加;与浮动价格策略相比,在固定价格策略下,下游企业的研发产出效果更优,最终产品产量更大,上、下游企业利润更高;水平溢出效应越大,选择固定价格策略对上下游企业越有利。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艳丽  胡小建  杨海洪  卢朝东  
本文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建立了无政府补贴、政府补贴给绿色产品制造商或绿色消费者三种情况的绿色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绿色产品制造商、普通产品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决策变量的影响。同时,分析和对比了三种情况下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销售量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研究表明,政府的补贴有利于绿色产品制造商的发展,且从绿色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相较于补贴给绿色消费者,政府补贴给绿色产品制造商更有利于绿色产品的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艳丽  胡小建  杨海洪  卢朝东  
本文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建立了无政府补贴、政府补贴给绿色产品制造商或绿色消费者三种情况的绿色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绿色产品制造商、普通产品制造商以及零售商决策变量的影响。同时,分析和对比了三种情况下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销售量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研究表明,政府的补贴有利于绿色产品制造商的发展,且从绿色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相较于补贴给绿色消费者,政府补贴给绿色产品制造商更有利于绿色产品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敏   付霞  
综合运用模型假设、数学推导及算力分析方法,考虑政府补贴和消费者双重偏好因素,本文构建双渠道绿色供应链定价策略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绿色产品销售价格与需求量起正向作用,对普通产品的批发价格、销售价格与需求量起负向作用;消费者绿色偏好对绿色产品的销售价格、需求量起正向作用,对普通产品的批发、销售价格及需求量起负向作用;消费者线下渠道偏好对线上绿色产品的销售价格、需求量起负向作用,对线下普通产品的批发、销售价格及需求量起正向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成锋   赵路   王龙鑫  
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均面临资金约束的情形下,考虑政府为推动供应链绿色化转型而给予上游制造商绿色技术投入补贴。通过构建由政府、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三种融资策略下绿色供应链各主体的利润和社会总福利等。研究表明:对于制造商(零售商)而言,当银行借贷利率(贸易信贷利率)超过某一阈值后,“银行借贷+延迟支付”融资策略均会优于“银行借贷+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于绿色供应链和政府而言,“银行借贷+延迟支付”融资策略始终是最优选择,并且此策略下的政府补贴比例最低且产品绿色度最高。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曹中秋  张子元  傅端香  
为研究消费者绿色偏好和政府补贴的不同水平对供应链成员营销策略的影响问题,本文建立了仅包含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营销策略选择模型,分别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Matlab软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只有当消费者绿色偏好以及政府补贴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有效促进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均采取绿色营销策略;当消费者绿色偏好或政府补贴处于较低水平时,零售商往往会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分享制造商绿色营销所带来的收益;随着制造商和零售商采取绿色营销策略所需投入成本的上升,双方采取绿色营销策略所需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也会上升,随着市场上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的上升,双方采取绿色营销策略所需政府补贴将会下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鹏  杜建国  朱宾欣  陆玉梅  
利用博弈论探讨了异质性创新下不同政府补贴策略对绿色供应链创新绩效的差异性影响。假设供应商进行边际成本密集型绿色创新(MIGI)而制造商为研发密集型绿色创新(DIGI),分别建立并求解了独立创新补贴(IM)、联合创新且分别补贴制造商和供应商(UG)、联合创新且完全补贴制造商(UMI)、联合创新且完全补贴供应商(USI)四种政府绿色补贴模型。研究发现:联合创新下的产品绿色度一定高于独立创新,且随补贴程度的增大加速上升。政府补贴仅会提升USI模式下的费用分担比例,因而USI模式下制造商的绿色创新程度高于UMI和UG模式,而供应商的绿色创新程度在三种补贴模式下均相同。无论是从产品绿色度、供应链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总福利的角度,USI模式均最优,其次是UMI和UG模式,IM模式最次。若把环境规制成本考虑在内,政府补贴净收益并不一定在USI模式下达到最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