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5)
2023(13422)
2022(11936)
2021(11356)
2020(9545)
2019(21968)
2018(21985)
2017(42810)
2016(23448)
2015(26362)
2014(26341)
2013(26116)
2012(24197)
2011(21950)
2010(22104)
2009(20398)
2008(20079)
2007(17836)
2006(16058)
2005(14377)
作者
(66613)
(55143)
(54664)
(52434)
(35395)
(26173)
(25073)
(21633)
(20871)
(20021)
(18724)
(18506)
(17634)
(17498)
(17139)
(16925)
(16654)
(16466)
(15864)
(15755)
(13726)
(13587)
(13356)
(12629)
(12339)
(12295)
(12274)
(12187)
(11039)
(10801)
学科
(91137)
经济(91026)
管理(70742)
(67385)
(56873)
企业(56873)
方法(41735)
数学(35216)
数学方法(34783)
(26162)
(24708)
(24194)
贸易(24181)
中国(23869)
(23574)
业经(20848)
地方(19108)
(18548)
(18438)
农业(17003)
理论(16380)
(15928)
(15383)
财务(15312)
财务管理(15285)
(15036)
银行(14999)
(14927)
企业财务(14477)
技术(14411)
机构
大学(331999)
学院(331163)
(134965)
管理(134684)
经济(131938)
理学(116130)
理学院(114906)
管理学(113122)
管理学院(112506)
研究(109179)
中国(82956)
(70207)
科学(64864)
(63290)
(53868)
中心(50307)
财经(50133)
(49913)
(49765)
研究所(48633)
业大(46420)
(45420)
北京(44705)
(43924)
师范(43609)
(40446)
(39756)
经济学(38958)
农业(38716)
财经大学(37052)
基金
项目(219643)
科学(172963)
研究(164649)
基金(159290)
(136875)
国家(135653)
科学基金(117068)
社会(102644)
社会科(97257)
社会科学(97235)
(84547)
基金项目(84167)
教育(75925)
自然(75861)
自然科(74069)
自然科学(74055)
自然科学基金(72728)
(71119)
编号(69011)
资助(66379)
成果(56857)
(49296)
重点(48252)
课题(46902)
(46240)
(45174)
教育部(42704)
项目编号(42670)
人文(42075)
创新(41960)
期刊
(152715)
经济(152715)
研究(102131)
中国(61763)
管理(50391)
学报(47262)
(46574)
(45230)
科学(44658)
教育(38832)
大学(36402)
学学(33844)
(32549)
金融(32549)
农业(31167)
技术(27801)
业经(25654)
经济研究(24258)
财经(23816)
(20219)
问题(20164)
图书(19355)
(18358)
理论(17179)
(15936)
技术经济(15908)
实践(15832)
(15832)
国际(15715)
商业(15643)
共检索到496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豪  杨茜  涂钰  
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表现为消费者在评估产品和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在多个零售商之间的选择购买行为,涉及的产品由传统易逝品向科技产品等多个领域延伸。这种行为往往使零售商难以对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如何基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探究合适的定价策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消费者具有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研究两个提供相同易逝品的零售商在动态定价、预先承诺定价和灵活定价策略下的市场均衡价格和收益,旨在发现何种定价策略更有利于缓解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并提高零售商收益。通过构建两周期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模型的简化运算方法,分析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对零售商定价决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零售商的定价策略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的确给零售商定价决策造成较大影响。在灵活定价策略下,两个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与同时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时相同;只有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较强且零售商降价幅度足够大时,预先承诺定价策略才能有效吸引顾客购买,达到"以量换质"的效果,但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弱时,零售商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更优。研究结果为零售商在竞争环境下的定价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启示。在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零售商通过广告宣传和网站推广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品牌认知和偏好进而体现先动优势显得极为重要,零售商在不同程度的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意愿下选择合适定价策略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形式。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豪  肖青  
针对消费者线上线下转换购买行为给零售商带来的销售困境,基于动态定价模型,构建两周期两零售商价格匹配博弈模型,探讨模型的简化运算方法,分析价格匹配策略的有效性以及产品最优定价策略,为零售商产品定价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初始到达的消费者数量与线上线下产品感知差异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两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具有较大的影响;价格匹配策略可以调整产品定价,诱发消费者产生不同转换购买行为,进而优化零售商收益;网络店总是倾向于主动匹配线下产品定价,且在线上线下产品感知差异较大时缓解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改进;而实体店也可主动实施价格匹配策略,但在产品感知差异较小时提升收益效果更明显。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豪  高祥  杨茜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且顾客具有策略行为时,研究易逝品厂商动态定价和价格承诺策略。通过建立厂商和顾客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了两竞争厂商在2种定价策略下的精炼贝叶斯均衡,求得了均衡定价和期望收益。利用数值分析进一步比较2种定价策略的最佳适用范围,并讨论了需求预期、顾客策略程度和顾客购买意愿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动态定价策略下,当市场处于适度竞争时,顾客策略程度越大,厂商收益越大;顾客购买意愿适中时,动态定价策略更优;顾客策略程度适中,或顾客策略程度较大且需求预期也较大时,价格承诺策略更优。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殷哲  王舒  
预售期的价值不确定性诱发了消费者的策略性延迟购买行为,无法充分发挥预售的优势。基于此,研究了如何通过定金增值策略的引入应对预售中产品价值不确定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某零售商的两阶段(预售期与现货期)销售模式,消费者在预售期无法准确判断产品价值是否与自身偏好匹配。策略型消费者可以在预售期为产品支付可增值的定金,在现货期支付尾款完成购物过程,也可以等至现货期购买产品。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探讨了定金增值预售策略下,策略型消费者的最优购买决策以及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结果表明定金增值的使用能够有效缓解策略型消费者的等待行为,从而改善零售商的预售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旭梅  邓流生  沈娜利  陈伟  
依据消费者的版权意识差异将消费者细分为伦理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研究了信息产品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其对艺术创作者的影响。研究表明: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因消费者结构、市场敏感性等因素而存在较大差异,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价策略。高价策略可以得到伦理消费者的支持,但当存在盗版威胁时,垄断厂商因普通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特性而面临利润损失,单位可变成本越低,利润损失越大。此外,艺术创作者的期望定价要低于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提高版权费率并不能保证给艺术创作者带来收益增加,双方存在定价协调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君灵  蒋维  
文章通过分析消费者期望价值(因保留价格引起)对需求的影响,构建了与消费者期望价值有关的乘性随机需求函数,其中消费者期望价值是保留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差与期望满足率的乘积。在此假设下,讨论了单一产品的最优价格和最优订货量的联合决策问题。在单一产品情况下,报童的最优订货量应使得期望缺货率为产品成本与保留价格的比值,最优价格则与保留价格、产品成本、期望满足率及需求的期望价值弹性相关。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苑希港  张晓青  
以旧换新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考虑以旧换新折抵的产品动态定价策略问题。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同时考虑短视消费者和策略消费者,在无补贴、企业补贴、政府补贴三种情形下,构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不同补贴方式对两类消费者选择行为和企业最优动态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短视消费者的比例越大,企业对第一代新产品的定价越低,而对第二代新产品的定价越高;购买第一代新产品的消费者,在第2个销售周期内不都参与以旧换新;和政府补贴相比,企业补贴能更有效的激励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春秋   田智超  
低质量产品制造商的“仿照定价”行为,极大地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判断,损害高质量产品制造商的利益,不利于行业、产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信号博弈理论,建立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下制造商的动态定价策略,并重点分析模仿效应和主播影响力对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产品制造商可以通过向上调高或向下调低最优价格两种方式达成不同的分离均衡(a或b)。在模仿效应较小时,高质量产品制造商选择分离均衡b来阻止仿照定价行为;在模仿效应较大时,混同均衡则是更优的选择。若高质量产品制造商仅考虑分离均衡,在模仿效应最大时可以根据调整价格的特点选择分离均衡a或b。当制造商的两阶段定价仅存在一个模仿效应阈值时,模仿效应较小时应选择撇脂定价策略,模仿效应较大时应选择渗透定价策略;当存在两个模仿效应阈值时,模仿效应在两阈值之外时应选择撇脂定价策略,模仿效应在两阈值之间时应选择渗透定价策略。制造商的定价总是随主播影响力正向递增,这表明与更高影响力的主播合作的制造商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空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春香  房于博  刘羽  
在供应链视角下,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参考效应的影响,基于前景理论和交易效用理论,构建了零售商忽略参考效应,考虑消费者损失中性和损失厌恶三种情况下的易逝品溢价预售决策模型和利润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仿真,说明了参考效应和消费者的损失厌恶心理对零售商需求量、预售定价和期望利润的影响。结论表明:零售商忽略参考效应会使其预售定价过高,需求偏低,但最终获得利润提高;参考效应和消费者的损失厌恶心理正向影响零售商的需求量,逆向影响最优预售价格和期望利润。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杜学美  唐星  解正品  
考虑到再制造产品的异质性和消费者的偏好差异,引入广告绩效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构建了再制造产品一阶段静态和两阶段定价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消费者偏好下企业再制造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对制造商的价格决定和利润有不同的影响,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变小,消费者越理性,再制造生产愈加谨慎,制造商会提高新产品价格获得利润;在没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最优决策价格恒定,不受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影响;在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减小而减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宇航  焦媛媛  
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和极客的感染能力,构建了预付款众筹产品的定价模型。针对考虑成本因素和不考虑成本因素两种情形,对模型进行最优解求解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否考虑成本因素,感知系数和感染系数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均为有利影响,且降低不同消费者间的支付意愿差距,利润也随二者的增大而上升。考虑成本因素以后,感知系数增大了支付意愿差距。当感知系数较小时,不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大于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当感知系数较大时,不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小于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说明准确判断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对众筹方设定AON阈值至关重要。此外,感知系数对阈值是负向影响,感染系数对阈值是正向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孙玉玲  周晶  
基于资金和产能约束,研究更新期内多代易逝品的生产决策问题。以期望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随机需求下有能力约束的生产策略模型。用TICDF和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数值算例中,对新老两代产品的最优产量和预期总收益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无能力约束与有能力约束这两种情况下的价值贴现率对生产策略的影响是不同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艳丽  张磊  
易逝品需求不确定性高,销售周期短,残值低,对此类商品采取折价预售有利于提前锁定消费者,降低需求不确定性。考虑策略型消费者行为,针对经销商同时代理两种具有替代性的易逝品并同时采用预售策略,建立了优化决策模型并进行了求解,进而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探查了替代率对预售折扣系数和利润的影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经销商同时销售的易逝品替代性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总利润,进行预售时,应该保持处于市场跟随者地位的产品的预售折扣相对稳定,同时降低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的产品的预售折扣(即增加其折扣系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艳丽  张磊  
易逝品需求不确定性高,销售周期短,残值低,对此类商品采取折价预售有利于提前锁定消费者,降低需求不确定性。考虑策略型消费者行为,针对经销商同时代理两种具有替代性的易逝品并同时采用预售策略,建立了优化决策模型并进行了求解,进而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探查了替代率对预售折扣系数和利润的影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经销商同时销售的易逝品替代性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总利润,进行预售时,应该保持处于市场跟随者地位的产品的预售折扣相对稳定,同时降低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的产品的预售折扣(即增加其折扣系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豪  许浩楠  高祥  
文章分析了在位企业、后发企业与策略顾客的相互影响机制及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假定企业产品具有质量差异,在价格承诺与动态定价策略下构建两周期动态价格博弈模型,探讨了两种定价策略下企业的收益均衡,讨论了后发企业进入市场的时机选择。并通过算例分析了策略顾客、质量差异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价格承诺定价策略下,后发企业进入市场的时机随顾客策略程度增加而延后,动态定价策略下,进入时机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相比于动态定价策略,在位企业面对进入威胁采用价格承诺定价策略的收益更高;同时发现,价格承诺定价策略下质量差异增加使在位企业收益提高,后发企业收益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