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9)
2023(13517)
2022(11185)
2021(10204)
2020(8740)
2019(19419)
2018(19107)
2017(37280)
2016(20255)
2015(22514)
2014(22414)
2013(22403)
2012(20705)
2011(18404)
2010(19015)
2009(18060)
2008(18489)
2007(17050)
2006(15391)
2005(14495)
作者
(59713)
(49605)
(49383)
(47268)
(32171)
(23786)
(22407)
(19140)
(18809)
(18348)
(17005)
(16810)
(16249)
(16114)
(15957)
(15293)
(14877)
(14835)
(14645)
(14369)
(12470)
(12418)
(12182)
(11653)
(11365)
(11245)
(11127)
(11114)
(10054)
(10025)
学科
(92457)
(86497)
经济(86383)
(83794)
企业(83794)
管理(78188)
方法(37312)
(32649)
业经(30110)
(29560)
数学(28477)
数学方法(28148)
(23506)
财务(23481)
财务管理(23453)
企业财务(22127)
中国(21628)
农业(21313)
(20919)
(19221)
技术(18449)
(16262)
贸易(16253)
理论(16162)
(15798)
(15740)
(15449)
(15064)
银行(15032)
(14823)
机构
学院(298456)
大学(292557)
(126703)
经济(124170)
管理(118975)
理学(101043)
理学院(100092)
管理学(98689)
管理学院(98144)
研究(97318)
中国(79254)
(64348)
(61089)
科学(56628)
(52523)
(49789)
财经(49434)
(48595)
中心(45171)
(44832)
研究所(44265)
业大(42136)
农业(41268)
北京(38577)
(38220)
经济学(37663)
财经大学(36308)
(34853)
商学(34576)
(34361)
基金
项目(186229)
科学(148479)
基金(137181)
研究(135911)
(118950)
国家(117800)
科学基金(102789)
社会(87467)
社会科(83045)
社会科学(83027)
(73467)
基金项目(70898)
自然(67463)
自然科(66013)
自然科学(65990)
自然科学基金(64903)
教育(61944)
(60604)
资助(57350)
编号(54146)
成果(44021)
(41452)
重点(41346)
(41148)
(41054)
(39532)
课题(37606)
创新(37593)
(36612)
国家社会(35921)
期刊
(150372)
经济(150372)
研究(90937)
中国(60937)
(54687)
管理(51080)
(48958)
学报(43025)
科学(41486)
(35055)
金融(35055)
大学(33320)
农业(32987)
学学(31652)
教育(28435)
业经(26585)
技术(26279)
财经(25532)
经济研究(24076)
(21975)
(19901)
问题(18334)
技术经济(16617)
(15747)
财会(15355)
商业(15182)
现代(14933)
世界(14367)
(13726)
国际(13534)
共检索到466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司银元  杨文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基于消费者购买历史,合理地运用价格歧视策略,展开营销活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在Hotelling模型基础上构建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主要研究转移成本和优惠券的存在对厂商价格竞争和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移成本是厂商价格歧视的内在原因,在博弈第一阶段,厂商为争取市场份额进行激烈竞争,在博弈第二阶段,转移成本与优惠券的存在加剧了厂商两期的价格竞争;与统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降低了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增加了消费者剩余;歧视定价是厂商最终的均衡策略。因而,建议企业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实行价格歧视、提供个性化商品服务、综合考虑价格歧视与服务差异化等策略,可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提升企业收益水平。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司银元   孟庆良   杨文胜   傅柱  
针对生产异质产品的竞争性企业电子优惠券投放问题,本研究考虑消费者偏好异质,剖析基于消费者偏好的电子优惠券定向投放对产品效用的影响机理,构建发放相同面值、不同面值优惠券的决策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产品质量差异下企业的最优优惠券促销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优惠券面值与产品价格、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定向能力水平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呈负相关,与质量敏感度的关系受产品差异的影响;2)优惠券歧视性定价改变了企业的价格、定向能力策略,针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优惠券面值高于统一定价策略下的优惠券面值,而针对质量敏感型的电子优惠券面值是低于统一定价策略下电子优惠券面值;3)相较于相同面值优惠券策略,不同面值优惠券策略使得企业能够获取更大利润,尤其对于产品或者品牌处于劣势的企业。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司银元  杨文胜  刘森  李宗活  
针对竞争环境下企业优惠券投放问题,本文基于电商平台引入大众优惠券和定向优惠券,构建此两类优惠券影响下企业利润模型,运用最优化和博弈论方法分析两类优惠券对优惠券面值及企业利润的影响,进而结合模型结果分析企业优惠券的竞争与投放策略。结果表明:在平台优惠券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优惠券的面值与消费者的兑换成本有紧密的关系;企业定向优惠券的投放,会陷入“囚徒困境”;当优惠券投放成本过高时,企业应当采用进攻性策略,反之采用防御策略;优惠券的投放成本越高,消费者的忠诚度越低,企业应当减少定向优惠券的投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传海  
本文在存在网络效应和转移成本的市场条件下,构建两期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厂商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历史进行竞争性歧视定价的商业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转移成本是厂商可以实施价格歧视的内在原因;在歧视定价均衡中,厂商在第二期会通过给予价格优惠吸引竞争对手的消费者转移,并在第一期为争取市场份额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网络效应加剧了企业两期的价格竞争。就市场绩效而言,网络效应会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厂商利润的下降;而转移成本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则是负面的。此外和统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降低社会总福利。因此以社会总福利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应着重于降低转移成本,并限制厂商使用歧视定价的营销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万中  
通过在Hotelling空间差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转移成本构建非对称企业竞争博弈模型。主要研究在非对称情况下,两企业在一致定价与价格歧视下竞争的均衡结果。还对两种不同定价体制下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价格歧视是否强化竞争。研究发现价格歧视对竞争的效应是不确定的,很大程度受到两企业不对称程度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渭文  蒋传海  
在很多市场环境下,消费者重复消费同一种商品会产生效用折扣或者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的商品特性,因此消费者追求消费多样化,重复消费同一种商品会产生滞留成本。文章采用两期动态博弈框架,研究滞留成本的存在对于企业竞争性歧视定价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此后又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定价机制选择问题。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歧视定价机制下,企业会奖励忠诚的消费者,即企业会对重复购买自己产品的消费者(忠诚消费者)给予价格优惠,而对新顾客索取高价;(2)与统一定价相比,歧视性定价降低了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增加了消费者剩余;(3)当企业可以在歧视定价和统一定价两种机制之间进行选择时,每个企业选择歧视性定价机制是均衡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宗豪  吴冰洋  
在银行业竞争中,转移成本能够锁定消费者,使银行能够对锁定的消费者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但是,转移成本也使银行对没有被锁定的消费者的竞争更加激烈。研究发现,转移成本的存在增加了银行的利润,并且转移成本越高,银行从信贷中获得的利润越高。但是,当存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竞争时,由于价格歧视的存在,银行的利润随着转移成本的增加而降低,转移成本没有给银行带来优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传海  杨万中  朱蓓  
在一些同时存在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和拥塞效应的行业,寡头厂商广泛使用基于消费者购买历史进行歧视定价的商业模式,文章建立了动态博弈模型针对这类行业和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厂商实施歧视定价源于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而且消费者寻求多样化和拥塞效应会导致厂商每一期产生"默契合谋"。与统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会增加消费者福利,降低社会总福利。进一步的定价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寡头厂商都会选择获利较少的歧视性定价策略,陷入"囚徒困境"的境地。对于文章所研究的行业,厂商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使用这种定价策略,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满月明  
在两个销售可替代体验性商品的公司竞争环境下,通过将消费者需求引入效用函数,共同考虑消费者两种矛盾共存的社会需求(虚荣效应和跟随效应)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学习行为对其品牌选择决策的影响。然后,利用微分博弈方法得到了两个零售商如何动态制定销售策略。最后,分析了虚荣效应、跟随效应及产品相对质量对于企业市场份额和最优利润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强  姚晓玲  
从消费者效用角度研究了一个网络音乐厂商与一个传统音乐厂商构成的双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产品定价策略,构建Hotelling博弈模型,探讨了网络外部性对音乐厂商最优定价、利润变化趋势和市场盗版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网络外部性时,不论网络音乐厂商还是传统音乐厂商,产品价格都上升;网络音乐厂商的利润必然上升,而传统音乐厂商的利润可能下降。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增大了整个音乐市场的需求,盗版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盗版市场份额可能下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杜建国  李景福  
在第三方线上零售商进行优惠券促销情景下,考虑消费者渠道偏好以及价格偏好的异质性,构建由制造商和第三方线上零售商共同构成的混合渠道供应链模型。同时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讨论市场划分情况,并通过建立制造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的定价决策与第三方线上零售商的促销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当旅行成本较大时,线上渠道偏好比例的增大不能促使线上优惠券金额变小;促销活动的复杂程度与制造商的定价负相关,与优惠券金额负相关。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官振中  杜华峰  何三明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消费者的策略等待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却给企业盈利带来巨大威胁。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创新投入、生产技术变革等手段削减成本,以提高产品的边际利润。本文将消费者耐心程度与企业成本削减相结合,并在动态定价的基础上引入差价补偿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定价策略的优劣性。研究表明,与动态定价策略相比,差价补偿策略能有效缓解消费者的“聪明”行为,进而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当耐心程度较大且成本削减幅度较小时,动态定价策略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利的。最后,本文将模型拓展至策略型消费者具有价格参考效应的情形,并发现差价补偿策略为企业最优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志坚  周雅迪  郭军华  王鹏  
本文以第三方电商平台是否发放优惠券和线上销售商是否进行集成销售(现售与预售并存)为标准构建四种Stackelberg模型,分析了平台佣金率、商品估值差异系数以及优惠券兑换率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与利润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佣金率的提高,商品(现售和预售)的销售价及优惠券面值也随之增加;当预售成本足够低时,开展预售活动以及缩小估值差异可以提高线上销售商的收益;在一定条件下,提高优惠券兑换率可以增加供应链成员的收益,电商平台发放优惠券使其收益增加,却损害了销售商利润;相比其他销售方案,供应链系统利润在集成销售方案下最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超  杨云红  
利用各家银行在每个地级市的分支机构数量构造HHI指数作为度量银行竞争程度的指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考查了商业银行竞争对金融所有制歧视、信贷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竞争能够显著减轻金融所有制歧视,促进了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提高,并有效改善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银行竞争对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生产率改善有更显著的效果,而会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竞争能够提高银行信贷配置的效率,并且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林强  郭恒嘉  林晓刚  陈丹娜  
在考虑网络外部性与消费者偏好共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基础上,构建由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两级供应链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制造商不同的优惠券投放策略(不投放、仅线下投放、仅线上投放和同时投放),探讨双渠道下制造商的优惠券投放策略及其对零售商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商投放面值较大的优惠券才能增加自身利润。制造商的优惠券投放策略同时受到网络外部性折扣系数、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偏好程度以及优惠券面值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制造商选择仅线上投放或同时投放面值较大的优惠券优于不投放或仅线下投放优惠券。零售商总是能从制造商投放优惠券中获益,呈“搭便车”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