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0)
- 2023(10941)
- 2022(9009)
- 2021(8213)
- 2020(7034)
- 2019(15592)
- 2018(15488)
- 2017(30408)
- 2016(16285)
- 2015(18191)
- 2014(18072)
- 2013(18053)
- 2012(16561)
- 2011(14606)
- 2010(15312)
- 2009(14570)
- 2008(14964)
- 2007(13831)
- 2006(12624)
- 2005(11870)
- 学科
- 业(88164)
- 企(79907)
- 企业(79907)
- 济(72872)
- 经济(72771)
- 管理(71411)
- 农(30325)
- 方法(29697)
- 财(28462)
- 业经(28364)
- 务(21657)
- 财务(21636)
- 财务管理(21616)
- 数学(21488)
- 数学方法(21266)
- 企业财务(20326)
- 农业(20040)
- 策(18774)
- 制(17559)
- 技术(17260)
- 中国(17003)
- 贸(15770)
- 贸易(15760)
- 易(15354)
- 划(15286)
- 理论(13731)
- 和(13584)
- 经营(12643)
- 体(12606)
- 企业经济(12397)
- 机构
- 学院(240621)
- 大学(230814)
- 济(107996)
- 经济(105965)
- 管理(102435)
- 理学(86741)
- 理学院(86064)
- 管理学(85220)
- 管理学院(84760)
- 研究(71879)
- 中国(61405)
- 财(54181)
- 京(47455)
- 财经(41493)
- 江(39509)
- 经(37418)
- 科学(37373)
- 农(36510)
- 所(34609)
- 中心(34577)
- 州(31061)
- 经济学(30791)
- 商学(30318)
- 北京(30159)
- 财经大学(30136)
- 研究所(30108)
- 商学院(30059)
- 业大(29873)
- 农业(28224)
- 经济管理(28033)
- 基金
- 项目(143694)
- 科学(116410)
- 研究(111690)
- 基金(105815)
- 家(88153)
- 国家(87192)
- 科学基金(78486)
- 社会(73062)
- 社会科(69471)
- 社会科学(69456)
- 省(57271)
- 基金项目(54778)
- 教育(50455)
- 自然(49097)
- 自然科(48032)
- 自然科学(48023)
- 自然科学基金(47279)
- 编号(46397)
- 划(45465)
- 资助(43358)
- 成果(36764)
- 业(34412)
- 创(32997)
- 部(32523)
- 发(31329)
- 课题(31223)
- 重点(30978)
- 制(29954)
- 创新(29763)
- 性(29527)
- 期刊
- 济(132783)
- 经济(132783)
- 研究(74938)
- 中国(47414)
- 财(46502)
- 管理(45010)
- 农(35574)
- 融(27871)
- 金融(27871)
- 科学(27189)
- 业经(25760)
- 农业(24358)
- 学报(24052)
- 技术(23093)
- 教育(22079)
- 经济研究(20974)
- 财经(20951)
- 大学(20262)
- 学学(19115)
- 经(18056)
- 问题(16230)
- 业(15547)
- 技术经济(14835)
- 商业(14251)
- 贸(13992)
- 财会(13798)
- 现代(13210)
- 世界(13161)
- 经济管理(11934)
- 国际(11809)
共检索到380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官振中 杜华峰 何三明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消费者的策略等待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却给企业盈利带来巨大威胁。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创新投入、生产技术变革等手段削减成本,以提高产品的边际利润。本文将消费者耐心程度与企业成本削减相结合,并在动态定价的基础上引入差价补偿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定价策略的优劣性。研究表明,与动态定价策略相比,差价补偿策略能有效缓解消费者的“聪明”行为,进而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当耐心程度较大且成本削减幅度较小时,动态定价策略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利的。最后,本文将模型拓展至策略型消费者具有价格参考效应的情形,并发现差价补偿策略为企业最优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旭梅 邓流生 沈娜利 陈伟
依据消费者的版权意识差异将消费者细分为伦理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研究了信息产品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其对艺术创作者的影响。研究表明: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因消费者结构、市场敏感性等因素而存在较大差异,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价策略。高价策略可以得到伦理消费者的支持,但当存在盗版威胁时,垄断厂商因普通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特性而面临利润损失,单位可变成本越低,利润损失越大。此外,艺术创作者的期望定价要低于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提高版权费率并不能保证给艺术创作者带来收益增加,双方存在定价协调问题。
关键词:
信息产品 版权意识 定价策略 版权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翔 杨波 谭德庆
通过对团购消费者购买耐用品的分析,建立了垄断者的销售定价模型,得出垄断者在两个时期内针对团购消费者的最优销售定价以及如果团购消费者观测到时期1的耐用品产量后,不能正确观测时期2的耐用品产量的销售定价比能够正确预测时期2的耐用品产量的同期最优销售定价要高等结论,以期能够为垄断者销售定价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垄断者 团购消费者 耐用品 销售定价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杜学美 唐星 解正品
考虑到再制造产品的异质性和消费者的偏好差异,引入广告绩效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构建了再制造产品一阶段静态和两阶段定价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消费者偏好下企业再制造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对制造商的价格决定和利润有不同的影响,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变小,消费者越理性,再制造生产愈加谨慎,制造商会提高新产品价格获得利润;在没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最优决策价格恒定,不受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影响;在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减小而减小。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杜华峰 官振中
将创新企业所面临的内部行为(成本削减策略的战略选择)与外部环境(消费者策略行为)相结合,从创新研发模式和成本削减与否的双维度视角出发,分别构建了四种博弈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等理论求解了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决策,就成本削减策略对最优创新模式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成本削减与否对最优创新模式的影响在消费者策略程度较小时微乎甚微,仅对企业均衡利润的大小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当消费者策略程度较小时,最优创新模式受成本削减与否的战略选择、产品相对创新程度以及消费者策略程度的联合影响。总体来说,当消费者策略程度较大时,渐进式创新较优;反之,突破式创新较优。另外,在一定条件下,第一阶段销售收入难以完全覆盖同期总成本,企业将出现收不抵支的局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维奇 张晋菁
由于信息的易得性,面对企业的持续产品创新运营计划,消费者决策时不仅会将未来可选项纳入考虑,而且会在事前预期可能出现的后悔。本文分析了两种产品创新换代策略下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发现预期后悔对消费者自身购买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得到不同的消费者预期后悔相对强度下企业取得均衡的条件。最后,将两种产品换代策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共生换代策略在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更有优势,而单品换代策略能实现更高的企业利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大飞 张旭梅 掌曙光 官子力 但斌
针对由一个提供产品的制造商、一个提供产品与服务集成的服务商和策略性消费者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考虑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会影响策略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问题,构建两周期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服务商两周期最优动态定价和服务商的最优服务质量决策,分析了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的价值,探讨了服务价值占比对两周期均衡决策与提高服务质量的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能够缓解消费者的策略购买行为,并提高制造商、服务商的利润和增加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高服务价值占比能够使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使供应链成员的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都得到提高,并会扩大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与不提高服务质量两种决策下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差距。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豪 肖青
针对消费者线上线下转换购买行为给零售商带来的销售困境,基于动态定价模型,构建两周期两零售商价格匹配博弈模型,探讨模型的简化运算方法,分析价格匹配策略的有效性以及产品最优定价策略,为零售商产品定价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初始到达的消费者数量与线上线下产品感知差异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两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具有较大的影响;价格匹配策略可以调整产品定价,诱发消费者产生不同转换购买行为,进而优化零售商收益;网络店总是倾向于主动匹配线下产品定价,且在线上线下产品感知差异较大时缓解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改进;而实体店也可主动实施价格匹配策略,但在产品感知差异较小时提升收益效果更明显。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苑希港 张晓青
以旧换新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考虑以旧换新折抵的产品动态定价策略问题。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同时考虑短视消费者和策略消费者,在无补贴、企业补贴、政府补贴三种情形下,构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不同补贴方式对两类消费者选择行为和企业最优动态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短视消费者的比例越大,企业对第一代新产品的定价越低,而对第二代新产品的定价越高;购买第一代新产品的消费者,在第2个销售周期内不都参与以旧换新;和政府补贴相比,企业补贴能更有效的激励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司银元 孟庆良 杨文胜 傅柱
针对生产异质产品的竞争性企业电子优惠券投放问题,本研究考虑消费者偏好异质,剖析基于消费者偏好的电子优惠券定向投放对产品效用的影响机理,构建发放相同面值、不同面值优惠券的决策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产品质量差异下企业的最优优惠券促销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优惠券面值与产品价格、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定向能力水平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呈负相关,与质量敏感度的关系受产品差异的影响;2)优惠券歧视性定价改变了企业的价格、定向能力策略,针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优惠券面值高于统一定价策略下的优惠券面值,而针对质量敏感型的电子优惠券面值是低于统一定价策略下电子优惠券面值;3)相较于相同面值优惠券策略,不同面值优惠券策略使得企业能够获取更大利润,尤其对于产品或者品牌处于劣势的企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殷龙 王先甲 蒋勤峰
引入消费者关于企业宣传捐款额度以及实际捐款额度的购买可能性函数,考虑在两种额度不一致时消费者感知到的伪善对于购买可能性的影响。构建了消费者感知企业伪善关于两种额度差异大小、消费者对企业言行不一致的敏感性、消费者基础伪善感知的函数。采用微分方法,发现企业最优的言行差异关于消费者对企业言行不一致的敏感性、第二期利润相对第一期利润的重要程度、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基础购买可能性、消费者基础的伪善感知呈负相关变化;同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企业适度伪善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伪善 消费者感知 社会责任 企业公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玉玲 徐健
考虑消费者的服务敏感性,研究企业实施BOPS渠道的价格与服务策略问题。建立BOPS渠道与双渠道下的定价与服务决策模型,得到两种渠道下的最优价格和服务均衡解。进而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消费者服务敏感性、需求转移对定价和服务策略的影响,并给出实行BOPS的条件。研究表明,不论双渠道模式还是BOPS模式,服务敏感性对零售商的定价以及服务决策有显著影响;在BOPS模式下,零售商面对服务敏感性不同的消费者需制定不同的服务补偿策略。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BOPS并不总是对系统有利。
关键词:
服务敏感性 BOPS 需求转移 服务补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宇航 焦媛媛
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和极客的感染能力,构建了预付款众筹产品的定价模型。针对考虑成本因素和不考虑成本因素两种情形,对模型进行最优解求解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否考虑成本因素,感知系数和感染系数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均为有利影响,且降低不同消费者间的支付意愿差距,利润也随二者的增大而上升。考虑成本因素以后,感知系数增大了支付意愿差距。当感知系数较小时,不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大于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当感知系数较大时,不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小于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说明准确判断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对众筹方设定AON阈值至关重要。此外,感知系数对阈值是负向影响,感染系数对阈值是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豪 杨茜 涂钰
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表现为消费者在评估产品和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在多个零售商之间的选择购买行为,涉及的产品由传统易逝品向科技产品等多个领域延伸。这种行为往往使零售商难以对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如何基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探究合适的定价策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消费者具有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研究两个提供相同易逝品的零售商在动态定价、预先承诺定价和灵活定价策略下的市场均衡价格和收益,旨在发现何种定价策略更有利于缓解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并提高零售商收益。通过构建两周期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模型的简化运算方法,分析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对零售商定价决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零售商的定价策略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的确给零售商定价决策造成较大影响。在灵活定价策略下,两个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与同时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时相同;只有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较强且零售商降价幅度足够大时,预先承诺定价策略才能有效吸引顾客购买,达到"以量换质"的效果,但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弱时,零售商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更优。研究结果为零售商在竞争环境下的定价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启示。在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零售商通过广告宣传和网站推广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品牌认知和偏好进而体现先动优势显得极为重要,零售商在不同程度的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意愿下选择合适定价策略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形式。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蔡祖国 谢潇莹 范莉莉
互联网行业市场“赢家通吃”特征,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所用定价策略,优先服务于平台获取消费者用户规模。鉴于此,构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双寡头竞争模型,考察不同定价策略下竞争均衡,探索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对消费者用户规模的维持效应,解析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的动因及效果。研究发现: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以价格歧视方式,将消费者分为低支付意愿和高支付意愿两类群体,并为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统一价格,为低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低于统一价格的歧视性价格或零价格。籍此,弥合统一定价策略引致的消费者用户规模缺口,并隐蔽地增加平台利润,蚕食消费者剩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