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7)
- 2023(12813)
- 2022(11412)
- 2021(10844)
- 2020(9081)
- 2019(20906)
- 2018(21091)
- 2017(40819)
- 2016(22322)
- 2015(25130)
- 2014(25086)
- 2013(24848)
- 2012(22915)
- 2011(20751)
- 2010(20999)
- 2009(19236)
- 2008(18795)
- 2007(16636)
- 2006(14984)
- 2005(13408)
- 学科
- 济(85737)
- 经济(85628)
- 管理(67169)
- 业(64648)
- 企(54325)
- 企业(54325)
- 方法(38208)
- 数学(32530)
- 数学方法(32100)
- 农(25052)
- 财(23704)
- 中国(23162)
- 业经(20215)
- 地方(18654)
- 学(17763)
- 贸(17423)
- 贸易(17412)
- 制(17374)
- 易(16883)
- 农业(16620)
- 理论(15323)
- 策(15273)
- 务(14809)
- 财务(14738)
- 财务管理(14712)
- 和(14308)
- 银(14293)
- 银行(14259)
- 企业财务(13904)
- 技术(13634)
- 机构
- 大学(312436)
- 学院(312125)
- 管理(127585)
- 济(123187)
- 经济(120267)
- 理学(109728)
- 理学院(108557)
- 管理学(106849)
- 管理学院(106260)
- 研究(102476)
- 中国(78051)
- 京(66637)
- 科学(61572)
- 财(59296)
- 所(50444)
- 中心(47595)
- 江(47376)
- 财经(46630)
- 农(45888)
- 研究所(45489)
- 业大(43461)
- 北京(42720)
- 经(42201)
- 范(42185)
- 师范(41869)
- 州(38767)
- 院(37362)
- 农业(35469)
- 经济学(34903)
- 财经大学(34377)
- 基金
- 项目(207380)
- 科学(162943)
- 研究(156200)
- 基金(149125)
- 家(127733)
- 国家(126570)
- 科学基金(109527)
- 社会(96322)
- 社会科(91186)
- 社会科学(91164)
- 省(80678)
- 基金项目(79064)
- 教育(72019)
- 自然(71106)
- 自然科(69405)
- 自然科学(69392)
- 自然科学基金(68122)
- 划(67485)
- 编号(66020)
- 资助(61878)
- 成果(54370)
- 部(45936)
- 重点(45407)
- 课题(45046)
- 发(43715)
- 创(42631)
- 项目编号(40848)
- 教育部(39738)
- 创新(39491)
- 人文(39192)
- 期刊
- 济(142251)
- 经济(142251)
- 研究(96928)
- 中国(59305)
- 管理(48493)
- 学报(44088)
- 财(43892)
- 科学(41912)
- 农(41750)
- 教育(38751)
- 大学(33955)
- 学学(31404)
- 融(30851)
- 金融(30851)
- 农业(28774)
- 技术(27514)
- 业经(24629)
- 经济研究(22402)
- 财经(21867)
- 图书(19379)
- 经(18507)
- 问题(17705)
- 理论(16550)
- 实践(15373)
- 践(15373)
- 技术经济(14958)
- 商业(14860)
- 现代(14800)
- 业(14513)
- 科技(14335)
共检索到468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银燕
目前,电商消费在便捷化支付方式和精细化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下已经成为当前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线上消费市场的流量下沉,平台电商发展的关键是通过满足消费者碎片化需求提升消费者感知效用,即消费者对平台电商的情感在反复互动中表现为对产品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积极反馈,并最终转化为重复消费行为。本文考虑消费者感知效用,通过演化博弈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返利方式下平台电商的定价与返利最优策略选择。研究结论为电商企业在消费者感知效用情景下的定价与返利策略选择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蔡祖国 谢潇莹 范莉莉
互联网行业市场“赢家通吃”特征,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所用定价策略,优先服务于平台获取消费者用户规模。鉴于此,构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双寡头竞争模型,考察不同定价策略下竞争均衡,探索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对消费者用户规模的维持效应,解析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的动因及效果。研究发现: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以价格歧视方式,将消费者分为低支付意愿和高支付意愿两类群体,并为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统一价格,为低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低于统一价格的歧视性价格或零价格。籍此,弥合统一定价策略引致的消费者用户规模缺口,并隐蔽地增加平台利润,蚕食消费者剩余。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宇航 焦媛媛
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和极客的感染能力,构建了预付款众筹产品的定价模型。针对考虑成本因素和不考虑成本因素两种情形,对模型进行最优解求解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否考虑成本因素,感知系数和感染系数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均为有利影响,且降低不同消费者间的支付意愿差距,利润也随二者的增大而上升。考虑成本因素以后,感知系数增大了支付意愿差距。当感知系数较小时,不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大于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当感知系数较大时,不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小于考虑成本因素的阈值,说明准确判断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对众筹方设定AON阈值至关重要。此外,感知系数对阈值是负向影响,感染系数对阈值是正向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牟立峰 唐鑫
考虑消费者返利赎回行为,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和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别构建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系统下网络零售商入驻第三方返利平台返利渠道的销售模型,研究网络零售商渠道选择策略和最优定价策略、第三方返利平台的最优返利策略,以及返利赎回行为、返利渠道便利性等因素对零售商和返利平台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消费者对返利渠道的接受程度和返利赎回概率,零售商可实现向双渠道转型;存在滑倒现象的集中式系统和分散式系统下,单一返利渠道策略时零售商可提高商品价格,而双渠道策略时商家不会改变商品价格,导致双渠道策略下价格虚假降低;为维持与零售商的合作,第三方返利平台可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刺激返利的赎回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正林 凌静
不同于传统商务定价,电子商务网站有其特殊性和不同的定价策略。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的定价策略,对电子商务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获取利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模型出发,提炼出网络定价的三个特点:多变性、透明性和智能化,探讨了这三个特点在消费者五个不同决策阶段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商网站相应的策略思路。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消费者决策过程 价格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礼强 常芮
在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之间存在价格竞争情形下,考虑消费者进行渠道转换的成本,从消费者在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并存渠道结构中存在搭便车行为出发,分析混合渠道零售商定价策略以及搭便车行为与零售商的收益,探析零售商采取较多的定金膨胀策略和产品差异化策略对零售商定价决策、利润以及搭便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搭便车行为给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带来了利润损失;尽管传统零售商采取的定金膨胀策略减少了搭便车消费者的数量,但并未提升市场份额,只是靠提升价格来盈利;产品差异化策略不仅能促进传统零售价格的提升,而且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减少搭便车消费者的数量,但不利于网络零售商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道致 李志保
面对策略型消费者且消费者对产品估值服从两点分布的情形,借助报童模型分析了零售商的决策行为。发现当对产品估值高的消费者所占比例较高时,零售商应该采用预售,否则不预售。接下来进一步研究制造商生产能力不确定情形下零售商的订购策略,发现直接订货无法满足零售商的订购需求,而共享需求信息可以满足零售商的订购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新情境下零售商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卢章平 丁凡
考虑代工厂(合同制造商)不入侵与通过电商平台入侵非平台销售产品的品牌商两种策略,考察了消费者渠道偏好、产品替代率及平台费率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影响,并讨论了代工厂入侵最优策略。结果表明:相同费率下,消费者渠道偏好和产品替代率决定代工厂入侵决策区间,入侵区间随平台费率增加而变小;代工厂在不同区间有不同的决策选择,当消费者对平台偏好较低且产品替代率较低,或当消费者对平台偏好较高且产品替代率较高时,代工厂选择入侵;入侵加剧渠道与产品间竞争,品牌商无法获利,而电商平台由于代工厂入侵利润提升。
关键词:
代工厂 电商平台 渠道偏好 入侵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一漂 李贵萍 孙建红
以现实生鲜电商预售模式为背景,研究考虑消费者参照价格效应的生鲜产品定价与订购联合决策问题。首先分别构建消费者为损失中性和损失厌恶两种情境下的决策模型,证明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假设需求受产品价格和参照价格共同影响,其中参照价格与产品不同时期的价格相关。最后设计了问题的迭代求解算法并进行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参照价格效应对零售商的利润以及定价和订货策略存在显著影响,当市场上存在较多损失厌恶型消费者时,商家应谨慎采取预售策略;预售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库存风险,产品预售折扣的减小将使订货周期和订货量先减少后增加,并使平均利润的增速逐渐放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旭梅 邓流生 沈娜利 陈伟
依据消费者的版权意识差异将消费者细分为伦理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研究了信息产品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其对艺术创作者的影响。研究表明: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因消费者结构、市场敏感性等因素而存在较大差异,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价策略。高价策略可以得到伦理消费者的支持,但当存在盗版威胁时,垄断厂商因普通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特性而面临利润损失,单位可变成本越低,利润损失越大。此外,艺术创作者的期望定价要低于垄断厂商的最优定价,提高版权费率并不能保证给艺术创作者带来收益增加,双方存在定价协调问题。
关键词:
信息产品 版权意识 定价策略 版权费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杜学美 唐星 解正品
考虑到再制造产品的异质性和消费者的偏好差异,引入广告绩效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构建了再制造产品一阶段静态和两阶段定价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消费者偏好下企业再制造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对制造商的价格决定和利润有不同的影响,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变小,消费者越理性,再制造生产愈加谨慎,制造商会提高新产品价格获得利润;在没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最优决策价格恒定,不受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影响;在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减小而减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豪 杨茜 涂钰
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表现为消费者在评估产品和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在多个零售商之间的选择购买行为,涉及的产品由传统易逝品向科技产品等多个领域延伸。这种行为往往使零售商难以对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如何基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探究合适的定价策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消费者具有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研究两个提供相同易逝品的零售商在动态定价、预先承诺定价和灵活定价策略下的市场均衡价格和收益,旨在发现何种定价策略更有利于缓解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并提高零售商收益。通过构建两周期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模型的简化运算方法,分析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对零售商定价决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零售商的定价策略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的确给零售商定价决策造成较大影响。在灵活定价策略下,两个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与同时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时相同;只有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较强且零售商降价幅度足够大时,预先承诺定价策略才能有效吸引顾客购买,达到"以量换质"的效果,但当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弱时,零售商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更优。研究结果为零售商在竞争环境下的定价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启示。在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行为下,零售商通过广告宣传和网站推广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零售商的品牌认知和偏好进而体现先动优势显得极为重要,零售商在不同程度的消费者跨期转换比价意愿下选择合适定价策略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形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云峰 张泓
在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经销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考虑消费者剩余价值贴现对经销商利润的改变,将消费者剩余价值纳入到供应链价值的表征中,对供应链中经销商的价值进行重新度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价值最大化模型。并通过算例对考虑消费者剩余价值的经销商利润最大化与传统的利润最大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消费者剩余价值的定价决策更有助于企业实现最大化利润,揭示了消费者对整个供应链中经销商价值创造的反馈机制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
消费者剩余价值 贴现 经销商 定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先甲 黄婧怡
智能产品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了解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盈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运用Cobb Douglas效用函数建立了考虑消费者效用的单制造商单零售商分散式决策定价博弈模型,制定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行为会对供应链主体决策产生影响。智能水平敏感系数在一定区间时,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有最优利润,这种情况下智能水平以及市场需求都比较可观,为制造商的创新研发提高动力。此外,Nash讨价还价机制的引入显著提高了供应链利润及消费者效用,为智能产品供应链管理者提供优化方案,提高运营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维奇 张晋菁
由于信息的易得性,面对企业的持续产品创新运营计划,消费者决策时不仅会将未来可选项纳入考虑,而且会在事前预期可能出现的后悔。本文分析了两种产品创新换代策略下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发现预期后悔对消费者自身购买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得到不同的消费者预期后悔相对强度下企业取得均衡的条件。最后,将两种产品换代策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共生换代策略在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更有优势,而单品换代策略能实现更高的企业利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